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将围绕建设“天然历史博物馆之城” 对现有博物馆片区进行升级改造 来源:华商报 作者: 路洁 时间:2021-05-18
读懂一座城,从逛博物馆开始。 随着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走红网络,『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且有全龄化的趋势。逛博物馆已经不再小众,它正在逐渐变成年轻人踊跃参与的时尚。 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作为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的西安,正在加快『天然历史博物馆之城』的建设,逐渐揭开面纱的博物馆周边片区改造,越来越多的新馆建设,让西安变得越来越美,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有文化韵味。 西安将建一批新博物馆 进入五月,西安文博界有两件大事:经过半年的景观维护施工,西安博物院小雁塔景区“五一”小长假期间“揭面纱”;以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铜车马“搬家”。 作为名扬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现有上百家博物馆、收藏文物200多万件,上溯1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蓝田猿人遗址,到夏商周秦汉隋唐,再到近现代革命遗址,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不过它们大多躺在博物馆的库房里睡大觉。未来,西安将围绕建设“天然历史博物馆之城”建设,对现有博物馆片区进行升级改造,一批新博物馆也在规划当中。 “针对普通游客市民 将更多发掘古代人文故事” 陕西的文物资源极大丰富,但是限于展馆面积,能够和观众见面的却非常有限。 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锋钧举例介绍:“西安博物院文物展出量不到藏品百分之一,可用展览资源非常丰富。对专业人士而言,学术界、文化艺术界希望对文物资源开展研究和文创设计,但是没有机会接触到文物,对它们的研究缺少文物资源支撑,将考虑如何更好地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而针对普通市民游客,除了展览,我们将更多发掘古代人文故事,对诠释西安的历史人文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博物馆建设纳入文博工作顶层设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安市在加强文物保护的顶层设计中,将加强精神标识保护和文化地标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半坡博物馆及周边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和红军长征过境西安重要遗址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新建秦文化博物院、隋唐长安城博物院等周秦汉唐主题博物馆,推进西安博物院提升改造,协调推进实施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陕西历史博物馆浐灞分馆建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造提升,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利用现代手段 让市民游客喜欢上博物馆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这两年谈到博物馆时说的最多的话题。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表示:“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应当立足专业化研究进行通俗化表达,尤其是在博物馆事业发达的今天,一定要抓住年轻人的心,让年轻人觉得好玩、有趣。” 王锋钧认为,在对社会公众服务方面,博物馆开发潜力很大,“除了提供文化产品、展览之外,更要把文物故事要讲好,多利用现代手段,让市民游客喜欢上博物馆,一方面在展览上提高设计水平。此外还应该提供各种服务,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累了有地方休息。这是博物馆为市民游客服务的方向。” 也许就在这个周末,你想出门逛逛,可能会多一个选择:去博物馆!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西安,你会从哪座博物馆开始呢? 华商报记者 路洁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