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一碗面火了30年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杨光 通讯员 马辽辽 时间:2020-07-14

常老三常麦峰正麻利地为顾客下面。本报记者 杨光摄

一小撮韭菜、香菜、咸菜,加上一把筋道的面,再拌上常家三兄弟的独家调料,一碗“常老大朝鲜面”便出锅了。虽然食材相对简单,可就是这一碗面,却让铜川市王益区几代人流连忘返,让众多当地百姓有着说不出的眷恋。

7月8日15时,已经过了午饭点的“常老大朝鲜面”依然生意兴隆,工作人员手机接收外卖订单的铃声响个不停,店内往来的顾客络绎不绝。在位于王益区育才路的店门前,常老三常麦峰正在下面调汤。“咱这老店开了30年,来吃的大多是老顾客,一天下来能卖400多碗,外卖订单销量也不错!”常麦峰说。

“朝鲜面是这里的名小吃,我们隔三岔五就要吃一顿,许多外出的铜川人一回来也肯定要到这吃一口!”家住育才路的老顾客肖琦说,今天他特意带着从外地回家的妹妹过来吃面。“对于大多数王益区人而言,来这家‘常老大朝鲜面’老店吃的已不单是味道,更多的是常家三兄弟诚信经营的故事,以及每个人对家乡的回忆……”

提起年幼时,常家三兄弟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字——穷。“我们家祖籍富平,三兄弟早年辍学,背井离乡外出打工。1987年,12岁的老二常麦超投靠到铜川市王益区亲戚家,因为年龄太小,只能做些零零碎碎的活计勉强糊口。1988年是麦超到王益区的第二年,在烧饼摊帮工的他,机缘巧合下发现这家生意不错的朝鲜面摊即将转让。麦超颇有生意头脑,他一直想自己干点儿啥,于是就把我叫来商量。一番合计后,很快我们就从那位吉林老板手里接下了这个面摊。谁知道这面摊一做,就是30年。”常老大常麦田回忆说。

通过多年勤俭和诚信经营,常家三兄弟的面摊逐渐做出了口碑,生意越做越红火。常家小妹也帮着经营面摊。2004年,常家三兄弟决定扩大规模,将小摊对面的三间门面房租赁下来。从此,原来的“小面摊”升级成为“大门面”。

“为了把朝鲜面做成铜川品牌,很多老顾客建议我们赶紧注册商标。”常麦田说,“2010年,我们注册了商标,正式挂牌‘常老大朝鲜面’。2013年,面馆继续扩大规模,在印台区三里洞又开了一家分店,做起了‘常老大手工饸饹’,生意也不错。”

从来不打广告,却把一碗面做火了几十年。用常麦田的话说:30年来,老顾客的口碑就是朝鲜面最好的广告。我们诚信经营,生意自然好。2017年6月,铜川籍著名相声演员苗阜在“我为家乡代言”网络直播活动中,还专门介绍:只要回铜川,这家从小吃到大的“常老大朝鲜面”是必须吃的美食。

老顾客都知道,“常老大朝鲜面”一直是常家三兄弟在经营,尽管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越来越好,他们也从没想过分家。大家口耳相传,不仅在夸赞朝鲜面的口味,更是赞叹常家兄妹情谊深厚。因为这家朝鲜面,将常家兄妹几人从富平聚到了王益。因为这碗面,兄妹几人先后在王益安家立业,成了地道的“铜川人”。

2002年开始,有心的老顾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三兄弟开始以一年为期限,轮流经营。“这些年,我们兄弟三个先后娶妻成家,为了避免矛盾,这家朝鲜面老店我们三个轮着经营,一家一年,谁也不眼红。因为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们,兄妹几个一定要互帮互助,才能把日子过好。这么多年了,我们兄妹从来没有红过脸,家里和生意上的事也都是有商有量。”常麦田说。

谈起未来,常麦田说,“现在王益区很多人搬去了新区,我们兄弟三个也商量准备在新区再开家分店,继续把‘常老大朝鲜面’做下去。从当年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准备,7点正式有饭,一忙就到晚上10点以后。这些年一路走来,我们除了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休息外,一直保证开门营业。这不仅是我们店的规矩,更是我们和顾客的约定。”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