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鸡合力叉车厂

宝鸡市首个无人机方舱落户蟠龙高新区

2025年啤酒音乐节

N维天象园

蟠龙高新区液态食品装备企业陕西乐惠润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全国第一条清酒全产业链智能化生产线

北坡公园提升项目

金台区航拍

宝蟠公路新貌

团结运动公园航拍

西府老街

美丽乡村
8月14日,宝鸡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台区专场,金台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润军全面介绍了“十四五”以来,金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推进“1239”行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多项工作出新出彩,先后荣获生态文明、食品安全、教育均衡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24年跻身西部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用实干书写了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的精彩答卷。
工业升级:数智赋能筑根基,产业集群强引擎
作为宝鸡工业的肇基之地,金台区始终将工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围绕油气钻采装备、叉车及轨道交通、区域特色食品等六大产业集群,构建起以蟠龙高新区为龙头,金河工业走廊、福临堡工业园等为支撑的“一区多园”发展平台。其中,金河工业走廊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跻身省级示范工业集中区;福临堡工业园汇集中车时代等32户企业,年产值超50亿元。
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全国首家市级视觉超算中心落户金台,合力叉车入选工信部制造业数字化典型案例,宝石机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截至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71户,专精特新企业21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脊梁”愈发坚挺。
项目招商:聚能攻坚蓄势能,营商环境优服务
“十四五”以来,金台区坚持“项目为王”,打造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完善“三色预警+红黑榜+晾晒比拼”机制,累计实施重点项目802个,完成投资853.19亿元。白酒产业链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60天建成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金台速度”,精准填补了宝鸡液态食品高端酿造装备领域空白。
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围绕6条重点产业链在长三角、珠三角布局招商点,开启“三招三引”立体攻势,累计引进亿元以上
产业项目117 个、10 亿元大项目 16个,中国移动宝鸡数字大厦等17个项目获全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五心服务金心办”政务品牌获国家商标认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小时,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率达80.03%,成功创建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
新区腾飞:蟠龙高新立标杆,低空经济抢先机
金台区纵深推进中心城区“北延”战略,蟠龙高新区以科教、产业、生态“三城”定位加速崛起。累计建成市政道路15条52.42公里,“三横三纵”主干道路网全面贯通,宝蟠公路、蟠塔公路竣工通车,宝鸡北绕城高速开工建设,交通网络内外循环一体联通。龙源工业园落户项目73个,形成特色食品、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亿元;擀面皮产业园“小面皮”做成“大产业”,被央视等14家中省媒体专题报道。
低空经济成为新区发展新名片。蟠龙高新区在全省率先获批86平方公里空域,建成西北首个5G-A通感一体基站及全省首条商飞航线,壹控智飞、北宸航天等企业落户,低空物流配送、医用样本运输等场景全面推广。规划建设600亩低空制造产业园,与陕西机电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合作成立无人机产业学院、低空智能飞行研究院,全力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先行区。
三产繁荣:商贸文旅融发展,消费活力再提升
聚焦中心城区“中强”战略,金台区打造“一核两轴三带五片区”商业矩阵,唐潮·文化城、泰森乐街等项目建成投用,全市首家万达广场开业运营,第五大道、西府老街等夜间经济聚集区火爆“出圈”。累计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32户,发展外贸企业19户,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 30.2亿元,连年稳居全市第一。
全域旅游亮点纷呈,西府老街、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晋级国家4A级景区,科普天象公园等3处景区晋级国家 3A级景区,连续两年举办银杏音乐节,“相约宝山·品味金台”美食非遗活动在上海大放异彩,蝉联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新活力。
城乡蜕变:更新提质优环境,宜居宜业展新颜
金台区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和“千万工程”,卧龙寺、宏文路等片区 5400套棚改安置房交付,龙丰片区征迁成为全市城中村改造样板;556个老旧小区完成“菜单式”改造,2022、2023年连续荣获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团结大桥、钛谷大桥建成投用,48条“断头路”“瓶颈路”贯通,新增停车位1520个,新改建公厕78座,城市功能持续完善。
农村面貌焕发新颜,胜利村、车辙村等7个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红枫大道入选全省最美农村公路,永利村成为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渭河北坡生态修复、金陵河幸福河湖等工程完工;金陵河作为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是西北唯一入选河流;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1天,排名全市第二;“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城市愿景逐步实现。
民生提质:福祉提标暖民心,公共服务再升级
“十四五”以来,金台区民生投入从2021年的18.27 亿元增加到 2024 年的20.96亿元,占区级财政总支出87.69%。教育优先发展,金陵湾幼儿园、轩苑一小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2600个,集团化办学改革经验被《光明日报》报道,跻身全省集团化办学试点区。
健康金台建设深入推进,市中医医院分院、市第三医院康养大楼投用,金台医院“五大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初评全省第一。建成全省唯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西秦大姐”劳务品牌入选全国首批劳务品牌典型案例,“宝鸡擀面皮师傅”晋级省级劳务品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下一步,金台区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全力打好“八场硬仗”,在“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杨红军
(本版图片由金台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