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涛:为贫困群众开致富“良方”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赵波 刘燕郡 时间:2020-08-28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赵波 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通过扶贫实践,我认为脱贫攻坚没有捷径可走,把精准贯穿全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好致富‘良方’,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用心用情帮扶,就一定能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8月20日,府谷县黄甫镇黄糜咀村第一书记王鑫涛告诉记者。 目前,黄糜咀村25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经脱贫,尚未脱贫的还有8户8人。今年,王鑫涛从府谷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到该村,接过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如何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怎样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王鑫涛一直思考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研,王鑫涛认为,增收渠道不畅和思想观念落后是村党支部最需要面对和破解的难题,必须推动思想转变,通过产业致富,让乡亲们走上持续增收的小康之路。 在村党支部恳谈会上,村干部及村民围绕“脱贫致富靠什么”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致富能人王文斌说:“这几年随着本地名小吃的开发,优质黄米的销量十分走俏,要是种出好糜子,咋能赚不了钱?”随后,他还把致富经验分享给村民。 王鑫涛非常认同王文斌的观点。今年春耕换茬播种时,王鑫涛详细调查种植结构,事先与两家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然后发动村民在世世代代种糜子的传统上,着重做好种子选用、施肥优化和土壤平衡,从“多种糜子”向“种好糜子”转变。在王鑫涛的带领下,该村累计种植糜子820亩,使优质糜子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产业,并逐步走出当地,香飘四方。 黄糜咀村坐落在山峁上,虽然土地贫瘠,但日照时间长,荒地整合成本低,是发展光伏产业的沃土。王鑫涛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建成20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使原来闲置的土地如今栽上了“摇钱树”。并网发电后,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分红,光伏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每年稳定增收近2万元。 “咱们村附近企业多、人口密集,别人把羊肉从外地运输过来都能赚钱,要是就近供应羊肉的话保准能盈利。”在一次聊天中,常年在外做生意的村民王卷小对王鑫涛说。王鑫涛经过调研,带领村民紧盯市场,精准定制养殖菜单,提前打通销售渠道,发动村民积极养殖湖羊,手把手培训养殖技术,最大限度释放现有劳动力潜能。目前,全村累计养殖羊子510只,首批羊肉已投放市场。 眼界决定动力。为了让村民看到差距,王鑫涛组织贫困户到一些乡村振兴示范村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人居环境整治给当地村民带来的幸福感。针对个别思想滑坡的懒汉,王鑫涛带领“四支队伍”群策群力,一户一策,采取扶志、扶技、扶资、治懒等多种帮扶措施,激发他们“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王鑫涛的倡议下,村上首次制定了村规民约,由全体村民投票评选“身边的励志模范”以及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标兵、致富带头人、好公婆、好媳妇、卫生家庭等人选,奖励铡草机等实用农机具,用老百姓看得见的人和事塑造新民风、催生新气象。 王鑫涛说:“我们还将设立‘优学奖学金’,由村集体账户每年固定出资,同时吸收社会扶贫资金,对考上高中、大学的孩子进行奖励。”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