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市:脱贫村里机械化种植忙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20-06-01
5月6日,神木市锦界镇脱贫村河湾村到处机械声轰鸣,机械化播种作业随处可见,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在河湾村开阔的田地上,只见一台台旋耕机快速通过,田里高低不平的土块很快被粉碎、压实,变得平整,随后一台台玉米播种覆膜一体机精确无误地铺出笔直且行距均等的地膜。 机械化种植。 “以前一个年轻劳动力一天最多种3亩,现在机械化耕种一天可种20亩。机械化耕种不仅效率高,还提高了耕地利用率、节省了劳动力,现在咱农民种地越来越省时省力了。”河湾村51岁的村民张军堂笑着说。 “想要玉米产量高,在播种之前,用旋耕机深翻土地15—18公分,随后用玉米播种覆膜一体机播种覆膜。”谈起种地的变化,66岁的村民高保锁感慨万千,以前传统种植,30亩地种完得半个月到20天,一茬和一茬玉米成熟时间相差有20天,有时候晚种植的玉米到秋天都成熟不了。 2015年河湾村被识别为贫困村,随着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该村通过“三变”改革,在征得全体村民同意的基础上,盘活5500亩土地资源,全部流转至村集体。土地流转后,村里通过开展修排洪渠、改良土壤、开垦荒地、新修田间道路等多项工作,缩小了地块差别,提升了土地质量,使全村耕地全部变成优质耕地。此外,在村民原承包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一户种一田”的原则,将整理后的土地再次分配,使村民的“条条地”变为“块块田”。现在土地流转后一家一块田,全部采用机械化种植,更有效提高了村民春耕生产的作业率。 包村干部田志平随手拿起深翻过的土壤说:“去年秋收后,我们把粉碎的秸秆翻到地下,今年秸秆就会腐烂变成有机肥。通过这种秸秆翻压还田技术实现了对土地的保护,现在,我们村的庄稼虫害减少了,玉米产量增加了,每亩亩产预计增加300斤。” 今年以来,神木市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目前全市拥有农机3664台,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