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祭诗人杜牧 西安长安区举办杏花清明诗会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青 时间:2025-04-03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4月2日,乙巳年清明节来临之际,由西安长安杜牧文化研究会、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联合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师生共同策划组织的“诗韵千年·杏会长安”杜牧杏花清明诗会在长安区司马村成功举办,师生代表和各界人士恭祭唐代诗人杜牧,以传统礼仪和节目汇演表达对杜牧的敬仰之情。 唐代诗人杜牧,曾经担任过长安国子监博士,创作了《清明》《长安秋望》《过华清宫》等著名诗篇,其诗风清丽,尤擅以杏花、烟雨等自然意象抒怀。诗人在年近五十岁时返回故里长安司马村,不久便因病去世,安葬杜氏祖茔。现在,司马村建有杜牧纪念馆,馆门前种植杏花树,让市民与游客在踏春赏花中感受唐诗之美。 活动现场,长安区文联主席王宏,区文旅局党委副书记李贤梅,长安杜甫文化艺术馆馆长薛勇,长安杜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哲民,杜牧纪念馆馆长行进,长安乡贤聂志宽和司马村支书行波,西安培华学院中文系主任张萍教授、王渊平、张哲民以及全体师生代表向唐代文学家、著名诗人杜牧敬献花篮并鞠躬。 随后,西安培华学院师生带来的纪念杜牧节目献礼将清明诗会推向高潮。星霜阁古风社12位学生华服霓裳——汉服礼仪表演,充满唐风古韵;朗诵节目《诗笔烟雨渡平生——杜牧诗魂十韵》,十分恰当地解读出诗人杜牧精神世界的高度;闫俐名老师的二胡演奏《风吹过的街道》达到古今穿越的效果。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和各界专家学者们还实地考察体验乡村风貌,在司马村的千年古树、杜氏坟茔、杏花树前合影留念,深度思考杜牧文化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互动的关系。 此外,西安长安杜牧文化研究会、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向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大学生们特别颁授“长安杜牧故里杏花诗社”牌匾,以期持续挖掘体验长安唐诗文化资源,开展长安杜牧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研学行动促进长安乡村振兴。同时,西安长安杜牧文化研究会向西安培华学院相关专家教授颁发证书,希望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乡村建设实践能够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大学师生的聪明才智,为推动长安农业农村全面发展进程,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开辟新的路径。 编辑:子墨 责编:林夕 终审:慕瑜上一篇:匠心传承与创新融合:略阳县“麻酱酒”酿造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