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2024年汉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凝聚奋进磅礴力量

来源: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作者: 时间:2025-02-12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实干笃行开创新局。

砥砺奋进,春华秋实。2024年,汉中市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奋楫争先,为汉中生态城市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举思想旗帜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引向深入。

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市委常委会带头深化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成为各级党委(党组)提升对标对表意识和创造性抓落实的“风向标”。市委常委会开展学习44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1次。全年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领导干部培训班13个班次,市级领导带头开展重点领域改革调研32项,形成调研成果35篇,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汉中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理论宣讲有声有色。

创新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万家工程”,成立全省地级市首家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研究中心,全年开展理论宣讲9000余场次,直接受众43.8万人次。纵深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宣讲,全年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7400余场次,直接受众超22.1万人次。

着力打造理论宣讲品牌矩阵,“习语润汉·崇理汉中”“数智人微宣讲”“五个百场”“小院课堂”等宣讲品牌深入人心,全方位打造理论宣讲载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文明实践宣讲团”“‘汉风古韵’文化大讲堂”……一支支特色宣讲队伍发挥各自优势,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理论研究见行见效。

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校地共建汉中市社科联,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研究阐释、研讨交流,推出系列综述、评论和理论文章。

统筹推进汉水流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秦巴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研究阐释,成立石门书法研究院,扎实推进“中”字型文化研究工程,推出《汉中编年史》《汉中通史》《典籍里的汉中》等研究成果,举办汉中汉文化·三国历史暨诸葛亮文化研讨会、汉中蜀道及石门石刻等学术会议,汉中文化的“根”与“脉”更加清晰。

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天汉大地落地生根,持续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壮大主流舆论

——团结奋进的力量激昂澎湃

纸笔风云,传承文明薪火;镜头光影,记录时代脉动。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新闻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用心、用情记录伟大时代、讲好“汉中故事”,展示汉中风采。

主题报道浓墨重彩。

聚焦“国之大者”,精心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重大主题宣传,持续办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温暖的回响”等20多个专栏专题,持续推出通讯综述、深度报道提振信心、鼓舞人心,汉中高质量发展的气场更加强劲。

结合汉中实际,精心策划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宣传和深化“三个年”“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等主题宣传;中央宣传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看汉中”全媒体调研采访等50余批次200余名记者走进汉中、宣传汉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广播电视台播发汉中新闻量分别同比增长61.2%、31.2%,总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三、第二位,汉中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加彰显。

对外宣传破圈出彩。

让世界更好地看见汉中,持续打造“朱鹮”“张骞”“花海”外宣品牌,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栏目聚焦汉中桨板超级联赛、帆船展示、国庆文旅等活动,引发一波又一波“汉中热”,汉中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走进汉中,推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等海外稿件近百篇,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宣传持续升温,汉中连续3年荣登中国地级市传播热度百强榜。

国际传播专题片《我的中国年》《中国茶》在中阿卫视等海外媒体播出,汉中海外账号矩阵阅读量超4000万人次,稳居全省地市第二位,海外传播频频“出圈”。朱鹮保护报道视频得到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推特账号两次推介……汉中朱鹮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外传播的生动窗口。

主流舆论发展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我市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市级媒体融合改革,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2025年1月,市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媒体融合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开启了汉中新闻宣传事业新征程。

“学习强国”汉中学习平台影响力、传播力不断提升,总订阅量和月活跃度稳居全省市级平台前三,5个县级融媒号上线开通。充分发挥新闻发布沟通民心的作用,举办全市经济社会民生新闻发布会11场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扎实推进“扫黄打非”专项治理行动,聚焦互联网主阵地、主战场,敢于亮剑、加强引导,始终以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

一个个生动故事,一篇篇深入报道,一段段精彩视频,记录着天汉儿女的奋进步伐,掀起了高潮跌宕的宣传热潮,“好声音”汇聚“强磁场”,成为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强化价值引领

