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陕西汉中市汉台区红星村:现实版“开心农场”

来源:陕西学习平台 作者: 时间:2020-11-02

“半年红苕半年糠,好女不嫁汉王乡。”地处汉台区东北丘陵地带的汉王镇红星村,脱贫前就是人们眼中“穷乡僻壤”的代名词。全村980亩耕地,229户694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343人。空间有限、没有资源,在全镇所有行政村中排名倒数,2013年该村被确定为贫困村。

将该村放在整个天汉大地的村落中,属于最不起眼的那一类。守着人均1亩多地再打点工,在所有贫困村中不算最差的,但也富不起来。“村里流传一个故事:家在平坝的姑娘下雨的日子来相亲,还没走到男方家,一家3口每人双脚沾的黄泥就有三四斤重。姑娘哭了一鼻子,被父母硬拉着扭头回了家。我,就是这个姑娘。”前些年嫁到该村的西乡女子刘娟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只有土路,基础设施薄弱,更没什么致富产业。为了生存,青壮劳力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只剩儿童、老人,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想脱贫、要致富,‘随大溜’种个油菜、玉米、小麦?那有啥赚头,向土地要效益,得换个‘搞法’。”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全华说,脱贫奔小康就像河改道,不能按从前轨迹走,得“变”。

这种变化,发生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2013年,该村决定依靠实体经济,走集约化、合作化,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道路,开始流转土地、引进项目,注册成立了“裕登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汉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富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核桃、杜仲苗木培育基地,按照土地种类、规模给村民分红。看到村民们流转土地尝到了甜头,2017年9月,村上又利用流转的土地引进虾稻连作项目,建立“有机虾稻连作示范基地”。至此,全村形成了“三个合作社+两个基地”的新型经营主体,全村980亩土地全部得到了流转“生金”,真正实现了农民土地100%入股到土地合作社,100%土地又流转到股份合作社。

就这样,通过三变改革探索出了“整村流转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致富模式,红星村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19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较2016年增长56.6%,达近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然而,资源禀赋平平,中规中矩的传统农业村,脱贫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近日,连阴雨下了半个月的汉中,难得出了太阳。该村村民王明轩正在今年5月开园的“红星村菜园子”里采摘小西红柿,黝黑的脸膛被太阳晒得发亮。“弄完这些就该收水果、玉米了,再过几天棚里套种点蔬菜啥的。”7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王明轩,2017年脱贫,去年把近7亩土地流转给了村上的合作社,老人掰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年每亩地流转费800元;在菜园里务工,每个月工资收入2000多元,活儿多的时候老伴也来这里务工,一天70元钱工资;年底分红还有几百元收入呢,你瞅瞅,俺们家庭收入也能上3万块了!”老人笑着说,种的还是原来的地,但村民的收入却大不一样。

据记者了解,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入股分红这种方式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在红星村还有很多。

菜园子管理员田江涛告诉记者,这是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客人来了可以付费认领自己的菜地,自己种或委托我们打理都可以。种出来的农产品也归客人,除了认领费不再另外收钱。园内配套产业还有橘园、李子园、奶油南瓜、苗木花卉、鸡鸭家禽,未来还会有美蛙等水产养殖。可以开展亲子种植、农耕文化教育、乡村产业公益培训等活动。

这,又是该村的“变”,不跟别人“重样”的致富新项目。“等全部建好投入使用,每年给村集体至少增收20万元。”黄全华指着占地160多亩的菜园子告诉记者,“要给来这乡村游的城市人一种全新的农耕生活体验,美了他们的生活,也鼓了咱农民的腰包。”

从该村返回,已近傍晚。天边成片的火烧云就像村民现在的日子,红红火火……

黄全华(左)

王明轩正在采摘西红柿。

红星村菜园子农场。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