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寻找红色印记】治沙精神历久弥新 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惠刘艳 时间:2021-04-23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通讯员 尚鹏 暴海杰 赵星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治沙精神继承和发扬了延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历经多年的挥汗劳作,新时代的榆林榆阳辖区大面积沙地基本实现绿化,毛乌素沙地面积大大缩小。但新一代造林人不忘初心,仍在继续奋斗。

1974年5月,由54个姑娘组成的“长城姑娘治沙连”成立了,战时去打仗,平时搞造林。这就是榆林市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连队的成立标志着姑娘们改造沙漠的“战斗”从此开始。早6时出工,晚6时收工。种树主要在春秋两季,每天去十几里外的村庄背树苗。树苗背起来又沉又累,可姑娘们从不叫苦。刮沙尘暴时,连人带苗滚到沙沟里是常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抵御沙漠和沙尘的南侵。与此同时,榆林地区持续开展大规模治沙活动。此时的连队,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已建起了育苗基地。姑娘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就这样在毛乌素沙漠留下无边的新绿。

微信图片_20210423085144.gif

按照治沙连总体规划,连队现已建成“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军事拓展训练基地和生态观光旅游基地”三大基地和“红色教育区、打靶训练区、拓展训练区、生态园林景观区、设施农业观光区、生态特色养殖区、观光旅游区、拥军爱民示范区”八大功能区,在深度挖掘治沙精神内涵的同时,丰富治沙精神外在表现形式,力争将治沙连打造成综合性爱国拥军教育基地。“治沙英雄女民兵连”将治沙精神代代相传,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编辑:思羽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