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热点时评 | 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来源:群众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4-01-09

年终岁末,又到了各种总结考核集中进行的时候。当下,从中央到省上都在大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但一些地方仍存在工作过度留痕、网上网下重复走流程等问题,“指尖上的政务”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相关部门对此应保持警惕,坚决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绝不能用数字化手段变相加重基层负担。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赋能,一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号和微信群被广泛应用,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然而,在享受智能化治理红利的同时,一些地方和单位却对数字技术的使用“走了样”“变了味”,把“功夫”过多用在了指尖上,忽略了工作的实际效果,忽视了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感受。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之所以顽固,究其根本是错误的政绩观使然。有的党员干部不想扑下身子干事,却想尽快出政绩,于是在指尖上下“功夫”,用“留痕”来刷存在感、体现成绩;还有的党员干部为规避问责,求稳妥、求自保,千方百计在指尖上下“功夫”,幻想“留痕”能成为“关键时候”的“护身符”;更有甚者,个别上级主管部门、分管部门和督察部门,不愿意经常深入实际,仅仅从字面上了解落实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认认真真走过场,一丝不苟走形式”。事实上,微信群里的“收到”不等于“办到”,文件的转发也不等于工作的落实,线上“出新出彩”更不等于群众认同满意。这种“指尖功夫”,往小处说,耗费基层精力,让党员干部疲于应付;往大处说,妨碍了党的政策方针落实,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切实给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就要让他们把“功夫”下在指尖外,把“功夫”真正投入到一线工作中、真正下在为群众服务上。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稍有时机就会变换“马甲”,反弹回潮。因此要加强常态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常态化整治。而最根本的,在于建立正确的考核导向,在工作考核、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注重工作实绩,多到实地查看,多听取群众意见,把真正干事的人选出来、用起来,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劲头和活力,让他们把“功夫”真正下在指尖外。

来源:群众新闻网


编辑:图图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