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安康市平利县:满目皆景绽华彩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作者:王友黎 任冬莉 时间:2023-08-30


1.jp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王友黎 任冬莉)山水成风景,宣讲出新景,文明现美景。行走在安康市平利县大地,村庄在变、生活在变、人们的精气神在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美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平利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努力绘就。

山水成风景,养眼沁心

田园美景映入眼帘,绿意盎然的茶园里游人如织,宽阔平坦的道路旁绿植茂盛,清新亮丽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恬静优美农家庭院整洁明亮。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村民刘忠清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变好了,庭院整洁了,素质提高了,吸引了好多的游客来我们这休闲度假呢。”

平利把坚持文明村镇创建和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有效结合、一体推进,截至目前,已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98个,11个镇全部建成县级以上文明镇,全县上下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带头引导村民从‘袖手旁观看热闹’到‘撸起袖子一起干’,彻底整治村容村貌,现在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更大的提高,幸福指数也提升了。”全国文明村老县镇马安山村党支部书记吴军说。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平利紧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五好文明家庭”“五净一规范”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全面推动乡村颜值、气质、品质提升,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硒茶小镇长安,廊桥亭台、潺潺河流,宛若江南水乡;山雾弥漫的蒋家坪生态茶园,满目翠绿,茶香四溢。把茶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景观打造,实现基地园林化、园区景区化、工厂景点化,形成集“登茶山、游茶园、采茶叶、购茶品、赏茶艺、问茶事”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生态美景成为平利靓丽风景线,更成为老百姓们增收的经济支撑。通过努力,平利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宣讲出新景,凝神铸魂

8月初,平利举办“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比赛决赛。15名选手结合各自工作经历、身边故事、学习感悟等,讲述新时代党员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一线奋战的感人故事,在平凡岗位上砥砺奋进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现他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平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学懂、弄通、悟透、做实的要求,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打造“理‘响’平利”理论宣讲品牌。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等平台和各行业、各镇的宣讲队,以“理论+文艺+现场互动”“社区工厂微讲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田间地头培训会、农家小院宣讲会和文艺进乡村巡回演,把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理‘响’平利”理论宣讲荣获市级优秀项目二等奖。

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平利深化实施“文化润民”工程,通过提升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百姓舞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广播、体育器材等配套。加强“书香平利”建设,推进全民阅读进乡村、进农户,营造“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浓郁文化氛围。组织省内外文化名人、县内文艺工作者,创作一大批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文艺精品展现平利之美。大力扶持发展锣鼓队、秧歌队等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形成了一镇一支特色农民艺术团、一村一支特色文化活动队、一镇一村一个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农村文化文艺新格局。2022年,开展“戏曲进乡村”公益惠民演出88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利弦子腔”展演活动80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活动150余场,“送书下乡”“全民阅读”活动5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644场,共同唱好平利文化“发展曲”。

文明现美景,润德养正

“我支持陈封学,他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他靠发展产业,种绞股蓝、养猪......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带动好几户人家。”“我觉得村医甘少虎可以评为我们村的‘敬业奉献好人’。二十多年在村里当村医,为乡亲们看病,任劳任怨。”

这是省级文明村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道德评议会上的一个场景。会上,村民踊跃发言,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模范”。双杨村一幅“红黑榜”下活了一盘棋,让昔日的贫困村蜕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红黑榜”工作经验还被央视新闻深度报道。

据悉,像这样“接地气”道德评议会,在平利已成为常态。该县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一约四会”来约束规范村民的行为,建立乡村德治建设体系,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红黑榜”积分评定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持续讲好感人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引导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促进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细处着眼、润物无声。截至目前,平利共评选出县级以上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114人。

志愿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平利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好用好县镇村三级阵地,广泛吸纳动员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扶贫帮困、健康义诊、创业就业服务、敬老爱老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培育的“社区工厂儿童空间”荣获陕西省第一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社区工厂微讲堂”案例获“文明实践看陕西”优秀案例线上征集活动三等奖。


编辑:七夜     责编:金苗     终审:吴汉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