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富平县文联:贡献文艺力量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吴宏博 时间:2024-01-16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吴宏博)近日,“中国柿子之乡”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土特产——柿饼开始进入热销季,俨然已成为一款网红货品,而与柿饼相关的一项大型摄影巡回展活动也正在富平城区和乡镇持续进行中。这项主题为“‘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展”的巡回展览,是富平县文联组织实施的一项惠民文艺活动,同时也是富平文联用文艺助推地方产业发展和乡镇振兴的众多举措之一。 近年来,富平县政府为把“柿饼”这一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好,举全县之力,出策出力。富平文联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突出,被富平县委、县政府授予“富平柿饼品牌建设贡献奖”。2023年12月14日由中国文联在青海主办的一场培训活动中,富平文联的文艺“六进”及助推乡村振兴相关经验在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在2021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上,富平文联主席王腊梅更是有幸成为基层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小文联”为何能够发挥大作用?“小文艺”为何能够担当大作为?富平文联为什么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作用?富平县文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文艺不能孤芳自赏,文艺人更不能孤立于世外。富平文联就是要团结和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关注时代、关注当下、关注本土,既扎根富平这方沃土,产出富有本土特色的文艺作品,又以这些作品反哺富平文化文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谈到文艺工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时,该负责人说:“文艺工作最终不能搞成小众事业,一定要着眼地方发展大局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好务;地方经济发展上去了,‘口袋’富裕了,又会反哺文艺工作需求。这是一个共生共赢的关系。”她举例说道,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中心工作,富平文联就如何培育乡村金字招牌,如何发掘乡村旅游,如何构建乡村产业链等问题,积极探索,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和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塌下身子扎根乡村,用艺术之花点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为助力富平乡村振兴大业,文联发挥业务专长,在深度采风前提下,利用会刊《石川河》编辑优势,计划为全县乡镇各做一期《石川河》专刊,打造“乡村振兴,文艺助力”金字招牌,深挖各镇特色亮点,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目前《石川河》薛镇专刊、齐村专刊等已经完成,庄里专刊正在后期制作,其他各镇专刊正在有序推进。 在富平奶山羊和柿子两大主导产业推动上,富平文联也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围绕富平柿子和奶山羊两大产业,文联分别制定了文艺大赛助推产业发展规划。针对柿子产业,和《中国摄影报》合作,连续开展为期三届的“‘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全国摄影大赛”,前两届已经完成。通过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的2000余名摄影家聚焦富平,宣传富平。每届百幅获奖作品展在线上多平台点击量突破1亿大关,在视觉盛宴中极大宣传了富平柿子的知名度。第三届也正在火热进行中。针对奶山羊产业,采取政企合作模式,斥资百万开展“‘富平山羊奶 强壮中国人’全国文艺作品征集大赛”,高奖额吸引高质量参赛作品1万余件,数十位来自全国的知名文艺名家、教授担纲评委,全国近500名艺术家作品分获特等奖、金奖、银奖、佳作奖等奖项。这两次大赛,不仅使文化自信和文艺助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更是助推了富平主导产业全国知名度,同时也让富平本土文艺人在同全国高手高招的过程中,找到了差距,确立了目标,追赶超越的劲头更足了。 富平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文联这几年总结实施的“五要”工作方式有着很大关系。富平文联办公室人员阐述了“五要”原则:“五要”是对我们这些年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具体来说: 初心使命,要筑牢扎稳。富平是革命老区,文联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成为文艺人敢于担当、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文艺队伍建设上,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做好铸魂补钙工作,根植红色沃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不定期组织各文艺家协会会员,走进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旧址等革命旧址,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通过红色教育的开展,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加深刻理解文艺是为谁服务的终极目的。 