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演艺 >

第十届秦腔艺术节“梨园大讲堂”开讲 :李树建为戏曲“后备力量”解析艺术之路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赵梓希 时间:2024-11-05

1.jp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听李老师的讲述,就像翻阅一本用勇气和毅力书写的传奇之书。他以自身为笔,以戏为墨,书写着非凡的人生篇章,也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人生航道上,怀揣信念,砥砺前行。”11月4日晚,听完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分享的“艺术人生”,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戏曲表演24级本科生向欣备受鼓舞,以充盈的力量感,在自己的记事本上细致梳理李树建老师在讲堂上的真情分享。

当晚,作为第十届秦腔艺术节的重要板块之一,“梨园大讲堂”在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开讲,李树建走上讲台,以《戏如人生 勇毅前行》为题,与广大学子进行交流,并深深地感染了现场包括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在内的近200名戏曲“后备力量”。

6.jpg


谈学戏:热爱与汗水铸就辉煌

“我原以为像李树建老师这样的戏曲领军人物,一定都是在戏曲方面天赋异禀的人。没想到,李老师16岁才得以进入戏校学戏。毕业后,一开始也只能当装卸队长,到演出公司去卖票,但他从未放弃梦想。后来前往北京,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步步艰辛,磨砺不断……”一位同学向记者表示,李树建关于自身成长经历的分享,让人很受触动,坚定了自己成为一位优秀演员的信心。“成功不是天赋的馈赠,而是热爱与汗水铸就的辉煌。”一位同学补充道。

“1984年,我有幸作为旁听生去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为了省钱,我找到一家小旅馆,每逢中午就去给人家擦桌子、端盘子,以此获得免费的住宿……”讲堂上,李树建毫无保留地讲述着自己年轻时并不顺畅的艺术成长经历,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被误认为“来北京要饭”的辛酸经历。

“我最明显的感觉,李树建老师年轻时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大不相同。老师的时代太苦,而我们太幸福,不但吃穿住用不用愁,就连练功的地方都冬暖夏凉。”向欣表示,“李老师让我们明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哪怕荆棘密布,也要全情投入、勇往直前,一路高歌开拓自己的未来。”

“我热爱豫剧,向往舞台,为此付出再多的精力、吃再多的苦也值得。”李树建说。

2.jpg

  谈演戏:创造舞台形象重要的是追求“神似”

“没有个性的演员成不了伟大的艺术家,演员的唱念做打要像鞭炮一样一点就响。”梨园大讲堂上,面对在座的戏曲青春力量,李树建重点讲述了“演员的自我修养”。

“一台剧目要有词感、乐感、情感。我们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十分重要的手段是获得人物形象的自我感觉,形象体现是演员把握角色的钥匙。”李树建表示,创造舞台形象重要的是追求“神似”、追求“感觉”,感觉有了形象就出来了。

“要以我们的真情去创造声音,以我们的真情去创造程式。”在分享“以情造声、用情创程、重新体验、独树一帜”这“十六字”的表演体会时,李树建以《清风亭上》里的经典唱段来示范。他边讲边唱,以情感催动的如诉如泣的独到演唱,极具感染力,讲堂现场掌声四起。

“我今天收获很多,知道了生活是创造的出发点,也是最后表演的着眼点。李老师用半生的经历在给我们讲艺术,给我们传授经验。”多位同学感谢李老师的分享,让他们理解了深入生活的重要性。

“十分感谢艺术节组委会的大力支持与信任,将本届秦腔艺术节梨园大讲堂搬到了学校的讲台上,由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老师为我校戏曲学院师生传经送宝。”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马琳表示,李树建老师在百忙之中来到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传授戏曲艺术精髓,为师生学习戏曲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艺术、感受戏曲的魅力,对于提高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都具有很大帮助。

3.jpg

谈人生: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走最难走的路,干最难干的事,听最难听的话,做最精彩的人。”活动现场,李树建饱含深情地将自己总结的人生经验分享给风华正茂的广大学子——“台上端着架子,台下放下架子,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做一个本事比名气大的普通演员”……

作为以培养陕西地方戏曲人才为己任的高校,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积极参与第十届秦腔艺术节,该校选送的《吕布试马》《五台会兄》《太庙请罪》《金沙滩·点子》等4台折子戏也在秦腔艺术节的舞台上亮相。

“还听见那个说,新媳妇长得好,多么水灵哪哎呀……”大讲堂现场,来自西演·西安市豫剧团的青年演员李诗演唱了豫剧《抬花轿》选段,李树建的两位弟子、西安市豫剧团的青年演员李龙辉、李鹏飞也先后登台表演,展示了唱功和技艺,均赢得台下师生的热情掌声。

5.jpg

“从李树建老师的人生经历,到老师对戏曲表演的提炼和总结,再到指导人生的格言,以及三位豫剧演员老师的精彩表演,我再次深刻感知到,在中国戏曲的百花园里,即便剧种不同,但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传承好这一文化瑰宝。”该院24级戏曲表演大专班学生邓嘉表示,“青年学生要勇担重任,当好戏曲艺术的传承人。我自己也要在成为秦腔合格传人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希望在将来,能为秦腔艺术在全国甚至世界舞台上的璀璨绽放贡献力量。”


编辑:思羽           责编:姜琼           终审:张建全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