——社会文明新风沁人心脾

近悦远来风物新,最是文明润人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滋养精神家园,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去年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我市西乡县民警史礼海获评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他以身躯护卫群众,用生命写下忠诚,让无数人感动泪目。

向上向善力量汇聚。

25年如一日照顾中风岳母的好女婿黄远兴候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点亮“折翼天使”梦想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纯伊、带着全家保护汉水源的志愿者赵雪等14人获评“陕西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洋县民警田长楚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提供自家新房让游客免费入住、宁强51岁村民马文兴勇救2名落水者……

“汉中式厚道”一次次感动全网,“好人群像”源源不断点亮汉中城市文明的“道德星空”,“好人精神”逐渐融入汉中城市发展肌理,形成特有的文明新风尚。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等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深受群众认可,10个案例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陕西创新案例》,西乡县“五个百场”文明实践示范项目在全省推进会上经验交流。汉中包揽全省“我眼中的三秦和美乡村”文明实践演讲比赛2个一等奖。广泛开展“唱响红色新童谣”“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运行成绩优良率居全省第一方阵。

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深入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治理,4个案例入选《陕西省移风易俗工作案例选编》,我市《多举措推进婚俗改革倡树文明新风》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权威刊物宣传推广。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稳步推进文明创建,制定《汉中市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车让人·人守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城市养犬治理等专项行动,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校园、村33个,省级文明县城5个,省级文明单位、校园、镇村119个。推荐拟受中央表彰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16个。“文明汉中”微信公众号入选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文明+矩阵”新媒体典型案例。

文明之花遍地盛开,激荡起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和精气神,凝聚起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体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发展生机勃勃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和灵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保护传承扎实推进。

完成8个县(区)文物“四普”实地调查,实施重点文保项目14个,汉中市博物馆、城固县博物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二级博物馆。全国首家栈道博物馆在留坝建成投用。

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优秀非遗工坊2家,3名非遗传承人被评为国家乡村工匠名师。陕南民歌、汉中藤编分别得到省级、市级立法。圆满承办陕西省首届“守艺人”传统手工技艺非遗大展。汉中藤编非遗工坊作为全省唯一入选2024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

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大力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常态化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强国复兴有我”“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600余场,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策划开展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和民俗文化展演,精心组织桨板超级联赛、国际龙狮争霸赛、“汉风汉韵·潮游汉中”汉服嘉年华等文旅体活动,备受群众关注好评。

加大基层文化创建,新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镇)5个,3个村(社区)列入全国、全省“四季村晚”示范点,3项活动入选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1人获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称号。

文化品牌熠熠生辉。

擦亮“汉风古韵”文化品牌,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石门十三品”“朱鹮”等文创产品随中国外文局“兰花奖”文化交流活动在日本、韩国巡展,汉文化正成为汉中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朱鹮家园”“熊猫之乡”“张骞故里”等特色品牌更加闪亮。

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实施“一县一精品”文艺创优工程,汉中市委宣传部荣获全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歌曲《爬月亮》荣获优秀作品奖。汉调桄桄《何挺颖》等4个项目获省级扶持,《杀裴》《打焦赞》分别入选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2024中国秦腔优秀剧目展演,话剧《复兴号》、小说《魏紫的春天》分别荣获田汉戏剧奖、柳青文学奖,《天汉传奇》入选全省最具吸引力旅游演艺项目。一个个大放异彩的非遗品牌,一件件震撼心灵的文艺作品,一场场惠民暖心的精彩演出……勾勒出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图景。

重塑“诗和远方”,持续加强对传统城镇、文化遗迹、特色商业街区等的创意设计,“西郊记忆”非遗工坊、“国潮汉风”熊猫集市等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成为休闲消费的好去处。坚持以文兴业,紧扣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建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示范园区(基地)6家,全市规上文化企业143户、营收增速15.1%,居全省第一方阵。

回首过往,信心更足;展望未来,步履愈坚。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汉中市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不辜负伟大时代,不辜负伟大事业,为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编辑:北月

上一篇:华阴“一季一美食”展示活动启动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