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中发现问题(一线行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田继伟 时间:2020-03-06
从小事中找到方法,在细节中发现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扶贫路就会越走越宽 2014年,作为省直机关选派的第一批扶贫干部,我来到陕西镇安县铜关镇丰收村驻村扶贫。刚到丰收村时,我踌躇满志,想着尽快帮老乡们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谁成想,第一次入户走访,我就碰了一鼻子灰。老乡很热情,进门就招呼我们坐下,又是倒水,又是递水果。我将省里的扶贫政策细细说来,并告诉他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打断。然而半晌过去了,老乡只是不住地点头,冲着我笑,却不开口。 “您有什么地方听不明白吗?”我忍不住问。老乡涨红了脸,仍旧不语。“我们这里都讲方言,您说的,听不懂。”老乡家孩子的坦率,让我一时语塞。 走出门,我直拍脑袋,“连这么基本的细节都没搞清楚,盲目上门又能有什么效果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乖乖跟着村干部学习方言。慢慢地,老乡们遇到问题,开始主动找我,隔在我们之间的那堵墙算是打通了。 我不禁感慨,再好的扶贫政策要想精准落地,也要从小处做起,注意藏在细节里的问题。于是,我思路大开。省里的扶贫产业有不少,要想真正帮到老乡,须先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闲下来在村里转悠时,我不再单纯宣讲政策,而是结合村情和每家每户的具体问题,再将帮扶政策掰开揉碎了说。老张家搞养殖没经验,我就请来技术员现场指导;老王家因病致贫,孩子上不起学,我赶忙四处“化缘”,兜底保障…… 渐渐地,乡亲们把我当成了朋友。但直到三座便民桥架起,我才感觉成了他们的亲人。 丰收村内,一条小河贯穿其间,村民们平日过河全靠几座简陋的木桥。汛期河水上涨,孩子们上学只能绕道走,极为不便。村民们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天天盼着河上能架起大桥。我四处筹措,最终为村里争取来桥梁修缮款。勘测桥址时,我又请来老乡商量。开工后,大家有工出工、有力出力,没有一个看热闹的。便民桥修成那天,村里老老少少都很开心,有的都激动得笑出了泪花。 脱贫攻坚不缺政策,缺的是能将万千政策真正落地、真正惠及群众的基层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只能浮于表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唯有抓细抓实,抓到群众心坎上,政策才不会跑空跑偏。从小事中找到方法,在细节中发现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扶贫路就会越走越宽。 (作者为陕西省人大机关挂职商洛市镇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编辑:小树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