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汉中“两会”|汉中市政协委员李大庆:活化汉中非遗,以文化之力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唐伟 时间:2024-02-26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在2月26日召开的政协汉中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汉中市政协常委、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李大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汉中市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汉中市的非遗项目繁多,包括传统技艺如藤编、刺绣(羌绣、架花等)工艺。这些技艺和艺术形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巨大潜力。因此,汉中市应优先发展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将其作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手工艺从业者提高技艺水平,拓展市场销路,实现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李大庆建议,为了活化汉中非遗资源,需要提升非遗产品的审美与文化品位。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传统手工艺品的审美功能逐渐超越使用功能。因此,应引进专业的工艺美术从业者进行审美把关,确保非遗产品的造型符合时代审美特点。同时,开发具有汉中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让非遗产品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代言物。 此外,艺术院校和科研部门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应组织工艺美术师指导手工艺人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采用现代技术设计传统产品。同时,鼓励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设计师、艺术家等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生产,推动汉中木版年画、羌绣、苗绣等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利用非遗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也是重要的一环。随着乡村旅游在全国旅游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传统手工艺成为乡村旅游及研学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应发挥汉中非遗和民间民俗资源的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纳入生态农业体系,形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体的新农村发展格局。 李大庆还强调了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非遗+旅游”已成为大势所趋,游客在旅游中不仅想看山看水,更想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化与风俗。因此,应开发包含非遗元素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让游客在旅游中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甚至参与非遗表演和制作。这不仅有助于非遗的传承和发扬,还能形成发展新优势。 同时,利用非遗助力古镇游、乡村游跳出同质化也是关键。具有非遗特色的小镇是古镇旅游、乡村游跳出同质化的关键。通过结合非遗项目,如西乡的传统制茶技艺、龙江的草龙舞等,使古镇游、乡村游更具“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气息。此外,开发非遗演艺项目,如汉调桄桄、苗舞等,作为古镇游、乡村游的演艺活动,能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通过活化汉中非遗资源,以文化为引擎驱动旅游与创意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乡村振兴,还能让传统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西亮 责编:张宇佳 终审:张建全上一篇:汉中城固二里镇:“浴雪”而战,干群齐心清扫积雪保畅通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