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陕西:苹果种植带抵达毛乌素

来源:新华社 作者:冯冰 王泽昊 时间:2025-11-10

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树枝,果农穿梭林间,忙着摘果、剪柄、装筐。记者近日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看到,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山峁迎来苹果采摘季,昔日“荒沙梁”如今成了“花果山”。

“陕西传统苹果主产区集中于渭北一带。近年来,苹果种植带一路北扩抵达毛乌素,陕北山地已成为全省三大苹果产业带之一。”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赵广柱说,全国每4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陕西。

今年85岁的张炳贵,2003年在横山区赵石畔镇承包300亩沙地,试种葡萄、枣树,均告失败,还被笑“瞎折腾”。不服输的他潜心钻研苹果种植,祖孙三代接力耕耘十余载,终在沙窝里种出“金果子”。张炳贵的孙子张彬说:“今年产量又提高了,预计利润30多万元!”

IMG_9806

11月4日,果农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镇一处果园采收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榆林北端的神木市,曾是“十种九不收”的典型。近十年来,当地发展山地苹果近8000亩。贺家川镇900亩苹果园里,负责人王明伟笑着说:“今年苹果产量将突破30万斤。”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君介绍,全市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16万亩,是20年前的3倍多。

“苹果种植带抵达毛乌素沙地南缘,是生态改善、气候变化、科技进步的成果。”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赵政阳说。

曾几何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道尽了榆林饱受风沙之害的苦楚。随着“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深入推进,榆林860万亩流沙基本实现固定半固定。人努力,天帮忙。2010年以来,榆林降水量年均增长5.88毫米,为苹果生长送来甘霖。

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原站长薛鹏程说,生态持续向好,为苹果带北移创造了条件。

科技赋能让沙地苹果更具市场竞争力。榆林近年来引进“瑞雪”“秦脆”等优良品种,普及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控等新技术。“科学育果,外加‘长日照、大温差’优势,15元一颗的‘秦脆’走俏市场。”许君说。

一颗小苹果跨越土壤、气候界限,从秦岭北麓扎根沙漠边缘,背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黄土高原上的生动实践。(来源:新华社 作者:冯冰 王泽昊)


编辑:夏雨           责编:林夕           终审:张建全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