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煤改电”暖了香菇富了村民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时间:2020-12-25
“半夜起来加黑炭,熏得花菇黑黜黜,白天瞌睡眯瞪瞪,黑菇撂进沙沟沟;现在插电不用管,电烤花菇俊艳艳,卡车拉上到处串,出市出省还出国……”隆冬时节,在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的蔬菜大棚外,菇农徐广飞一边哼唱着信天游,一边把烘干的花菇往车上搬。 “以前收获香菇后需要烧煤烘干,人整晚都要在炉边守着,温度太高,会把花菇烧焦,太低又怕花菇发霉。”徐广飞说,“在花菇市场,不同品相的干花菇每斤售价从20元到80元不等,如何让我们的干花菇质量更好、品相更佳,卖上更好的价格、走向更远的地方,我想到了供电所人员‘煤改电’的宣传。”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徐广飞买来了电能烘干机,这台机器能自动调节温度、湿度,还能设定烘干时间,比烧煤方便多了。“由于烘干机负荷大,原来的电表功率有限,国家电网榆林供电公司为我们村专门开辟了‘煤改电’绿色通道,提供勘查、设计、施工、验收、送电‘一条龙’服务,从提出申请到办理完结,仅用了一天。” 从重新布置用电线路、安装智能电表,烘干机实现了到货即用,榆林市榆阳区酸梨海则村的农民看到了把优质香菇卖上更高价钱的希望。徐广飞说:“用电烘花菇,一天能出一炉,一炉能出300斤,效率比煤炉高了很多。白天进行鲜蘑采摘和干蘑分装;晚上利用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进行花菇烘干,不仅节省电费和人力,还实现了花菇更好的定型,售价翻了一倍。今年,我家一个花菇大棚能净赚5万元。保住脱贫成果,我们的底气更足咧!” 榆林市榆阳区酸梨海则村党支部书记佘广军说,作为曾经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助下,村里组建的种植合作社已发展到146座大棚,由60户村民共同经营,种植花菇、葡萄、草莓等果蔬。“合作社现有花菇25万棒,年产量可达50万斤,在‘煤改电’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村的花菇品质逐日提升,让我们沙窝窝变成了聚宝盆!”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