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邱红英:郁郁茶山映初心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陈嘉 时间:2022-07-18
“采摘夏茶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和深浅,采深了茶叶比较老,影响口感,采浅了茶叶不能充分利用。夏茶采得好了,对茶园管护有促进作用。”7月10日,在陕西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的茶园里,县茶叶发展中心的技术骨干邱红英,顶着烈日为茶企员工讲解采摘夏秋茶的注意事项。 邱红英生在茶乡,长在茶园,学习茶技,服务茶农,是干部群众口中名副其实的“老茶人”。而她真正把茶叶作为一辈子的事业,还要从33年前谈起。 1989年,不满20岁的邱红英从安康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县茶叶研究所从事名优茶研制工作。那个年代,机器制茶技术并未普及。 “紫阳县茶叶研究所在20世纪90年代初买的两台电炒锅,已是最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其他配套设备,比如烘干机,我们只能自制加工设备,用来研制紫阳银针。”邱红英说。 1995年,邱红英从茶研所调到县茶叶局,从事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一年中有200余天奔走在各镇村,与企业、农户面对面交流。那时,邱红英发现许多茶农不懂技术,茶园产量普遍较低。她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于是,邱红英教茶农把管理茶园的标准刻在竹竿上,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一根竹竿搞定所有茶园管理》。这一创新方法,让紫阳茶农赞不绝口。城关镇和平村的茶农朱元军说:“邱老师教我们的这个方法,很简单也好记。” 邱红英提升老茶园改造技术,采用40—50厘米的重修剪代替了惯行的离地砍,使修剪茶树当年就能采叶,增产效果明显,丰产期延长;改造大装茶生产工艺,由“烘—滚—滚”变为“烘—烘—滚”,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高等级茶的产出率;改革茶园施肥技术,催芽肥由春分后施改为立春后施,使春茶及早获得肥料养分。此外,她编写了《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等30多万字培训教材,创建“青梅煮茶”微信公众平台,普及制茶技术。 邱红英是一名技术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深深扎根基层一线,带领12万茶农走上致富路。 焕古镇腊竹村茶叶加工厂过去由于加工工艺不高,生产出的茶叶碎渣较多、色泽偏黄,卖不出好价钱,导致企业常年亏损。邱红英数次到现场教授加工工艺。在她的指导下,该工厂茶叶品质很快实现了飞跃,销售量逐年提升。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几年,邱红英承担茶产业实用技术培训500多场次,培训茶农近3万人、职业茶农1400多人。同时,她牵头在县域内12个乡镇成立紫阳毛尖实训基地,为紫阳县茶产业培育了大量技术人才,其中有80多人在省市县获奖,4人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1人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12人被评为紫阳县紫阳毛尖非遗传承人。 正如邱红英所说:“我是茶乡的女儿,服务家乡,使命光荣。我能见证并投身家乡的茶产业发展,是一种幸福,也坚定了我在茶叶技术研究上继续探索的信心。” 如今,紫阳富硒茶产业日益壮大,2020年全县茶园25.7万亩,茶叶企业达400余家,近12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综合收入55亿元。(陕西日报 记者陈嘉) 编辑:实习生(李嘉欣)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