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二十八载田野耕耘绽芳华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3-07

郭晓红在田间地头讲解红薯贮藏技巧

    郭晓红在助农销售

在陕西宝鸡凤翔,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用28年的坚守和奉献,以创新思维在黄土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巾帼答卷。她编教材、搞培训,成功推广20多项农业新技术,举办900多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提供1800余场次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农民61.7万人次,有效助力农民增收8.94亿元,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至7.98亿元……她就是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宝鸡凤翔区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郭晓红。
  从“女娃娃”到“郭老师”
  1996年,年仅21岁的郭晓红怀揣着对农业和家乡的热爱,成为一名农机化培训老师。然而,她很快便遭遇了来自传统观念的巨大阻力——“女性不适合扎根田间”的偏见如影随形。有人质疑她,认为女性柔弱的身躯难以承受田间劳作的艰苦,风吹日晒的环境会让她望而却步。但郭晓红从未退缩,她坚信热爱与专业不会被性别所束缚。她主动参与各类农事活动,从烈日下的播种到寒风中的收割,她始终与农民们并肩作战。她用翔实的数据、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始终如一的耐心,为乡亲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农业生产难题。她经过不懈努力,逐渐赢得了农民们的认可。
  当第一次听到乡亲们亲切地喊她“郭老师”时,她内心充满了温暖与自豪。那一声称呼,不仅是对她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她坚守的回报。从此,她更加笃定要在农民教育培训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指尖经济激活“她力量”
  “以前总觉得围着锅台转就是女人的命,哪敢想自己也能当老板。”当王大姐摩挲着手机壳上贴的课程表,眼里闪着光。这位曾因女儿学费彻夜难眠的母亲,如今在抖音拥有2.3万粉丝,把祖传的虎头布鞋卖到北上广。她的转变,源自郭晓红在全国首创的“农民手机学校”。
  在长期的实践中,郭晓红敏锐地察觉到农村女性的潜力与需求。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她创建了“农民手机学校”这一数字化培训平台,打破了传统培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农村女性无论身处偏远山村,还是忙于家务农活,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登录平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电商营销知识、家庭理财技巧等丰富多样的课程。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让她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并称“凤翔三绝”,田建荣便是这“凤翔姑娘手”的杰出代表。在抖音上拥有3.7万粉丝、操着地道的宝鸡方言、通过手机直播自信地展示自己刺绣作品的她,没有人知道,她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在学习并熟练掌握了凤翔民间刺绣手艺后,她制作的五毒老虎枕、五毒肚兜、五毒香包等深受欢迎,产品畅销周边县区乃至全国各地。曾经蒙尘的老手艺,经郭晓红牵线搭桥,化身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电商直播和非遗手工艺项目对妇女增收效果尤为显著。”郭晓红说,电商直播为农村女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业平台,让更多像田建荣这样的女性,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了人生价值。
  “随着指尖经济的兴起,农村女性通过电商直播、手工制品线上销售等方式,实现了经济收入的大幅增长。她们不再是家庭的附属品,而是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郭晓红告诉记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一些女性甚至成立了自己的手工艺品工作室,带动周边妇女共同就业,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薪火相传筑梦乡野
  在凤翔区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墙上的“传帮带”进度表格外醒目。郭晓红创新“头雁领航”培育机制,遴选50名致富能手组成讲师团,采用“1名带头人+5名骨干+50名学员”的裂变式培训。
  西红柿种植大户翟小娟便是典型代表,“起初投身种植时,难题接连不断,从病虫害防治到市场销售,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加入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后,姐妹们为我带来新技术,还帮我拓展销路,让我逐渐得心应手。”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翟小娟凭借品质赢得市场,还带动村里不少姐妹一起增收。
  2023年5月,郭晓红牵头成立了凤翔区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和妇联执委工作室,积极培育行业女性带头人,引领农村广大妇女踊跃投身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已成功带动500多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
  郭晓红不仅在凤翔区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将她的经验分享到全国各地。她探索并实施的“四级联动126”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列入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12大模式,多次受邀担任中央农广校全国基层校长业务能力提升培训讲师,这些模式和理念不仅在凤翔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更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
  数字化浪潮下的新农人
  站在新起点,郭晓红的蓝图愈发清晰。她计划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引入更多前沿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2025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人工智能AI+农村电商’,培育一支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业数字兵’。”
  郭晓红表示,接下来计划面向全区选拔招收一批优质的高素质农民学员,集中培育一批具有短视频传播技能和直播带货技能的达人,并做好后期的追踪辅导和运营管理,培育出更多的新农人代言人和推荐官“打卡田间,带货凤翔”,助力全区农产品的销售,助力凤翔农村电商产业发展,通过数商兴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经过我们系统培训的学员,可以从0到1系统掌握短视频制作和直播带货运营的技术,对于学员的个人直播电商技能提升和做好农产品销售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郭晓红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班,去年已经开过7天。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成艳妮

编辑:北月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