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特色种植成“新宠” 种出新年好“钱景”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惠刘艳 时间:2021-02-02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通讯员 贾赟 李拴)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大漠蔬菜发展势头良好,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让撂荒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注重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种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在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郑家沟村沙地火龙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株株形似仙人掌枝条状的火龙果整齐的挂在架子上,新一茬的火龙果已经开始结果。种植户王二财和妻子正忙着查看果实的生长情况,为春节假期采摘做准备。 “火龙果现在已经种植成功,经济效益比较可观,我现在有六个棚,一个棚纯利润能达到六万元,六个棚就是三十多万元。火龙果又是高档水果可以酿酒,我想以后把周围几家种植户联合起来种植火龙果,办一个火龙果酒厂,然后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王二财说。 在榆林市榆阳区郑家沟村另一个大棚里,种植户王卫国也是“南果北种”的探索者,他引进十几个品种反复试验后,目前番石榴和佛手都已试种成功。广大农民和科技特派员们不断探索和试验,逐步掌握了种植技术,让南方水果在北方大棚里成功安家落户。 王卫国说:“除了种植红心芭乐,我还种植了佛手、布福娜、嘉宝果、神秘果等很多种品种。经过探索红心芭乐和佛手已经种植成功了,其他的还在探索中。希望很多人能和我一起种植南方热带水果。” 在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的花菇大棚内,一排排菌棒整齐的排放在架子上,圆润饱满的花菇已经探出“小脑袋”,长势颇为喜人,这些小花菇也成为种植户徐广飞的致富“金饽饽”。 徐广飞说:“我们2019年投资了十二万棒,一棒下来六七元,总投资七十多万元,卖了一百二三十多万元。2020年投资了二十五万棒,基本价格是平衡的。茶花菇一斤三十多元,板菇一斤二十多三十元,纯白菇质量好的能卖七八十元。销售烘干的卖到了湖北交易市场,销售不存在问题,连剪下来的花菇腿一斤都七八元卖了。” 在榆林市榆阳区像王二财、王卫国、徐广飞一样探索尝试大棚反季种植、特色种植,让农闲时节成了赚钱的忙季,在增收的路上成功实践的村民比比皆是,他们在大棚里忙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年味”,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致富靠自己”的新景象。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