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定边农业科技工作者 深耕乡村沃土 致力农业增收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燕郡 时间:2021-05-31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叶子 孟静)一生耕耘在田畴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多次深情呼吁青年一代投身农业,并表示:“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榆林市定边县就有一群这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奔走在乡村、田野,为广大农民群众送知识,送技术、送政策,致力于改变定边县农民靠天吃饭的状态。 5月28日,榆林市定边县科技特派员王世东在红柳沟镇水口峁村,为村民指导渗水地膜谷子种植、除草技术。王世东多年来致力于推广渗水地膜旱作农业的示范研究。他的足迹遍布定边大地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 “时值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更加缅怀袁隆平先生。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辛勤努力,秉承袁隆平先生的遗志,弘扬他的精神,把他对农业的执着与热爱化作我们平时工作的动力。践行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用我们的辛勤付出,满足农民所需,同时来报答党和政府以及群众对我们的殷切希望。”王世东说道。 榆林市定边县地处半干旱地区,很多土地得不到灌溉,雨水少时收成很低甚至绝收。在旱情严重的去年,一些田地却实现了谷子的丰收,秘诀就是渗水地膜。渗水地膜可以将5毫米以下的降水转化为有效水,过去半干旱地区谷子亩产最多不过500斤,现在最高亩产达1000斤以上。目前在砖井、红柳沟、杨井等10个乡镇推广渗水地膜旱作农业,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 榆林市定边县红柳沟镇水口峁村村民张富淇说:“从去年一开始,王世东他们首先帮我们订购种子、地膜。然后,今年天刚一下雨的时候,他带着播种机就过来了,亲自下田地帮我们调试播种机,定种子的数量。谷子种上大概有一个星期左右,他又来一次,看看谷子苗起来没有,发芽没有。今天他又带了农药又过来,给我们指导搭配农药的浓度。他也希望我们的谷子能产量更高点,种的好点。” 在榆林定边,还有很多像王世东这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以最热忱的工作状态向袁隆平表达致敬和缅怀之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定边农业,为定边发展现代农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榆林市定边县白泥井区域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姬详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对袁老先生最好的缅怀就是传承他的科学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出了目标。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传承袁老先生的为民服务和科研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好农民,为定边农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小树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