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演艺 >

打造演艺精品 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李卫 时间:2021-07-12

《延安保育院》建党百年献礼版六月二十八日在圣地河谷·金延安首演。

圣地河谷·金延安大型灯光投影秀《延安记忆》。

《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

大型沉浸式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

由陕文投集团延安公司出品的红秀《延安 延安》。

“七一”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行进歌舞剧《延安十三年》在延安圣地河谷·金延安首次试演。40分钟的剧情,由“落脚·延安”“事变·破晓”“百花齐放”“艰苦奋斗”“历史抉择”“东渡·解放”“歌唱祖国”7个主要场景串联而成,在立体的时空光影中演绎红色经典,为观众带来一场全新的红色文化视觉盛宴。观众随着演员们的表演在行进中观赏,在具有陕北风情的民宿小院间穿梭,仿佛与演员们一起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一幕幕场景。

看一场红色旅游演出,重温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来到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探访红色旧址,寻找历史留下的印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红色旅游也迎来新机遇,游客们纷纷踏上红色热土,聆听党史感党恩,观看红色旅游演艺,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让文化扎根,让演艺有魂,让基因传承。我省文旅企业以红色演艺为重要着力点,通过文旅融合的典范——旅游演艺的形式,让革命历史“活”起来,为游客送上红色传统与时代精神激情碰撞的别样体验,让旅游的获得感更强。

根植红色文化沃土

打造红色旅游演艺精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西安到延安,从照金到陕南,红色足迹遍布陕西,红色沃土无处不在。

如何融合红色文化,借力优势资源, “活化”红色记忆,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项目,使红色文化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严肃向生动转变,是陕西文化旅游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红色文化的活化方面,旅游演艺凭借着形象化、动情化的表述,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对当地红色故事的挖掘和呈现,让革命历史及革命先辈们的故事和精神走进人们的思想深处,激荡起人们爱党爱国的热情。

红色旅游演艺是宣传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陕西文化旅游行业步履不止。以陕旅集团为例,“十三五”期间,陕旅集团完成陕西省8个重大文化项目的建设开发,其中红色旅游文化项目占了半数,包括文安驿、圣地河谷·金延安、黄河壶口瀑布、《12·12》西安事变演艺项目。

在革命圣地延安,陕旅集团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将红色资源与当地历史文化脉络整合,坚持红色基调, 充分整合区域内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黄土民俗文化,让二者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已经打造完成的圣地河谷·金延安、文安驿、延安唐乐宫、壶口瀑布等红色主题项目,创新了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成为社会各界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

在革命圣地上“党史情景课”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地红色旅游迎来客流高峰,红色文化在年轻人群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红色旅游人群呈现年轻化、亲子化特征。红色景点成为人们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致敬革命先烈的打卡地,红色旅游演艺更加激荡起人们爱党爱国的情怀,让每位观众接受了一次入脑入心的党史教育。

近年来,我省文旅行业从实际情况出发,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资源,选择性开发和利用,通过不断推出红色旅游演艺产品,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打造红色旅游新名片。

今年初,《延安保育院》以其独特的舞台魅力、深刻的精神内涵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公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名单。

“七一”前夕, 《延安保育院》建党百年献礼版在圣地河谷·金延安举行首演,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等单位800余人观看了演出。

《延安保育院》 根植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延安保育院的真实故事,真实反映了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是一部小题材大境界、小故事大精神的红色革命题材主旋律作品。该剧上演以来深受全国游客喜爱,更成为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情景课,已累计演出4100余场,接待游客220万人次。

《延安保育院》建党百年献礼版在灯光、舞台、道具各方面均进行了全方位升级,视觉体验上更具冲击力,舞蹈编排和故事叙事更加贴合,剧情更趋流畅紧凑,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有血有肉,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这一红色经典所传承的延安精神。陕旅集团延安公司品牌部副部长吴学萍表示,《延安保育院》让无数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旅游的游客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在舞台剧所传递的真情感动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除了《延安保育院》这一经典红色名片,陕旅集团又新打造了《延安十三年》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峥嵘岁月的浓缩,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这一作品以新颖的沉浸式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一位来自宁夏的观众表示。

