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抗击疫情 文艺同行

陕西全省文化馆以文艺致敬逆行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魏韬 时间:2020-02-14

fb3ac9ed827a7bb5f84c5b1bbd8f61d9_img_67_1158_110_120.jpg

 陕西全景非遗馆二维码

fb3ac9ed827a7bb5f84c5b1bbd8f61d9_img_547_108_320_327.jpg

    剪纸作品《舍家为国抗疫情》李淑琴提供

fb3ac9ed827a7bb5f84c5b1bbd8f61d9_img_231_1082_198_199.jpg

国画作品商洛市群艺馆提供

fb3ac9ed827a7bb5f84c5b1bbd8f61d9_img_449_1082_199_199.jpg

国画作品商洛市群艺馆提供

fb3ac9ed827a7bb5f84c5b1bbd8f61d9_img_668_1082_199_199.jpg

   

 国画作品商洛市群艺馆提供


在抗击疫情期间,陕西省全省文化馆积极发挥文艺作品的宣传引导作用,以文艺的形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陕西广大群文工作者众志成城,积极响应,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用歌曲、绘画、快板等众多艺术形式,在宣传防疫的同时,向那些“逆行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线上看非遗陈列 宅家享公共文化 


  在近日陕西省文化馆召开的领导班子会议上,再次研究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洪济龙馆长传达了省文化和旅游厅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副馆长王茵汇报了省文化馆关于开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方案。记者注意到,此次会议研究提出继续做好“陕西省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各类公共文化精品资源和非遗网上平台资源的免费开放和服务工作。办好“线上公益微课堂”“线上原创群文作品微展演”“陕西非遗故事”“科学防疫小常识”等栏目。会议号召全馆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战役之中,发挥自身功能和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 
  事实上,“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施展开了。记者了解到,防控疫情期间,为了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陕西省文化馆通过陕西公共文化数字平台、陕西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开展“闭馆不闭网服务宅家享”多项线上服务活动。近期推出的“陕西360毅全景线上非遗陈列馆”,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进入,360毅无死角进行参观,真实的场景几乎与现场参观别无二致。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以图片、文字、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示了西安鼓乐、中国剪纸等90余项陕西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陕西省首个全面、系统展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性博物馆。目前陕西360毅全景线上非遗陈列馆包括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文学、传统美术、刺绣、传统体育游艺竞技、石雕雕刻技艺、泥塑、传统舞蹈、窑洞、青龙白虎幛、脸谱、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陕西皮影、木版年画等展区。 
  目前西安市、咸阳市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线上全景展馆已经陆续开放。这项举措是否只是疫情期间的一项临时措施呢?记者从陕西省文化馆了解到,陕西360毅全景线上非遗陈列馆将一直予以保留,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继续服务广大群众。随后,陕西省文化馆将陆续推出各种线上文化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足不出户即享的公共文化服务。 
  用文艺擂鼓助阵 群文人齐心战“疫” 


