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千载安澜今胜昔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齐小英 时间:2020-09-27

在位于汉中市佛坪县与安康市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峡谷段,141米高的三河口水利枢纽拦河坝横跨汉江支流子午河,气势雄伟。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赵晨摄

渭河华州詹刘险工位于华州区赤水镇赤水河入渭口,有华州防护区西大门之称。

位于渭河支流千河南岸的千湖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经开草滩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近2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缓解了城市用水需求。

“罗纹河决口!”“石堤河决口!”“方山河决口!”迅速撤离!2003年8月,渭南持续性降水导致洪水倒灌渭河下游12条南山支流,56万人受灾,其中13万人无家可归,102万亩农田和55个村庄被淹。

这次持续50多天的大范围洪水灾害,只是陕西近40年间最严重的灾情之一。渭河滔滔千万年,记忆着众多的灾难。

2011年2月17日,陕西铭记,渭河铭记:三秦儿女开启了全线治理渭河的新征程。10年来,渭河依旧奔涌流淌,渭河两岸早已旧貌换新颜。洪水依旧,但灾难一去不复返。

宝鸡市到潼关县630公里的渭河两岸堤顶公路宽阔平坦,54座支流入渭口堤防交通桥穿城过乡,15万亩生态湿地和水面景观铺开画卷。驱车行驶在便捷畅通的沿渭道路,山水相伴,林田相依,美景尽收眼底。

两岸高楼平地起

“由于泥沙淤高和洪水倒灌,村里的水深达2.7米,房屋和庄稼全被淹没。水深的地方,电线杆都被淹了。”直至今天,李金西仍对2003年8月的洪灾场景记忆犹新。

李金西是渭南市华州区莲花寺镇罗纹村原村委会主任。他说,2003年的洪水,来得特别急特别猛,好在全村700多口人撤离及时才安然无恙。

如今的罗纹村人再也不恐惧洪水的到来。以前20米宽的砂石河堤被加高培厚成80米宽的浆砌石堤,新建的防倒灌橡皮坝可随时调节高度抵挡洪水漫灌。

渭河流域三年两患的历史由来已久。渭河上游和众多支流流经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由于早期的渭河无固定堤防,河水一路裹挟大量泥沙,造成中下游河床淤高,形成“悬河”,极容易导致洪水倾泻而出。

除了泥沙堆积外,生态破坏也是造成水患的原因之一。西周时期渭河上游曾是茂密林区、肥沃草原。唐代以后,随着人口猛增,不断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导致渭河平原生态系统整体恶化。

善治秦者必先治渭。近年来,在人与水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下,陕西坚持不懈对渭河进行全线整治。2011年2月17日,陕西发出动员令:确保渭河安澜,造福人民。沿渭各市展开了大规模治理渭河行动。

初秋,傍晚格外凉爽,晚霞映红水面,太阳在田野中慢慢落下。从黄土高原流淌而来的洛河,在大荔县赵渡镇新建村静静汇入渭河。对岸,是位于华阴市岳庙办的渭河三河口控导工程所在地。两河相汇的美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赏。

不久前,这里并不平静。险工护坡上,水位尺刻度上留下的泥沙痕迹就是见证。华阴河务中心防汛仓库主任王果说,2012年,护坡堤顶路从8米加固拓宽到26米,今年8月22日,这里的水面比平时高出3.5米,但未出现险情。

位于赤水河入渭口的詹刘险工,9座改建加固多年的坝垛坚不可摧。绿草如茵、绿树成林的河堤上,整齐摆放着大石块、铁丝笼等抢险物资。工作人员说,华阴和华州地处渭河下游和秦岭北麓夹槽地带,而詹刘险工把守着“二华”夹槽地带的西首部,工程一旦失守,渭河会淹没整个防护区。虽然这次汛期过去了,但防汛物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河畔上,来自大荔的史改兰夫妇正熟练地把一根根卷成圈的粗铁丝编织成铁丝笼。史改兰说,他们来这里10多天了,已经编了重有30多吨的铁丝笼,一有险情,抢险人员会把大石头投放到置于河堤的铁丝笼中,筑起一道屏障,防止河堤决口。

渭南渭河生态公园中段的堤防外侧,有不少新建的楼盘。渭南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说,以前每年6月到10月,一到下雨天,总让人提心吊胆,全市各级干部和沿岸群众昼夜轮番巡堤查险。2014年兼具防洪功能的堤顶道路建成后,再不担心决堤决口了。随着渭河两岸环境的美化,一些开发商开始在附近规划地段投资建楼,带动了沿岸产业结构的调整。

盛世兴水利,水利兴盛世。当渭河沿岸呈现出人水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时,我们也看到了渭河两岸的繁荣发展之势。

2000米下洞穿秦岭

穿越巍巍秦岭,长江最长支流汉江之水将由南向北奔涌而来,直通渭河平原,与渭河相拥,为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的1400多万人提供生活用水。

初秋时节,海拔2000多米的秦岭山下,98.3公里长的输水隧洞工程即将接近尾声。直径7米的隧洞里,灯火昼夜不熄,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身着防弹衣、头戴钢盔的工人,在阴暗、潮湿、高温的隧洞中,将240米长的硬岩掘进机开足马力,以每天三四米的速度艰难掘进。