革命圣地延安,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来此参观学习。在枣园1938广场,人们可以观看红秀《延安 延安》;在黄河壶口岸边,《黄河大合唱》伴着壶口瀑布的震耳涛声愈发显得激昂磅礴,壶口瀑布的恢宏气势与红色文艺演出的波澜壮阔完美融合、相得益彰,为游客带来震撼的旅游体验。一系列高质量红色体验产品,使红色文化入耳入心,让红色文化的无穷魅力得到尽情绽放,也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红色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近年来,我省文旅企业不断深挖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让游客深入体验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助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旅游演艺产品打出了一片天地,一直走在国内旅游演艺领域的前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陕旅集团已先后打造了16台大型文旅演艺,其中,《延安保育院》《黄河大合唱》《12·12》等精品红色主题文旅演艺占半数以上。可以说,红色演艺已经发展成为陕西红色文化品牌的“金边名片”。

好的故事是一台演艺成功的基础。在西安事变发生地,华清宫景区打造大型实景影画《12·12》,再现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黄河壶口,《黄河大合唱》展现了黄河儿女保卫家园、奋力抗争的宏伟画卷。这些故事通过演艺的语言来讲述,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同时,日新月异的科技力量正在渗入旅游演艺项目的制作过程,不断提升旅游演艺的整体水平,通过高科技声光电、全息投影、爆破等多媒体技术,对红色革命故事进行全新演绎。

正是因为红色旅游演艺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 使得演艺产品不断升级完善。“立得住、演得久、传得开”, 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红色旅游演艺真正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名片。携程6月23日发布的《2021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倍;今年上半年全国最具人气的5个红色旅游演出,其中4个都是陕西的,分别是《12·12》西安事变演出、红秀《延安 延安》、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大型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

这些形式新颖、各具特色、讲述红色文化故事的旅游演艺在我省各个红色景区上演,有效激活了对旅游资源的纵深挖掘,有力促进了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游客切身感受峥嵘岁月,体验红色文化,延续红色传承。

陕旅集团董事长周冰表示,陕旅集团将肩负使命、心揣情怀,守初心、立长志,持续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打造红色旅游样板,进一步聚焦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更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不间断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为提升红色旅游质量,打造更多红色文化品牌,持续贡献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力量。

记者手记

让红色旅游有温度、有故事、有色彩

李卫

陕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财富,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在旅游中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意义重大深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旅游“圈粉”无数。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感受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红色之旅选择。新时代红色旅游拥有着重要使命,包括教育功能、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红色旅游演艺在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红色旅游演艺从讲好红色故事着手,以新的视角和新的表达方式讲述历史,寓教于乐,打动人心。

当前,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年轻化、家庭化趋势,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模式提供给消费者。随着年轻群体参与红色旅游比例的逐渐提升,如何拉近红色旅游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成为文旅企业的课题之一。红色旅游演艺能够让历史鲜活再现,让红色文化更具有感染力,这种形式为如何激活红色旅游资源提供了创新经验,也符合当今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审美。

如何能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宣教式”被动接受,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优秀的红色旅游演艺作品不仅要紧扣当地的红色文化,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更要与时俱进,从舞台布景、声光电应用、表现形式、宣传手段等方面结合现代科技进行艺术的表达。

让游客产生共鸣和共情,是我们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演艺的落脚点。红色旅游演艺产品的创新发展,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成功的红色旅游演艺作品不仅要让观众留下记忆,还要让观众不断回味。

从陕西省红色旅游演艺的创作实践来看,红色旅游演艺不仅起到了教育功能,把红色文化以生动易懂、生动可触的方式带给游客,也带动了文旅融合和产业链发展,让红色旅游变得有温度、有故事、有色彩,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