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文化遗产“活”起来!全球近百项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将亮相西安

来源:网信陕西 作者: 时间:2025-09-11

9月16日至17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期间,将举行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览展示,全球近百家顶尖机构参展,系统呈现古籍、文物、古建遗址和非遗等领域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传承的创新成果。

“古籍类”展区将让沉睡的典籍“活”起来。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西安碑林博物馆对《石台孝经刻石》等碑刻进行的高精度数字化采集,还能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云端畅览万卷珍贵典籍,更可目睹陕西师范大学利用AI技术智能修复破损古籍字画的神奇过程。数字化技术既缓解了实物保护的压力,也彻底改变了读者与千年文献的互动方式。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  

“文物类”展区将带来一场跨越地域与时代的视觉盛宴。从德累斯顿艺术收藏馆的宫廷瓷器数字化展示,到三星堆古蜀文物的裸眼3D震撼呈现;从“数字敦煌”壁画的超高清还原,到兵马俑AI修复与互动体验;观众还可通过XR技术“穿越”至秦陵地宫,或踏上由18个国家44家机构共建的“云上丝路”。这一板块依托虚拟触摸、AI导览等创新形式,实现文物永久保存与活态传承。

“德累斯顿皇家瓷器收藏”数字平台

“数字敦煌”项目  

“古建遗址类”展区让文化遗产可感可触。故宫数字孪生系统、AI技术赋能的应县木塔、中肯旧石器考古合作成果以及大运河数字工程等32项实践,借助VR沉浸体验、六足机器人高精度测绘、裸眼3D交互等技术,将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可触、可步入的时空现场,极大强化了观众的文化认同与历史感知。

基于多模态AI与3D视觉的应县木塔“数字孪生”解决方案

“非遗类”展区聚焦“科技+传统技艺”的生动融合。观众可佩戴XR设备沉浸式体验“寿春楚歌”的楚文化风情,在“遇见东坡”VR世界中感受宋人雅趣,还能通过生成式AI参与“泥人张”创作、在“钧彩叠鸣”数字交互中体验古琴与钧瓷之美。这些实践打破了时空限制,以强互动、高沉浸的方式推动非遗走进生活。

“寿春楚歌”XR沉浸探索体验展

本次展览展示不仅是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一场以技术重塑记忆、以创新传承文明的探索之旅,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开辟新路径。

(来源:世界互联网大会官网)  


编辑:林夕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