秦岭输水隧洞是引汉济渭工程联通汉江与渭河的“大动脉”,也是人类第一次从底部横穿世界十大山脉之一的秦岭。隧洞最大埋深2012米,综合施工难度为世界第一。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大河坝分公司经理李晓峰说,隧洞内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硬岩掘进机在切割、挤压岩石中,极易发生岩爆灾害,近一年就发生岩爆灾害700余次。

崇山峻岭中,在位于汉中市佛坪县与安康市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峡谷段,141米高的三河口水利枢纽拦河坝横跨汉江支流子午河,拦河坝气势雄伟。李晓峰说,三河口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调节中枢,引汉济渭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将在全省范围实现跨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缓解渭河平原缺水、置换陕北黄河用水指标、带动陕南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引汉济渭工程主要解决全省水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秦岭输水隧洞,把汉江水调到关中,同时沿途修建蓄水池,以汛补旱,实现全省全年的均衡用水。

随着渭河平原人口不断增多,城乡用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为满足渭河平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陕西规划建设了我省最大水库——被称为渭北旱塬巨型水塔的东庄水库。

在礼泉县叱干镇东庄村、淳化县车坞乡河段处的泾河峡谷中,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东庄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到2028年,高230米、相当于80层楼高的超高拱坝将如巨人臂膀将泾河围抱,形成一座集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生态改善于一体的“高峡平湖”。水库蓄水后将形成6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有利于改善渭北区域性气候。

当水利枢纽大坝和水库成为城乡风景的时候,科技水平更高的智能化污水处理厂也逐渐融入我们生活中。

占地121亩的西安经开草滩污水处理厂厂区内,污水处理设备正在加速运转,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的蔬菜长势正旺。几十米外,一栋栋砖红色建筑,是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校区。

在这里,每天近2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经MBR膜处理后,变成无味无色的再生水,用于渭河中游段西安湖景观补充水、渭河生态林带景观水系补充水以及市政绿化、冲洗水使用,缓解了城市用水需求紧张的问题。

渭河两岸,峡谷间的水利枢纽大坝、水面清澈的超大水库、环境整洁的污水处理厂、节水环保企业是渭河坚强有力的护卫,也是三秦儿女对渭河最真诚的献礼。

湿地深处有鸟鸣

穿行于渭河支流千河南岸的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就如同走进了天然大氧吧。

交错排列的柿树林、垂柳林、红叶李林和雪松林,遮挡住烈日的光芒,清凉的空气沁人心脾。灌木、乔木错落有致自由伸展,空气中飘来淡淡的草香味,弯弯的芦苇慵懒地随风摇摆,似与水中的荷叶轻声对话。

站在观鸟台上远望湿地,草丰林茂。湿地深处,栖息着107种鸟类,朱鹮、黑鹳、大鸨、大天鹅、灰鹤等国家保护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顺着5公里长的湿地栈道前行,不仅可以欣赏到湿地美景,还不时可见千河纤细的身影,耳畔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景区”的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接受着千河滋养的同时,也美丽着千河。

一路向南,千河在成就了冯家山水库和王家崖水库后,来到宝鸡市区与渭河相汇。作为宝鸡的城中河,渭河发挥着防洪、泄洪、灌溉的作用,早已融入了这座城。

傍晚时分,宝鸡市团结运动公园绿茵茵的足球场上,学生们正在奋力奔跑。除了足球场,这里还有免费为市民开放的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花海林园中的各色花朵争相斗艳,银杏林、棕榈林、桂花林等景观林带静谧素雅。行走在千米人行步道上,四周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很难相信,这12万平方米的公园都建在渭河的河床和河滩地。每年汛期,人们严阵以待,公园就变成了防洪区,等汛期过后洪水退去,这里依然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公园就像人与水共有的家园,彼此在这里相互依恋、相互退让,成就着各自的美好。

宝鸡境内,渭河穿越陈仓、金台、渭滨、新区、岐山、眉县和扶风。所到之处,各地都对渭河进行了环境治理、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把以往杂草丛生的烂石滩变成了人与水和谐相处的乐园。

放眼渭河全段,渭河两岸的变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生活习惯。

眉县打造的槐树林水文化园、千亩荷塘、渔舟晚唱等景观成了全县最美去处,把渭河治理与县域发展通盘考虑,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在农民群众的网红打卡地杨凌,渭河湿地公园成为马拉松赛的最美跑道。

咸阳为渭河湿地公园融入了更多文化元素,建有细柳营、唐王渡、文王渡、秦直道等景区,让人们通过建筑符号传承历史、恢复城市记忆。

全长15公里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融赛事、骑行、晨练、赏景为一体,人们穿行在茂密丛林,宛如进入了原生态森林公园。在更大范围内,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的浐灞生态区,已经由过去的生态重灾区变为西安的生态补偿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1年以来,省上和沿渭各市共投资290亿元,因地制宜对渭河实施“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工程,为城市注入新活力,为两岸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一幅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的宏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