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宁强县“央行+信用社”:管好用活支农再贷款 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杨春建 杨依帆 时间:2022-08-1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春建 通讯员 杨依帆)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宁强县支行携手宁强县信用联社聚焦“信贷支农”工作重心,用好用足央行再贷款财政政策工,管好用活支农再贷款,推动低成本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不断引入“再贷款”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普惠客户,提升支农支小质效,为稳经济大盘、助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做服务“三农”的“专心银行” 宁强县大安镇金牛社区是人民银行宁强县支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包扶社区。盛夏时节,该社区的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食用菌大棚内菌菇萌发,长势喜人;社区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劲头十足。 “受疫情影响,今年不打算出去打工了,多亏人民银行和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支持,我才能把有机蔬菜大棚建设起来,以后我将重拾‘老本行’,把我这一亩三分地种好。”种植户老姜兴奋地对前来做贷后检查的信用社客户经理说。 金牛社区饰品厂是大安镇脱贫户集中点的社区工厂,蔡厂长介绍道,自利用信用社正式发放的支农再贷款以来,社区工厂持续发挥吸纳就业作用,累计吸纳65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 今年以来,宁强县信用联社和人民银行宁强县支行创新政策协调机制,联手打造用活支农再贷款示范镇。年初,宁强县信用联社为大安信用社申请支农再贷款专项资金5000万元,推动全镇产业发展先行。大安镇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加入社区工厂,发展有机大棚蔬菜、食用菌,大安信用社主动上门对接种植、养殖大户,开通绿色通道,简化信贷流程,实行当日办结制,为农民铺通绿色致富路,大安镇建起了连片温室大棚,服务社区脱贫户的社区工厂,也成为了当地产业项目的“名片”。2022年上半年,县信用联社大安信用社累计投放实体贷款8000余万元,投放支农再贷款5000余元,累计发放脱贫巩固贷款526笔、6700余万元,扶持周某贵等一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种植业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大安信用社利用支农再贷款支持5家蕨根粉丝厂、1个社区工厂、3家电商、20家家庭农场、13家经济合作社、220户个体工商户实现了产业发展。 做服务“三农”的“贴心银行” 县信用联社始终坚守初心,用好灵活机制,服务实体经济,勇当服务地方金融主力军。县信用联社积极争取央行和地方政策支持,释放政策红利,始终将支农支小作为主责主业,以信用村镇创建和整村授信为抓手,实行“整村授信”责任包干制,上门采集、更新农户信息,了解资金需求,现场授信签约,做实“责任田”。上半年,县信用联社联合县创业担保中心创建创业贷款信用村2个,实现农户建档全覆盖。目前全县农户授信25084户、24.94亿元,农户小额用信户数10819户、余额8.72亿元,较年初净增1420户1.09亿元。先后制定《稳住经济大盘30条措施》,跟踪服务,最大限度缩短审批链条,快速度解决企业“急”的需求。 做服务“三农”的“良心银行” 同时引入再贷款资金,优化负债结构,进一步降低普惠客户融资成本。小微企业融资彻底实现了零费用,近两年县信用联社共承担此类费用300余万元。今年以来,县信用联社各类普惠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了0.82个百分点,使用支农再贷款普惠贷款年平均利率5.5%,为县域实体经济主体让利2000余万元。截至6月末,联社共使用再贷款1556笔、1.96亿元,签订普惠小微企业利率互换协议本金148万元,通过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有效减轻了客户融资成夲负担,彰显了“良心银行”的社会责任担当。 做服务“三农”的“放心银行” 为确保“再贷款”等政策工具高效使用,县信用联社成立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规范使用管理。积极创新信贷投放模式,先后通过“再贷款+农户信用贷”、“再贷款+创业贷”、“再贷款+秦V贷”、“再贷款+秦e贷”、“再贷款+乡村V贷”等方式,定向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创业主体、绿色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真正为普惠客群“输血造血”、纾困解难。上半年,县信用联社利用“再贷款”资金为1529户农户投放普惠涉农贷款0.72亿元、为27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投放普惠小微贷款1.24亿元,为稳住经济大盘注入了信合力量。 据了解,截至2022年6月末,宁强县信用联社各项贷款余额29.3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7.32亿元,占比80.79%,当年发放涉农贷款9.17亿元。今年累计申请支农再贷款1.85亿元,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96亿元,用实际行动和实绩践行助力了县域乡村振兴及经济稳步发展。
编辑:西亮 责编:王越美 终审:吴汉兴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