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演艺 >

微短剧“以小博大”:6亿用户背后的文化新势力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成艳妮 时间:2025-03-31

  西咸新区十里沣河影视基地正在拍摄微短剧    图源:十里沣河影视基地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成艳妮)当大众还在为短视频平台的“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津津乐道时,微短剧已悄然掀起一场全民叙事革命。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发布,其中一项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突破6.62亿人,半年增长率高达14.8%;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涨到101分钟,已经追平即时通讯。这一现象是“快节奏剧情+碎片化消费”对传统内容生态的颠覆,更是新时代下大众文化需求的精准投射。
  微短剧的快速崛起,首先是技术与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各种事务切割得支离破碎,很难有大块时间去观看一部完整的长剧。微短剧以其“短、平、快”的特点,正好契合了这种碎片化的时间模式。用户可以在通勤路上、午休时间,甚至是睡前的几分钟内,轻松地观看一集微短剧,获得即时的娱乐和情感满足。这种便捷性使得微短剧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内容层面来看,微短剧的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爱情、悬疑、家庭、喜剧、励志等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喜好。与传统电视剧相比,微短剧在创作上更加灵活,能够快速响应社会热点和观众需求,推出新颖的题材和故事。例如,一些以当下热门职业为背景的微短剧,不仅展现了职业风采,还引发了观众对相关行业的关注和讨论。这种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内容创作,使得微短剧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了其吸引力和传播力。
  不仅如此,用户规模并非微短剧发展的唯一亮点。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海外下载量激增,成为“推动中国模式、中国故事走出去的‘文化轻舟’”。而地方政府如上海投入5000万元扶持资金,陕西推进和启动微短剧八大创作计划,凸显政策对新兴业态的敏锐嗅觉。西安西咸新区十里沣河影视基地的“15分钟生态圈”,造梦工厂影视基地的“拎包式拍摄”,则印证着产业配套与内容生产的高效共振。
  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微短剧更需警惕“数据泡沫”。当使用时长比肩社交软件时,如何避免沦为“电子榨菜”?真正的繁荣,不在于用“霸总文学”收割流量,而在于扎根现实土壤、传递时代温度,用精炼叙事唤醒观众情感共鸣与价值思考;在于让微短剧承载起文旅推介、非遗传承、品牌赋能等社会价值。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微短剧不仅应该追求娱乐性和商业价值,更应该承担起传播正能量、弘扬优秀文化的责任。创作者应该在追求流量和关注的同时,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微短剧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因此,如何在鼓励创新和创作的同时,加强对微短剧的管理和规范,提高内容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短剧用户规模的突破,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模式的兴起。当6亿用户的选择叠加政策智慧,这场“小剧种”的进化或将重塑新时代的文化叙事逻辑。我们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微短剧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优化和提升,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作品,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一加(实习)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