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汉中市镇巴县非遗研学热潮涌动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唐伟 郝明森 郑伊雯 时间:2024-09-05

图片1.pn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通讯员 郝明森 郑伊雯)今年夏天,汉中市镇巴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其中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的学生开展的镇巴非遗研学游,以其独特魅力,成为“暑期档”热门之选。

研学“搭台”,消费“唱戏”。镇巴县文化和旅游局发挥非遗资源优势,将丰富的民歌文化、红色文化、苗民文化、山水文化等热点资源相结合,让旅途变成“行走的课堂”。引导非遗传承人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研学课程。同时,加强与高校合作交流,争取更多高校社会实践基地落地镇巴,不断扩大镇巴非遗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暑假以来,来自全国各地 30 多所高校、中小学校的近 1000 名大、中小学生怀着“寻遗探艺”的热情,相继来到镇巴县各个非遗传承点,开启“行走的非遗研学课堂”之旅,感受镇巴非遗的独特魅力。

图片2.png

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在大巴山绣品文化有限公司开展研学活动

在班城老街苗家汇非遗工坊,来自西安工程大学的十多名学生走进非遗体验展示区,一件件独具苗族特色的精美手工苗绣服装、民族银饰让他们目不暇接,各式各样手提包、摆件、装饰品琳琅满目,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大家详细了解镇巴苗绣历史、技艺特色与文化内涵,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图片3.png

研学学生在苗绣体验馆学苗绣

陕西师大、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来到王家院子大巴山绣品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走进公司绣坊、产品展示厅,近距离观看绣娘们“穿针引线”绣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被深深吸引,细密的针头在布料上快速穿梭,将五彩丝线勾勒成一幅幅精美的苗绣作品。此次研学不仅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苗绣从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还亲身体验了苗绣过程,展厅里各种墙布、挂画、服装、包包等独具特色的苗绣产品,更是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图片4.png

参观苗乡刺绣展馆

“感觉非常震撼,看到苗绣的一些针法、线条的纵横交错以及它的色彩,让我在以后的学业中有更多的设计来源。”长安大学大三学生张月影说。

吉林省延边大学学生池倩倩说:“看到绣娘运针如笔的刺绣过程,感觉非常震撼,也让我汲取到很多设计灵感,对于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有了大概方向,真是收获满满、受益匪浅的体验。”

图片5.png

吉林省延边大学学生在苗家汇开展研学活动

近年来,镇巴县在推动非遗苗绣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在推进非遗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路径”。不断培育和打造苗族刺绣特色产业,形成了集“研、产、销”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苗族刺绣产业链。越来越多的苗族绣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苗绣非遗。

“每次有同学和老师来到我们企业,作为非遗传承人,我都非常开心。因为有了这些年轻人的了解,能让更多的人直观地看到非遗苗绣,尤其是镇巴丰富的非遗资源。这些都值得挖掘,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日后在设计等方面也会有更多新鲜作品问世。”镇巴苗绣市级传承人贺小绒说。

图片6.png

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在苗家汇学苗绣

同样在长岭镇九阵坝产业园区的镇巴宣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研学团队前来。他们深入了解了宣纸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感受宣纸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首先,镇巴宣纸省级非遗传承人胡明富详细介绍了镇巴宣纸的起源、演变及制作工艺。宣纸的原材料是沙田稻草和青檀树皮,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从原料选取、浸泡、捞纸、晒纸到成品,需历经 108 道工序,每一道工序要求都很严格。同学们亲眼目睹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工艺,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妙绝伦和匠心独运。

图片7.png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在镇巴宣纸产业园开展研学活动

接着,同学们亲自体验制作宣纸的捞纸工艺。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化身“造纸匠”,用捞纸帘子轻轻地在池中捞起一层均匀的纤维浆,一张宣纸便初步成型。这个过程需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过重或过轻都会影响纸张质量。他们发现,看似简单的宣纸制作,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通过这一体验,同学们不仅对宣纸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这一古老技艺的细腻与复杂。

图片8.png

初中学生在宣纸产业园洗料池体验

“暑期带上孩子到镇巴班城老街非遗工坊,自己动手剪纸、学苗绣、穿苗服、写写毛笔字......这样游非遗、学非遗,游客会有难忘的体验和记忆。”在镇巴剪纸坊,剪纸传承人现场向学员传授剪纸技巧。

今年暑期,镇巴剪纸坊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研学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生以及当地中小学的学生前来研学体验,感受镇巴剪纸的精妙绝伦。

图片9.png

西北大学学生在镇巴剪纸坊开展研学活动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剪纸传承人从镇巴剪纸的文化起源、内涵、常见剪纸纹样等多方面进行介绍,并当场展示了剪纸的基本步骤与操作技巧。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积极实践操作,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学得十分开心。

图片10.png

长安大学学生在镇巴剪纸坊体验学剪纸

一年来,镇巴县依照“非遗项目差异化、实践体验综合化、线路布局全域化”的原则,把非遗元素融入全县的文学游、生态游、廉政游、红色游、健康游、自驾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凭借国家级非遗项目镇巴民歌打造的民歌小镇黎坝镇春生社区,入选陕西省 2024 年乡村旅游示范村。

“当下,很多中小学的教师和家长都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推出了非遗之光精品研学旅游产品,承接研学团体游,深受欢迎,未来研学旅游前景广阔。”汉中市虎桥旅行社的刘姿说道,她从事旅行社行业已有 10 多年。

像这样新开展非遗研学业务的旅行社,在镇巴县还有 3 家。经过对研学教育队伍的培训,构建起承接和组织非遗旅游的专业机构。

图片11.png

镇巴非遗美食厨艺大赛

镇巴县还制定推荐目录,公开 17 项非遗特色美食,供游客打卡点单。指导酒店定期举办美食节活动,以非遗之名邀请游客体验舌尖美味。精选镇巴腊肉、瓤肘子、神仙凉粉等代表性美食进驻景区,让游客的旅途充满滋味。与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出系列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依托 30 多家传统手工作坊、非遗工坊升级产品生产,成为游客喜爱的随手礼。其中,三家省级非遗工坊对接高校、连接群众、开拓市场,年销售收入超 500 万元,镇巴宣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明富入选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

截至目前,镇巴县已有 3 个省级非遗工坊。同时,完善县级非遗工坊、非遗体验基地、展示厅、传承人体验场所和传承人工作室建设 50 多家,将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有机融入旅游空间,打造搭建非遗展示与技艺传承的特色景区,提升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与底蕴。 


编辑:西亮           责编: 思羽          终审:赵梓希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