  连日来,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以及西安市十三区县非遗保护部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落实西安市抗击疫情的决策部署,借助网络和媒体,积极引导、指导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们用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了大量非遗抗疫主题作品,包括剪纸、泥塑、微缩社火、皮影、葫芦雕刻、面塑、农民画、秦腔脸谱绘画、快板快书等,作品包括解读政策、宣传防疫健康知识、讴歌白衣战士等主题,鼓舞士气、加油点赞,疏导焦虑,以乐观积极态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并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 
  为支持全国抗疫宣传,充分发挥群文人的力量,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的业务干部用心创作,深情演绎,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其中馆业务干部的诗朗诵《戴着口罩的中国》在喜马拉雅APP获得热烈反响。该诗歌是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文化学者商子秦近日激情创作的朗诵作品,反映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白衣天使的奋不顾身和人民的力量,激励大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在基层文化馆,群文工作者战“疫”同样反响热烈。神木市文化馆在喜马拉雅及人民日报新媒体客户端发布的歌曲《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刷屏朋友圈:“一声号令,红旗漫卷,中华儿女,并肩作战。赤胆忠心,英勇向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神木市的剪纸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师李淑琴以剪纸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期许。版画《抗击疫情守护平安》作品中,菊花是纪念逝去的英雄,仙鹤具有神性,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位置。莲花葫芦,收邪气最厉害的宝物,寓意神医之意,莲花娃表示人们平平安安…… 
  剪纸作品《舍家为国抗疫情》以鱼、水、荷花情来表达家庭和为国奉献的情感。荷花与鱼,还有一层意思即保护人们可以逢凶化吉。妻子抱着正在襁褓中的孩子,等待丈夫的平安归来,鱼离不开水,妻子期盼的心情,是复杂的,在疫情面前作为医生的天职,必须走到一线。希望尽快除去疫难,让家人团聚。 
  以大爱之心传大美之艺,用“艺术之盾”保家卫民。延川县文化馆薛海慧的作品《铜墙铁壁》入选“同心勠力共克时艰”——北京双年展“用爱一起抗”防疫专题系列展。在“居家防疫”的第一时间,自发自觉开始了从现实生活到艺术创作的素材整理和加工,展现出不同视角下立体丰富的“大我”的视觉呈现,尤其是对于“白衣天使”“军衣战士”们的艺术塑造,正是以文艺创作致敬“逆行者”们。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馆长王庆和创作了快板《打赢抗疫阻击战》。通过汉中市南郑区文艺爱好者陈浩一家人,录制成节目在南郑、汉中巡回播放,传播预防疫情的科普知识。同时还创作了歌词《大爱在人间》《盼春》,由汉中两位作曲老师王安国、孙传科及时谱曲而成。谈及创作的初衷,王庆和这样说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本该团圆共庆的美好节日突然罩上了沉重的阴影。驰援武汉,宅家抗疫,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合力。中国脊梁,中国力量,见证着中国奇迹!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虽不能奔赴一线抗击疫情,但一颗赤诚的心,真挚的情,我要用手中的笔为抗疫擂鼓助阵。” 
  还有更多基层非遗工作者将非遗与抗疫巧妙融合,宣传抗疫知识,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非遗项目“户县眉户曲子”85岁国家级传承人卢登荣就当起了抗疫志愿者。“出门戴口罩,洗手再用餐。三弦来助战,老汉冲在前。”卢登荣用眉户曲子唱出鄠邑群众的抗“疫”心声,以这种灵活的方式宣传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让人耳目一新。 
  大喇叭里播快板 高陵抗疫接地气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全省文化馆及群文工作者利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拉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控疫情阻击战。“不出门,守在家,村区出行都检查。党员干部带头跑,我村雪梅应号召。连夜召开支部会,几天几夜都没睡……”这首由高陵区李梅、韩建民创作的快板《今把咱村防疫人员夸》,生动活泼,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快板在全村大喇叭循环播出,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群众交口称赞。 
  记者了解到,抗疫期间,高陵区文化馆发挥全区群众文化组织及直属团队多、创作能力强、覆盖面大的优势,在群众居家的同时,号召积极创作文艺作品。目前,共发动43位文艺骨干创作了《村口的守望者》《今把咱村防疫人员夸》《人民军医》《抗病毒人定胜天》等包括诗歌、快板、三句半、歌曲、戏曲在内的58件文艺作品,并制作22期美篇及8期微信文章向社会推送。同时,发动区内书画爱好者举办线上“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书画展2期。举办元宵节抖音短视频活动1次。 
  高陵非遗在抗疫中也发挥了较大作用,其中,高陵省级非遗项目韩氏骨外伤正骨技艺传承人向国家古方征集办公室捐献祖传医书中的瘟疫方子2服,又向区红十字会集体捐献5000元人民币,高陵省级非遗项目南茂号酱菜制作技艺传承人向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捐献价值5000元的酱菜,支持一线的防疫工作者。面花艺人王宁夫妇制作面花“天佑中华武汉加油”,区民协会员也创作布艺作品《威风》等。此外,高陵文艺界积极创作,利用抖音、彩视、快手、喜马拉雅等软件分享防疫知识、政府信息,讴歌防疫工作中的村组干部、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广大的志愿者及那些默默无闻的付出者,以接地气的文艺形式传播正能量。 
  “眼下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都投入到这场防疫阻击战中,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以肩负文化使命担当的责任意识,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用自己的文笔记录和书写奋战在一线的动人画面,为动员人民打赢这场战役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高陵区文化馆馆长甄陵说道。 
  商洛抗疫作品多 鼓劲安民敬英雄 


  疫情当前,商洛市群众艺术馆年前精心筹备的2020年“我的中国梦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群众文艺演出系列活动全部取消,所有工作重心转移到疫情抗击工作中。商洛市群众艺术馆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及时调整工作,充分宣传防控知识、鼓舞士气、安定民心、调动群众联防联控抗击疫情的斗志和决心。短短几天,商洛市群众艺术馆业务干部以及群众文化志愿者创作出了一大批以诗歌、朗诵、书法、美术、漫画等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作品通过网络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商洛市群众艺术馆及时整理作品,第一时间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以及商洛日报社、商洛电视台手机台、商洛新闻网等多媒体平台发布,点击量达上万。截至2月12日,商洛市群众艺术馆已经刊发主题作品展示7期。创作书画、漫画、诗歌等作品57幅,其中书法作品11幅,诗歌作品12首,漫画作品14幅以及20余幅国画作品。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向守护生命的“逆行者”们致敬,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卫士们致敬。 
  助力抗击疫情,致敬抗疫战士。商洛市群艺馆馆长王海清感触颇深:“面对疫情我们中华儿女团结一致,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发挥行业优势,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冷静思考,积极面对,用文艺作品给群众以情感上的抚慰和鼓励。我们坚信,依靠党的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刻。” 
  文化艺术报记者 魏韬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