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风顺正是扬帆时 勇立潮头唱大歌——富平财政系统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冀伟华 陈鹏飞 时间:2020-06-11

8572db3757f22b6199dc9cb6a4de50a3.jpeg

在纵横的八百里秦川腹地,坐落着一个拥有2400多年的历史名邑。这里石川为脉、乔山作脊,是陕西省人口第一大县,全国著名的柿子、奶山羊之乡。这也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陕甘边革命老区,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演绎着赤子丹心的传奇故事。这就是寓意“富庶太平”的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

新时代的富平,焕发着盎然的生机,在追赶超越的征程中,迈上了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必由之路。

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在这份通报中,富平县在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库库款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预决算信息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方面成绩突出、成效明显,受到激励通报。

这是富平财政第三次获得的又一个国字号殊荣。

近年来,富平作为财政省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上级财政工作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补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扶贫脱贫、生态建设“四个短板”,坚守发展、民生、稳定、作风“四条底线”,落实把富平经济社会发展好、把和谐稳定的局面维护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好的“四好要求”。认真践行“富平大发展、财政大作为”工作思路,聚焦抓收入、保支出,惠民生、促改革,强管理、带队伍,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渭南市委常委、富平县委书记郭志英统筹全县大局,每年对财政工作提出批示;县长张海乾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每年实地检查财政工作,有力地指导富平财政事业全面发展,结出硕果。

a59b485b9715116da4dd6bdce372dfff.jpeg

喜获丰收的柿子产业。

连年在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8年在财政部对全国1868个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排名第80位;

2019年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石川河综合治理项目36.4公里实现全线贯通,在财政部绩效综合评定中获得全省第一;

2020年5月,被国务院激励表彰为“全国财政管理先进典型县”。

苦练内功 精耕细作 大步向财政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怎样在财政工作中落实好县委、县政府补齐“四个短板”、坚守“四条底线”?

怎样在惠民生、抓项目、促改革、强管理的同时,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怎样在有限的财力下,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这是从事财政工作30年、2016年9月履新富平县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的党森虎一直以来深深思索的问题。

2016年10月,一个围绕“富平大发展,财政怎么办?”的大型主题活动在财政系统展开,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全系统大讨论、大交流,富平县财政局吹响了 “富平大发展、财政大作为”的号角,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和加强自身内控建设的“财政双十工作”,引领富平财政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富平县财政局坚持为发展聚财,为民生造福,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项目、促改革、强管理各项工作,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做大做强财政蛋糕。2016年以来,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从4.5亿元,先后跃上5亿元、6亿元大关,2019年完成6.05亿元,税收占比从51%提高到78%,财政收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6年的37.22亿元,达到2019年的50亿元以上。财政收支蛋糕越做越大,保障能力越来越强,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持续规范预算编制。提前半年开展预算编制调研,摸清实情。实行“零基预算”,编实、编细、编准。首次完成全口径预算编制,实现“四本预算”全覆盖,工作经验做法被《中国财经报》宣传报道。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未做调整,支出预算微量调整仅5%,为历年来最低,受到县人大的高度评价。

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强库款调度、资金管理,确保每月平均支出需要,切实兜住“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行动态监控,确保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在安全可控范围。认真落实“凡进必考”和控编通知单制度,实现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1983622c0940948dca9093ac9f401368.jpeg

美丽宜居的搬迁点。

预算执行统筹平衡。认真梳理全县财政赤字情况,清理清查地方财政债权债务,利用2017年和2018年两年时间,消化完全部赤字5.12亿元。打好“铁算盘”,制定《富平县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办法》,常态化盘活各类存量资金,统筹用于保民生、保重点;当好“铁公鸡”,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严控“三公”经费,2019年率先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3000余万元。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部分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增强统筹保障能力,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扎实推进管理改革。“陕西财政云”全面上线运行,努力实现云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业务电子化、无纸化办公。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全部实现时间、内容、格式、平台“四统一”。预算绩效管理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思路扎实推进,“花钱必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少安排、无效要问责”的绩效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人为本 民生优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富平始终坚持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坚持民生投入“两个80%”,即把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以上全部用于民生。

每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先后投资20多亿元实施了城乡校园建设改造工程,投资10亿元改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条件,投资35亿元完善城乡路网建设、基本实现县镇二级公路全覆盖,投资6亿元建设美丽乡村,投资10多亿元开展石川、温泉两河治理,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广大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学位紧、大班额、上学难等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富平先后完成所有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在县城建成富平中学、职教中心、莲湖初中、实验初中、实验小学、富闽小学、频阳小学、东华小学、富丹幼儿园、富闽幼儿园、和谐幼儿园等学校,迤山中学、立诚中学改造加速推进,庄里初中、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启动实施。

城乡最美是学校,已成为富平人民群众的共识。

同时,县财政积极落实教育发展基金、乡镇工作补贴、乡村教师补助、班主任津贴、山区教师补助等,极大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热情。2019年全县高考一本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4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系列教育事业发展扶持政策和经费投入,体现了县委、县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让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感到无比欣慰。”说起教育发展的变化,富平县实验小学黄教师赞不绝口。

9349237f33b6f68b8345071ee26de2d8.jpeg

高标准兴建的富闽友谊小学。

2019年,富平县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创建验收,满足了辖区群众对优质、均衡、公平教育的需求,实现了富平教育均衡发展和城区学校布局的调整。

生命健康,人民至上。

“县里的医院多了、医疗条件好了、报销的也多了,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刚生产完二胎的富平县老庙镇老庙村村民刘某对此感触颇深。

CT机、彩超设备、DR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近年来,富平县先后完成了县中医医院、县妇女儿童医院,正在启动实施县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实现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富平百姓家门口。

