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Ta说国网】 四代“万家灯火掌灯人” ——讲述大国央企“师带徒”薪火相传的故事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赵浚喆 时间:2020-11-25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我虽然已经参加工作5年了,但是仍算不上老员工,因为我师傅的师傅的师傅至今还奋战在输电运检一线。”近日,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90后”职工潘晨在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时笑着说。潘晨口中的师傅师大虎2003年入职,而师大虎的师傅高晓明1991年入职,高晓明的师傅汤荣则是1987年入职……这四代师徒是三秦大地上守护万家灯火的“掌灯人”,用岁月演绎着大国央企薪火相传的故事。

【Ta说国网】 四代“万家灯火掌灯人”  ——讲述大国央企“师带徒”薪火相传的故事

“电力铁军”利用仪器测量煤炭采空区线路杆塔倾斜情况  摄影  刘万荣

徒弟做得不好  师傅也有连带责任

“在我们单位,后生们做的不好,师傅也有连带责任。”提及“师带徒”,汤荣打开了话匣子。

【Ta说国网】 四代“万家灯火掌灯人”  ——讲述大国央企“师带徒”薪火相传的故事

1987年入职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员工汤荣接受采访 摄影 李欧

汤荣直言他是“怕”他师傅的,这种“怕”源于内心的“敬”。“每天一大早,我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跟师傅开玩笑’什么的根本不存在。”聊到刚当徒弟那会儿,汤荣望向窗外,记忆飘回当年。

汤荣依稀记得第一次登线杆,师傅会先爬上杆去把绳子绑好,亲自做好防护,确认安全后,师傅才会让自己在他的保护下,进行爬杆练习……除了工作技能,在生活上师傅的关照也是无微不至。

作为徒弟的汤荣发自内心地认可师傅,师傅有威严,更是“主心骨”,徒弟是师傅的“影子”,而师傅对徒弟的爱都藏在心里。

“师带徒”不能丢 也丢不了

【Ta说国网】 四代“万家灯火掌灯人”  ——讲述大国央企“师带徒”薪火相传的故事

1991年入职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员工高晓明接受采访 摄影 李欧

草长莺飞,时序更迭,青黄接衔。从徒弟身份熬成师傅身份,汤荣用了四年。在90年代,也就是汤荣的徒弟高晓明这一代,除了跟随师傅学习技能,不同师承的徒弟们还会暗自比拼,比工作量、比效率、比认真程度、比吃苦精神……在“晒比拼超”中,更快更深入地掌握技术。在徒弟们看来,拿第一是为了给师傅脸上争光。

从“师带徒”的受益者到传承者,高晓明颇有感慨:“‘师带徒’丢不了,当然也不能丢。”他介绍,电力行业专业性强,一个成熟的电力检修工得经历多年打磨方可出师,“师带徒”这种手把手地教,除了有着传统带徒的仪式感,更能让不断迭代的行业经验得以传承。

【Ta说国网】 四代“万家灯火掌灯人”  ——讲述大国央企“师带徒”薪火相传的故事

2003年入职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员工师大虎接受采访 摄影 李欧

“你要多练,勇敢些,不要打怵。”这是2003年新入职的师大虎耳边响起最多的声音。时隔多年,师大虎清楚记得第一次练习爬线杆,爬到顶,脚扣不慎滑落,他的师傅高晓明一边大声骂他,一边小心地帮他下来,一幕幕场景不断涌现在师大虎的脑海里……

“传承+反哺” 师徒携手齐步走

提及近几年新入职员工,高晓明说:“现在年轻人相比我们那代人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脸皮还薄……”说到这,高晓明笑声爽朗,眼角露出了被岁月雕刻出的鱼尾纹,随后他还坦言补充道:“不过这些年轻人也会很自觉地在不断做出改变,健身、戒烟戒酒,不断用他们的方式证明着自己。此外,新人在学习能力方面优势很大,激光炮、无人机这些新鲜玩意,一学就会,操作得还比较好。”

【Ta说国网】 四代“万家灯火掌灯人”  ——讲述大国央企“师带徒”薪火相传的故事

“电力铁军”利用无人机检修线路 摄影 姬鹏博

据高晓明介绍,在以前如遇导线悬挂异物,工作人员要先爬到线杆上,通过抛绳登软梯,才能取下悬挂异物,整个过程4至5人要花费2到3小时才能完成,现如今2至3人用激光炮半小时就能够轻松搞定。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随着新工艺、辅助仪器不断出现,高强度、密集的工作量下降不少,接受新事物、学习力强的徒弟会被派遣去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学成后反哺师傅。

【Ta说国网】 四代“万家灯火掌灯人”  ——讲述大国央企“师带徒”薪火相传的故事

2015年入职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员工潘晨接受采访 摄影 李欧

早在2018年10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目标:“从2018年起到2020年底,努力形成政府激励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劳动者踊跃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力争培训50万以上企业新型学徒。”基于此,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创新“双师”特色带徒模式。据陕西省“带徒名师”、国网咸阳供电公司互联网部(数据中心)副主任蔡彬介绍,如今在“师带徒”中师傅不仅要扮演好传统意义上的技能师傅,还要做好徒弟的职业规划导师。带徒生涯13年——已培养出十几位优秀徒弟的蔡彬把徒弟培养比喻成“种竹子”。“把握好生长节点,才能造就出坚韧不拔、无坚不摧的‘电力铁军’。”蔡彬说。

【Ta说国网】 四代“万家灯火掌灯人”  ——讲述大国央企“师带徒”薪火相传的故事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员工蔡彬(中)定期组织专业集体学习 供图 国网咸阳供电公司

据蔡彬介绍,为扮演好“职业舵手”这个角色,他系统性地把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划分为学习节点、发展节点、工作节点和沟通节点四个方面。“我会定期抽查徒弟的学习笔记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实时沟通掌握他们的成长轨迹,通过协助制定和调整职业发展规划,分解阶段性发展目标,以‘过来人’的视角给予必要的引导。”

“作为一名‘80后’,我从‘70后’接棒,传递给‘90后’‘00后’。在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将坚持创新传承,让‘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薪火相传,让一代代‘电力铁军’做好三秦大地上的‘万家灯火掌灯人’。”蔡彬眼神坚定地说道。

手记:“工匠精神”光芒下的新学徒

在不断变化的今天,国家电网人对于卓越的追求从未改变。从无到有,需要传承人一点一滴地学起,严谨模仿到合理创新、融合,进而表达自身,最终触摸“工匠精神”传承的真谛。

前人不朽的成果,是后人继续攀登的阶梯。“工匠精神”离不开“传帮带”,师徒制传承方式几百年来为各行各业所广泛运用。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担当师傅的角色,带领徒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一方面培养能工巧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性格;而习得新技能的徒弟还能反哺师傅,携手齐步走……“师带徒”有着其他职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有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加快传统技艺的传授,促进先进技能培养、迭代,以适应企业对“现代工匠”的迫切需求。(文 赵浚喆 编辑 王菲)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