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秦岭大熊猫 国宝中的“美人”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1-12

全球唯一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七仔。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秦岭大熊猫为345只(不含幼体)。

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同是大自然的一员,是大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野生动物,大家一起组成了美丽的家园。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地球家园的生态系统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即日起,本报推出“和谐共生 美丽家园”栏目,讲述陕西保护野生动物的故事。

提起“最中国”的动物,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国宝大熊猫:黑白相间、圆圆滚滚、憨态可掬、招人喜爱。

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曾与剑刺虎、恐龙等物种同时生存在地球上。在大自然的严苛选择下,恐龙、剑刺虎早已消失,“活化石”大熊猫却以悠然的姿态谜一般地生存到了现在。

陕西秦岭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多年来,陕西高度重视大熊猫保护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巡护、救护、监测和科学研究,建立、发展大熊猫圈养种群等措施,有效促进了濒危的大熊猫种群在秦岭繁衍壮大。

秦岭大熊猫

不一样的国宝

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的秦岭,自古以来就是大熊猫的栖息地。1986年,在秦岭南麓洋县发现的大熊猫小种化石表明,秦岭大熊猫有着悠久的历史,秦岭南坡是大熊猫的故乡。

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的郑光美在秦岭南坡发现大熊猫标本,经实地考察后,于1964年公开报道了秦岭大熊猫的存在。

秦岭大熊猫已被科学界公认是大熊猫的新亚种。通过DNA指纹图谱检测发现,秦岭大熊猫在距今1万年至1.2万年之间,即与其他山系大熊猫分开,形成了独立的遗传群体,其头骨、牙齿等与其他山系大熊猫有着显著差异:体型较大,头圆脸胖,容貌可爱,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秦岭大熊猫与其他五大山系(岷山、邛崃、凉山、大相岭和小相岭山系)的大熊猫相比更为原始,且具有独立的进化历史,在遗传分化上、形态上已达到了亚种分化的水平。秦岭大熊猫亚种地位的确立,赋予了秦岭大熊猫保护全新的内容,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秦岭大熊猫不仅仅有黑白色,而且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棕色。据相关资料显示,秦岭是目前全国棕色大熊猫的唯一发现地。迄今为止,在秦岭地区共发现9次棕色大熊猫,全世界唯一一只可供人们研究、观赏的棕色大熊猫“七仔”,现今生活在陕西省楼观台的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

在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棕色国宝“七仔”正健康成长。在秦岭特有的棕色大熊猫身上,隐藏着许多科学之谜。解开棕色大熊猫之谜,成为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秦岭大熊猫人工繁育年代久远,1975年,在西安汉文帝母后薄姬南陵中,出土了大熊猫完整头骨。学者认为,2000年前,大熊猫已成为西汉上林苑皇家豢养的珍禽异兽之一。

经过多年科学有效的保护,秦岭大熊猫生存状况不断改善,种群数量不断提升。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秦岭大熊猫为345只(不含幼体),占全国18.5%,栖息地面积36.06万公顷,潜在栖息地面积24.46 万公顷,涉及5市11县,且秦岭大熊猫种群有向西侧、北侧扩散的趋势。与三调相比,秦岭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幅为26.4%(三调为273只),超出全国平均增幅9.8个百分点,为全国最高;种群密度为0.096只/平方公里,较三调增高了23.1%,超过全国0.072只/平方公里的平均密度,位居全国之首,野外大熊猫偶见率最高。

完善保护体系

打造熊猫“幸福家园”

秦岭是野生大熊猫的“幸福家园”,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秦岭大熊猫及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为有效保护秦岭大熊猫及栖息地,我省从1965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起,先后在秦岭建立了16个以保护秦岭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面积约35万公顷。

秦岭大熊猫主要生活在秦岭中段的南坡区域,栖息地面积达36.06万公顷,潜在栖息地面积24.46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西安5市的11个县。受人类活动影响,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呈碎片化特征,被分割在青木川、太白河、牛尾河桑园坝、兴隆岭、天华山锦鸡梁、平河梁等6个区域。

为了有效促进秦岭大熊猫种群的扩大,近年来,我省制定了《大熊猫保护规划》《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规划和方案》《陕西省重点区域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工作方案》,启动了重点区域大熊猫种群状况监测等,为秦岭大熊猫种群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我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秦岭大熊猫的保护管理体系、保护区建设、项目管理、巡护监测、救护收容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了长足发展。秦岭大熊猫的科学有效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省还与熊猫国际、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组织广泛合作,加强秦岭大熊猫种群与栖息地保护等方面研究。

为了推动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加强栖息地连通廊道建设,保护和复壮大熊猫野外种群,2017年4月,我国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建立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的面积相当于8个西安市建成区的面积(548.6平方公里),占秦岭陕西段总面积(5.7万平方公里)的7.6%。其中包括12个自然保护区、3个省属林业局、2个森林公园、2个风景区,涉及西安、宝鸡、汉中、安康4市8县的19个乡镇。

2018年1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挂牌成立,2019年1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太白山、长青、佛坪、周至、宁太管理分局挂牌成立,建立起“省管理局—管理分局—管护站—管护点”的四级管理体制。为加强日常保护管理及联防共管,建立了秦岭大熊猫兴隆岭核心种群保护联盟,开展反盗猎联合巡护行动、杜绝非法登山入区行为等。

攻克技术难题

人工繁育成果丰硕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克服困难,成功繁育出4只可爱的大熊猫宝宝,现在研究中心的大熊猫数量已经有32只了。” 2020年12月31日,在周至楼观台的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省林业科学院副院长雷颖虎介绍说。

在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不仅能看到可爱的秦岭大熊猫,还能见到朱鹮、羚牛、金丝猴等其他珍稀动物。这里的科研人员承担着珍稀野生动物的抢救饲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多年来,他们积极开展人工繁育与种源交流、疫病防治与防控等研究,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

“2017年,我们突破了大熊猫繁育瓶颈技术,攻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中‘发情难,配种难,育幼难’3大科研难题。还完善了大熊猫人工种群谱系,建立了大熊猫精子库,与四川大熊猫开展遗传物种交流,探讨大熊猫育幼技术,冻精制作、激素测定等技术都取得很大突破。” 雷颖虎说。

为了构建秦岭大熊猫保护研究新体系,2018年6月,以秦岭大熊猫为重点研究对象的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通过保护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疾病防控、饲养营养5个方向的研究,着力攻克秦岭大熊猫饲养、繁育、疾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着力增加圈养秦岭大熊猫数量。

目前,陕西共人工繁育大熊猫32只,5年内增长14只,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大熊猫繁育基地。2020年出生的4只大熊猫也正渐渐长大,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已在全球“圈粉”无数。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