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富平县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真金白银”的投入。三年来,富平县财政局累计落实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待遇10多项,年均增支2亿元以上,坚持用政府“紧日子”保障百姓“好日子”。

环境治理,生态优美。

石川河,是富平县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是富平人民的母亲河。曾几何时,挖沙取石,河水断流,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自富平县实施石川河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项目以来,工程项目管理机制、创新融资渠道等方面走在全省试点市县前列。

2019年,经过两年多的治理,石川河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项目36.4公里实现全域贯通,在财政部绩效综合评定中获得全省第一,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标杆工程。

石川河先后有白鹭、青鹭、野鸭、崖沙燕、红嘴鸭、天鹅等30多种鸟类回归。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今日的“小江南”,焕然一新的石川河成为了富平一张亮丽的名片。

3a7f9ed8de69692f01ad993684713db0.jpeg

富平县财政局和富平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管委会干部观摩石川河综合治理项目。

这背后,是山水林田湖项目的深入实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富平县财政局聚焦支持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推行清洁能源“双替代”,实施生态修复、垃圾污水处理等补短板项目,坚决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这背后,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

倾注真情 扑下身子

全力以赴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这一年,富平财政如何书写好脱贫攻坚的收官答卷,助推富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再创辉煌?

答案是“改革”。

改出一条为民发展的财政之路,改出一条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路。

统筹谋划,做好富平的“大管家”。

杨栓柱和白文红是柿子专业村——三河村的一对残疾夫妻,家里五口人,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这几年在政府产业帮扶下,种植柿子和樱桃。

“孩子们现在都读完大学工作啦,我们两口子有低保、医保,政府还提供了无息贷款,加上卖柿饼的收入,生活可是有保障了。” 杨栓柱望着自家的柿子树高兴地说,“这可不是普通的小树苗,是一棵希望树。”

2019年,为确保全县脱贫攻坚资金足额保障,富平县财政局坚持扶贫资金监管和涉农资金整合两手抓,在中央和省上、市上支持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5亿元和落实县级扶贫配套3456万元基础上,继续扎实开展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实质性整合”等原则,整合涉农资金2.25亿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富平县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这里物产丰盈,香甜的柿饼,成群的奶山羊,都是富平的特色产业。

聚焦优势特色产业,设立专项资金,助力乡村振兴。5000万元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资金、500万元尖柿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支农发展资金……一笔笔专项资金,仿佛是涓涓溪流,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源头保障,为巩固脱贫摘帽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暮春时节,树木苍翠,田野葱茏,一颗颗樱桃挂在枝头,宛如红玛瑙,鲜红欲滴。

淡村镇中合村他们借着“三变”改革的春风,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吹响了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号角。

这背后,离不开富平财政人的身影。

7ff4a9437570d3baaccdbd2bc1d66b53.jpeg

壮阔美丽的石川河。

派驻第一书记、组建扶贫工作队,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薛镇赵老峪北村……都能见到财政干部的身影,筹资金、找项目,修街道、美环境,他们时刻不忘自身的包联帮扶责任。

2017年淡村镇中合村顺利实现脱贫。淡村镇中合村率先建起了中合村大棚樱桃示范园,打造出了全县村集体经济的“中合模式”。

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份份扎实的付出。2018年,富平县财政局被渭南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奋力谱写富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把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这是富平财政人的共识。

庄里工业园区和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是承载富平经济腾飞的“双翼”。富平县财政局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激发园区经济活力。聚焦陕西省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制定《富平县庄里镇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方案》;实行财税分成,按照“核定收支、定额上缴、增量分享、一定五年”的原则,按核定基数的20%定额上缴县财政;在定额上缴的基础上,每年增收部分的80%留用庄里试验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富平区域在托管经济管理权限基础上,创新财政机制,以双方制定的托管协议,坚持两地互惠互利原则,将托管区所有留县新增税费和土地出让收入等,全部用于支持富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投资,推动园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目前,两家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余家,年产值170多亿元,带动就业1.8万余人,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实现了县域经济、试验区经济、托管区经济共赢,为富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富平县财政局还牵头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和落实效果督查,集中开展“财税政策进民企”活动,狠抓政策落实,助力实体经济轻装上阵,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成绩代表过去,奋进书写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富平县财政局追赶超越不止步,着眼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又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围绕“一个中心”、做到“两个同步”、坚持“三个聚焦”,通过三步走,最终实现“从“穷财政”到“富财政”再到“强财政”的“财政梦”。

“一个中心”:持续做大财政蛋糕,不断壮大财政实力。

9f8e9e9d0b11546616f544f35cbda52d.jpeg

四通八达的交通。

“两个同步”:财政收入与县域经济GDP的增长速度同步发展;财政支出与全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步增长。

“三个聚焦”:聚焦党建引领强队伍、聚焦财政改革优服务、聚焦历史机遇促发展。

第一步,到2020年底,实现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资金保障,确保富平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步,2021年至2035年,力争用15年时间,使富平初步摆脱依靠转移支付“保三保”的现状,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完成“穷财政”向“富财政”的过渡。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能够充分保障支出需求,彻底摆脱依赖上级财力补助的现状,从而实现“富财政”到“强财政”的更高目标。

风顺更好扬帆时,勇立潮头唱大歌。“富庶太平”是富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追赶超越”更是富平县委、县政府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富平财政人从“富平大发展、财政大作为”,站在“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财政管理先进典型县”三个国字号殊荣的新高点上,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追赶超越不止步,勇立潮头谱新篇,一年接着一年干,奋力谱写新时代富平追赶超越新篇章。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