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款款深情践使命汩汩清水润民心 ——白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综述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魏宝宝 时间:2020-08-11

  

  

  

  

  

渭南日报记者 魏宝宝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农村饮水安全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重要指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白水县是我市唯一的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约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白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缓慢,当地百姓因水受困、因水致贫的现象较为突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白水县以围绕问题靶心为目标,进行精准突破;以围绕问题整改为导向,狠抓精准落实;以围绕问题清零为落脚点,实现精准销号。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农村饮水安全革命性巨变,正在白水大地次第呈现出来。

从“没水喝”到“喝好水”,从“饮水难”到“饮水甜”,短短几年时间,一汩汩丰沛、干净、健康的清水,带着浓浓的民生温度,流进了白水的千家万户,给白水人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而每一次蜕变背后,都凝结着白水水务人道不尽的使命和情怀。

从无到有 幸福水流进千万家 

“那时候村民经常为水吵架、堵门,邻里关系闹得很紧张,村上干部一提起用水纠纷就头疼。去年彻底把问题解决了,再没听说谁跟谁因为吃水闹矛盾咧。”村民吃水难、用水难带来的管理难问题,让西固镇西固村的村干部杨忠周深有体会。 

西固村是西固镇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尽管有这种“近水楼台”的便利,但仍然没能改变当地群众用水难的问题。西固镇上原有一个几百米的浅水井,但是出水量很少,而且设备老化严重,满负荷运行一个小时仅能出2~3方水,根本无法满足周边村民的正常生活需求。尤其是到了夏季“入伏”后,用水量陡增,供求矛盾尤为突出,村民常常在水塔附近排长队买水,也常常因此发生争执。 

村民杨社芳告诉记者:“过去用水限时限量,一天总共能供一个小时,而且水量也跟不上,家里装的太阳能根本上不去水,都成了摆设。后来家家户户都加装了增压泵,效果也很一般,主要还是靠接水、存水保障日常用水。有时候断水了,就只能去外村拉水。以前我们这边煤矿多,矿上用水都是靠水罐车从外地拉,在镇上租房子的矿工,晚上下班回来想洗个澡比登天都难。” 

谈及今昔对比,一位村民说:“过去用水真是滴水不漏,一盆水先淘米、洗菜,接着洗脸,完了拖地,用得很扎实。现在方便多了,一扭水龙头就是白花花的自来水。” 

采访中,西固村村民还提供了一个细节:当初自来水管道通到了家门口,但很多村民就是不愿意接入户水管。因为大家都知道,接了也是白接,根本没有水。

何时能实现正常用水,成为西固村人最简单朴素却又难以企及的奢求。变化就发生在近几年。随着西固集中供水工程的实施,两口深1100余米的深水井、每天700多方的供水量,可以满足西固镇8个村子的正常供水,从而让他们彻底告别用水难的问题。西固集中供水站站长杨俊峰告诉记者:“现在的供水量已经绰绰有余。平时一般只启动一眼井,天大旱的时候两眼井同时启动,首先保障群众的饮用水需求。” 

杨俊峰依然记得当初打井时被村民围观的“盛况”。2018年,一些村民听说县水务局要打两眼上千米的深水井,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隔三差五都要去工地上“看看工程进展情况”。“当时打井包括后来建西固供水站的时候,征地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村民都非常支持。我还记得试水的当天,一些村民还买了鞭炮,响了好一阵子。”

时隔十余年,白水县林皋镇云台村原支书高江文,依然珍藏着一张满载着村子历史的碟片。在这张制作于2006年的碟片中,一位胡子花白、穿着藏蓝上衣的古稀老者,肩挑两半桶水,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扶着扁担,一走三歇,正在艰难地爬坡。

这是原云台村用水艰难情况的真实写照。天下雨时,村民们收些窖水,长期不下雨,便只能去沟底的三眼细泉拉水。从村上到沟底有3里多路,来回一趟得四五十分钟。而今,云台村秦家塬供水工程,彻底改变了这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状况。

今天,很多像西固村、云台村这样村子的村民,已经彻底摆脱了为水所困的现象,家里安装了太阳能、改了冲水式卫生厕所,村容村貌好了,邻里关系近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在主观上助力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客观上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农村饮水安全的各个环节,白水县始终以满足当地民众生活及生产需要为出发点,最大限度释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惠民效应。无论山村乡野,还是高山峻岭,哪里的群众用水有困难,农村饮水安全的管道就通到哪里,白水水务人敢于担当、为民服务的足迹就走到哪里。

从有到优 放心水滋润新生活

炎炎夏日,尧禾镇安乐村村支书石双胜走进村部办公室,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墙角,扭开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了出来。接盆水,洗把脸,整个人精神不少,石双胜打开了话匣子:“村上337户人,有210户用水困难,过去常年断水在4个月左右。2008年,通过县上、镇上协调,我们从镇上原来的井里引水过来,但是限于自然条件,地势高的地方水到不了,而且由于当时设施不行,水里泥沙多,经常出现发黄、粘稠、腥涩等问题,村民对此意见非常大。”

安乐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很长一段时间内,村中三分之二的农户常年用水困难,另外三分之一的人也仅仅解决了“有水用”的问题,而用上充沛、干净的自来水,则成了当地很多村民的奢求。“水不行,村民就不交水费;越不交水费,越供不上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石双胜说。

随着高标准、高起点、高规划的尧禾集中供水工程的建成投用,铁牛河水库和新建机井的双水源保障,不仅让尧禾镇23个行政村村民告别了“饮水难”,实现了“饮水甜”,而且还肩负起了白水县城的应急供水任务。