拓展载体,要稳中求变。活动是文联工作的载体。近年来,富平文联精心策划打造“六个一”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一场文艺采风;每年至少举行一场书画摄影展;每年至少排演一场文艺汇演;每年至少组织一场文艺研讨批评;每年至少举办一场文艺业务培训;每年至少编辑出版一本文艺好图书。“六个一”是最低数量保障。2023年,我们组织摄影、书画、文学等文艺采风十余场次;举办朗诵、诗词、音舞等文艺汇演多场;组织文学、书法、绘画、摄影等文艺作品改稿会、研讨会多场;编印《频阳吟草》《第三届益民文学奖获奖作品集》《富平山羊奶 强壮中国人——全国文艺作品征集大赛选集》《心声集》《青史留名 泽被后世——历史上有籍可考的富平人》等图书多部;举行专家级别的业务培训5场;举办“‘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展”“‘生态富平 醉美温泉’摄影展”“‘醉美时光 定格齐村’主题摄影展”等多场。除抓好“六个一”常规活动外,还积极探索新的载体形式,比如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线上传播优势,组织开展了多场线上书画摄影作品展;利用抖音和微信群,进行了多场艺术业务技能培训和线上诵读大赛等。这些新工具新平台的利用,增大了受众面,使更多基层文艺爱好者能从中受益。 队伍建设,要崇德尚艺。近年来,富平文联机关在自身队伍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三常”原则:政治常抓、业务常学、服务常讲,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文艺管理干部队伍;在协会和艺术家队伍建设上,始终把握“两德”原则:德才兼备德为先,德艺双馨德在前。在德能建设有保证的前提下,大力抓好文艺队伍艺术素养的提升,通过县内业务提升培训常抓不懈的同时,还把积极走出去和及时请进来相结合,选拔、推荐有潜力的年轻文艺人才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和到兄弟市县交流学习,协调、联络上级一些文艺培训项目落地富平。 志愿服务,要有“送”有“种”。我们非常重视文艺志愿工作,2019年成立了文艺志愿服务队,由各文艺家协会骨干会员近100人组成,分为9个小分队。多年来,文艺志愿服务队进机关进学校、走企业走厂矿、跑乡村跑社区,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送给一线送给基层。2023年,文艺“六进”活动成效显著,仅书法志愿服务一项,在春节期间为群众免费送出春联、福字1.8万余副。近年来,我们将文艺志愿服务进校园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大手拉小手”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将文艺种子深植于校园这方沃土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艺的熏陶和培养,文艺才会后继有人、亦能发扬光大。2023年文艺志愿服务已走进全县十余所学校,为孩子们送去了文学讲座、书画、歌曲、舞蹈、朗诵、器乐演奏等,不仅给广大师生送上了一场场丰盛的文化大餐,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一颗颗文艺的种子。 助推创作,要攀原登峰。我国在文艺创作上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富平文联正视全县文艺创作“高原不广,高峰不高”的现实问题,积极从政策上、创作环境上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支持和鼓励,要求他们要有目标有追求,从数量里要质量,先攀高原,再登高峰。认真抓好一刊一平台的编辑出版,一刊就是文联会刊《石川河》,一平台就是“富平文联”公众号。一刊一平台给众多文艺爱好者提供了练兵的机会,及时的刊发能够激励他们的创作热情,作品的数量就有了保证,创作数量上去了,质量也会随之提高,作品就有机会进入更高级别的媒体平台刊发。富平文联更是想方设法解决资金困难,给在《石川河》会刊发表作品的作者稿酬补贴。设立了“益民文学奖”,对文学创作成果予以奖励。除了文学奖之外,涵盖书画、摄影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政府文艺奖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推进中。积极向上推介和申报文艺创作项目,力争多获得中省市的扶持资金,让优秀作品有面世的机会。建立健全文艺人才建设管理机制,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富平县文艺领域名家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有步骤有计划地选拔推荐出一批文艺名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县文艺创作再上台阶,多出精品。目前“吴宏博文学创作名家工作室”“安明阳书法篆刻名家工作室”已挂牌成立。 近年来,富平县文联扎根基层,深植厚土,拓展思路,不断增强文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动性和强劲性。经过狠抓“五要”,对文艺队伍多年的打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富平文艺现象已经形成。 编辑:佑怡 责编:慕瑜 终审:张建全上一篇:汉中市留坝县:夯实文旅基础 走好文旅赋能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