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渭南潼关:文化风吹满眼春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盼成 成娟 时间:2025-09-0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通讯员 成娟)今年以来,渭南市潼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积极推动优质艺术资源下沉基层,精心谋划、积极行动,打出了一套务实高效、富有成效的“组合拳”。

微信图片_2025-09-02_102001_253.png


清风徐来 廉洁故事吹进寻常巷陌

“四知”佳话穿越两千年,化作秦东镇、代子营镇“清风入万户 四知润心田”2025潼关县廉洁文化进基层活动。近年来,潼关县深入挖掘本土廉政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弘扬清风正气的文艺精品。其中,歌曲《清官颂》讴歌清廉品格,《清白传家》用动人的词曲传颂家风美德;大型秦腔历史剧《太尉杨震》更是通过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暮夜却金”的千古佳话。这些作品巧妙地将杨震“四知拒金”的廉政典故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让清廉思想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人心,在润物无声中营造出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目前,已开展廉洁文化进基层6场,惠及群众6000余人。

微信图片_2025-09-02_102013_309.jpg


关河有约 一张船票邂逅诗意盛夏

黄河在潼关古渡口拐了个弯,也把“关河之约·清凉一夏”送至游客。今年四月份以来,潼关县夏季文化旅游消费季正式启动,活动以“文化惠民、全民参与、夜间纳凉、引流增收”为宗旨,在古渡口景区常态化开展“秦声秦韵 周末戏相逢”戏曲展演、“百姓大舞台 有艺你就来”文艺汇演等系列惠民演出活动。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模式,打造了集休闲、娱乐、消费于一体的夏日文化盛宴,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促进了文旅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组织系列文化惠民活动60余场,其中,濒危戏种(黄河老腔)作为重点保护项目,在五一、端午等重要节假日演出33场,不仅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生,更带动了景区夜间人气和文旅消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微信图片_2025-09-02_102019_047.jpg

微信图片_2025-09-02_102023_791.png


广场开麦 啤酒泡沫里蹦出幸福音符

傍晚七点,县城啤酒广场华灯初上,“大地欢歌 幸福潼关”2025文化惠民演出、“艺路潼行 乐动一夏”夏日纳凉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广场舞与戏曲同台,激昂的鼓点与欢快的音符此起彼伏。观众拍手跟唱,手机灯光汇成星空——原来文化惠民也能这么“嗨”。

潼关县始终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惠民理念,为优秀群众文艺社团提供专业训练场地和艺术指导。这些社团如今已成为惠民演出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已累计奉献14场高质量演出,不仅展现了群众文化的蓬勃生机,更为潼关夏夜的广场文化增添了无限魅力。

微信图片_2025-09-02_102552_301.jpg


艺路童行 萌娃把夏天唱成歌

“艺路欢歌 童星闪耀”活动把舞台交给了小朋友。这个专为少儿打造的文化舞台,汇聚了全县多家艺术培训机构的优秀学员,舞蹈、朗诵、现场国画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正在换牙期的小演员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将潼关诗词背诵得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赢得阵阵掌声。积极发挥平台作用,为县域内优质艺术培训机构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这个假期,已成功举办5场少儿专场演出,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促进了各培训机构之间的教学交流,形成了“文化引领、机构参与、少儿受益”的艺术教育新模式。


多彩课堂 旷野里绘就成长新画卷

在潼关的乡村大地上,各镇(街)文化站携手高校支教团、“五老”志愿者等各方力量,为孩子们打造了一系列扎根乡土的多彩课堂,让暑期生活焕发别样光彩。从瀵井博物馆的历史探寻到伤兵转运站的红色教育,从支教团的“病句诊所”“生活数学”趣味学科课堂到仰韶陶罐画的文化传承,从移风易俗“十提倡十抵制”漫画巡展到读书分享会的书香浸润,再到防溺水、防烫伤等安全守护课程,多样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更有手工制作、游戏互动与暖心礼物,让童真在陪伴中绽放。这些文化课堂,最终绘就出一幅童心在文化浸润中成长、梦想在温情陪伴中萌芽的生动画卷。


四送六进 文化暖流涌进万家灯火

暮色四合的文化广场上,银幕准时亮起,光影流转间,红色经典影片、科普纪录片以及儿童动画轮番登场。这些流动的画面,既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更成为政策宣传的“活载体”。反诈短片、消防安全纪录片等公益内容,伴随正片一同播放,160场的流动放映让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乡村舞台上同样好戏连台,秦腔传统剧《香山还愿》、秦腔经典《苏武牧羊》等精品剧目在各村(社区)持续上演。演员们一招一式尽显戏曲风骨,一颦一笑传递传统神韵,精彩的表演引得台下观众频频拍手叫好,现场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高潮迭起。“金城百姓艺术学堂”持续为群众赋能,开设编织、葫芦丝、绘画、合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群艺课程20期,惠及群众超1000人次,让艺术之花在寻常百姓家绽放。县图书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先后走进啤酒广场、秦东镇滨河小学、太要镇等地,让书香飘进千家万户。从城市到乡村,“四送六进”文化惠民工程始终将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风过潼关,文化正年轻。上半年,潼关县把优质资源拆分成“小、快、灵”模块,若干折叠舞台,随时在村口、渡口、广场“开箱即用”,让文化像快递一样直达家门口。从黄河岸到啤酒广场,从老槐树下到童声舞台,潼关把文化做成一道移动风景。

下一步,潼关县将开通“点单”小程序,群众预约文艺“外卖”。风继续吹,故事继续写,潼关的夏天永远有下一场惊喜。


编辑:佑怡           责编:思羽           终审:赵梓希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