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陕“亮”70年】传承创新 合阳提线木偶剧团迎来发展的“春天”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 时间:2019-04-29

  编者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文化,作为陕西最亮眼的一张名片,不仅灌溉着中华文明,也滋润着世界文明。近年来,文化陕西也成为陕西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共识。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把镜头聚焦陕西文化,从“非遗国际化”“走近大师”等角度宣传报道,推动文化陕西建设。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段晓蕊 通讯员 冯妍):“如今的剧团,学生已成了主力,他们大多十八九岁,每天都会外出表演,很受人们喜欢。”合阳提线木偶剧团团长王红民说,“剧团从成立一直走到现在,无论是从演员规模,还是对表演技艺的传承,此时的剧团迎来了它最好的发展时期。”

  合阳提线木偶戏,是合阳一带世代传承的地方剧种。到如今,合阳提线木偶戏已成为走向世界的闪亮文化名片,在其不断享誉世界的过程中,作为其保护单位的合阳提线剧团,也经历了县级剧团的成长与蜕变。

合阳提线木偶参加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供图 合阳提线木偶剧团

  “合阳提线木偶剧团的得名,是在1973年,在此之前,它被称为‘合阳晨光线剧社’。”王红民介绍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很多传统剧种基本上都是由民间班社来表演,合阳提线木偶也是如此。1952年,合阳当地政府将民间班社、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并在全县范围内将比较好的箱衣道具收到县上,成立了合阳晨光线剧社,也就是现在合阳提线木偶剧团的前身。从民间班社到剧团的改变,也开启了合阳提线木偶剧团通过集体力量开始专业化传承与发展之路。

木雕木偶头 摄影 冯妍

  “我是1982年进的剧团,差不多是从那个时候,咱们这儿的前景就不是很好,演出的场次每况愈下,经济收入捉襟见肘。”王红民说道。对于传统戏曲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拐点,过去一直被国人誉为“全民第一大娱乐”的戏曲真正进入它的式微期,舞台演出开始逐年锐减,合阳提线木偶更是遭遇了“冷板凳”,其剧团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王红民说:“过去哪个村子有戏,人们都要赶着去看。那时招收演职人员,招10个,能来100个,还可以择优录取。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剧团就开始了萎缩性发展。”为了维持生计,当时大量的合阳提线木偶演员外流去从事其他行业,他们大多是表演的中坚力量,“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在当时很突出。王红民表示,这是一项文化事业,纵使再难,剧团和一些演员还是要努力坚守。

  20世纪90年代开始,无论是合阳提线木偶还是剧团,都迎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合阳提线木偶不断走上更大的平台进行表演,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演出活动,还走向了世界舞台进行展演。1997年,合阳提线木偶走出国门,在巴西参加“中国文化周”活动。自此之后到现在,合阳提线木偶在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伊朗、土耳其等几十个国家进行过演出。另一方面,随着合阳提线木偶“走出去”,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尤其是2006年,合阳提线木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投入不断加大。“如今,剧团的演职人员达到了三十余人,对于年轻的演员,政府也尽力解决了编制问题,如今的剧团可以说是朝气蓬勃。”王红民说道。

合阳提线木偶剧团团长王红民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冯妍

合阳提线木偶惠民演出现场 供图 合阳提线木偶剧团

  “对于这项非遗保护,咱还是要两手抓,一手抓挖掘保护,一手抓传承创新。‘老戏老演、老演老戏’这个状况得改变。在保护的基础上还要创新,要创作适合于现代观众需求的剧目与表演,而且要把握好创新的度。”王红民说道。近年来,合阳提线木偶剧团在演员培养、剧目创作上都取得新进展,如今演员不仅要经常外出参加文化推介与交流,还要每天在合阳处女泉景区进行表演,惠民演出也不落下。

  走好这条传承与创新之路,他们正在路上。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