“来水那天,村里就像过喜事,院子里的韭菜和葡萄我都浇了个遍。”安乐村贫困户石彦红笑着说。石彦红家以前吃的也是窖水,经常需要用盆、桶接水,后来水务局免费把自来水接到了他家,石彦红脸上露出了笑容,清亮亮的自来水通进了农家院,欢快流淌的甘甜水让群众对小康生活有了新盼头。

今昔对比,村民饮用水水质的变迁,不仅村民有发言权,当地的一家豆腐加工企业还提供了“权威认证”。“当时咱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还专门把这个水拿到市上、省上做了检测,各项指标都达标,证明水质确实好。”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像安乐村这样经历“用水难”到“用好水”的村子还有很多。在白水县,流传着“龙山马湖,渴死寡妇”这样一句农谚,它无奈却又准确地反映出了当地用水难的问题。“说起来不可想象,过去咱主要依靠窖水。只要有水喝就不错了,根本顾不上卫生不卫生。说句不好听的,下雨收的水,里头有粪污啥的,沉淀一段时间,撒些石灰粉,就凑合着用了。后来引来了外县的‘过路水’,稍微有些缓解,但用水依然十分艰难。”年近花甲的张长生,是土生土长的龙山村人,对龙山村过去用水艰难的情形深有体会。

随着雷村供水一、二、三、四级四个农村供水站的建成投用,龙山村村民的用水体验迎来了“换挡升级”。“现在村民的饮用水全部是井水,自来水直接通到家。窖水和‘过路水’,还有部分井水,就用来灌溉,发展农业生产。”雷村供水四级站站长梁建国告诉记者。

改变的不仅仅是水质,农村饮水工程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效益也体现得尤其明显。龙山村村支书焦百林告诉记者:“2018年市场行情好,全村苹果、葡萄、梨等水果产业的产值是3700多万元。为啥能有这么好的效益,就是靠水,水是农业的命脉。2017年之前,村上的葡萄只有几百亩,今年已经发展到1500多亩。很多人一看打井了,水能进园子了,感觉有指望了,都发展果园哩!”2018年,张长生家的果园收入了20多万元,据他讲,村上当年收入十来万元的人很普遍。

最能体现通水的价值的,是当地的土地承包价格。过去一亩白地的承包价格在50元到100元,而目前一亩白地的承包价达到了500元。“就这还不好承包,这几年蒲城人到咱们这边种瓜承包地都是500元一亩。”焦百林说。

截至2019年年底,白水县七镇一办124个行政村(含建档立卡63个贫困村)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标准四项指标(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及保证率)均已全面达标,顺利通过国检、省水利厅、市水务局审核,具备贫困县脱贫退出条件。

从优到精 精细化服务不打烊

7月13日开始,白水县水务局对林皋镇许家河村作了为期3天的自来水主管网维修,在此期间,为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用水,该局启动了应急供水预案,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车,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送到群众家门口,前来接水的村民为此纷纷点赞!

这只是白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精细化服务的一方面。三分建、七分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来说,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管护和精细化服务尤为重要。

采访中,记者走进西固、雷村、雷牙、尧禾等地的供水站,抬眼望去,绿树红花应接不暇,俨然一座座花园式工厂。制水车间,工人们一丝不苟,操作有序,一泓清澈的池水汩汩流动。这些水汇入水厂后,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序,最终通过纵横交错的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在白水县各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站点的醒目位置、各村村部、村民的家门口,都张贴有“白水县农村用水明白卡”和“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若干问题解答”等宣传海报,内容涉及农村供水安全的评价标准等信息,旨在随时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真正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优质水。

为了平衡区域供水差,白水县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确立了全县“一盘棋”思想,依托现有的水源条件和辖区内雷牙、尧禾等10个“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坚持“能连则连”,实施了综合管网连通项目,形成了集中供水工程联网互通的格局,通过区域内水量相互调配和补给,全面提升了供水保障率,使供水不足的地区逐步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水,用水有了保障,群众的生活自然也就方便舒适了。

在日常管护方面,各个供水站的工作人员肩负着重要职责。“村民打电话,咱上门服务,排查、检修,小问题基本现场就解决了。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保持畅通,就是防止一些突发故障。”杨俊峰告诉记者。除了各供水站工作人员外,白水县还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专业管水员队伍,全天巡查,随时待命,哪里供水出问题,群众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7月15日中午2时许,室外已经是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在林皋镇许家河村的巷道内,一支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巡查队伍,正三三两两围在村民家门口的水表井前检修。尽管汗流浃背,一张张黝黑的脸庞,却写下为民服务的忠诚,映衬着周围群众的笑脸,成为绿树鲜花环绕下一道格外动人的风景。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让村民用水更加便捷,白水县还在西固镇等镇上建立了2个“白水县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中心”,为群众买水、保修、反馈问题等提供便利。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推进,这些服务中心的人气见长,人们见面之后的寒暄,也多是关于水的话题。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水供不上,水质不行,上门要水费很多村民都不给,还没有好脸色看,现在大家都主动到服务中心来缴。变化真的蛮大的。”

几年来,与拧开水龙头时的清水一同奔涌而出、滋润白水农民的,不只是越来越标准化的水站、越来越密集的管网、越来越清澈的水流,还有水务人从不曾改变过的“安全、足量、优质”的初心和使命。   

拳拳为民心,行动见真章。如今,白水县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已经逐渐成为现实。然而,作为一项宏大的民生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和与之相关的服务却永远没有终点,一代代水务人秉持初心,接力奋进,将浓浓的为民情怀,留在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中,也写进了白水的绿水青山间。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