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陕西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结硕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宇文云波 时间:2019-05-09

新风院助推文明实践——向阳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双河镇向阳沟村位于陕西志丹县城南10公里处,总土地面积43.18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486户1715人,属山岭、川道结合村,国道341线和甘志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针对群众参与难、工作深化难的问题,村支部多次召开“三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商议,紧贴群众的期盼,寻找突破路径,把“新风院”活动场所打造成传播思想的学习社,尊重民意的议事厅,志愿服务的暖心站,移风易俗的文明坊,自编自演的欢乐场。通过“讲、议、帮、劝、演”的方式,有力的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扎实开展。

一、打造传播思想的学习社,凝聚群众

面对在村群众少,参与热情差,宣传效果不佳的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一是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延安精神12场次,讲刘志丹故事、保安革命故事3次,通过学习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向身边的群众宣讲;二是定时利用小喇叭播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坚持做到支部天天播,群众天天学,让新思想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三是利用农村婚宴群众返村多的契机,邀请甜蜜日子宣传服务队,以陕北说书、快板等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安精神和惠农政策3次;四是结合“扫黑除恶”工作开展,邀请县法律宣讲志愿服务队和镇派出所民警到“新风院”抓学习、讲政策、普法规,开展集中普法宣传2次,发放法律书籍670本。

二、打造尊重民意的议事厅,关心群众

针对村里产业发展、矛盾纠纷和致富增收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村民议事,通过定规矩、找方法、评先进,找到了发展良方,促进了村风民风转化。一是召开村情事务议定会,商定了以发展光伏、停车场、知青生活体验园、苹果产业为主的集体经济,为村级致富找准了路,带好了头;二是讨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党员群众对田氏、李氏家族的家规进行学习,提倡村民制定自己的家规,形成良好的家风,为推动村风民风转变定准了调,立起了规;三是树立身边典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先后评选出村级“星级文明户”18户,“好婆婆好媳妇”6人,“最美志愿者”3人,为学习宣传新思想,树立新村风选准了人、树起了标;四是摸排、协调、化解矛盾纠纷,组织议定协商解决土地纠纷、家庭矛盾、邻里纠纷12起,上报沟通解决村民乘公交车无站牌等困难问题,解民忧,办实事,为聚民心促发展把准了脉,下对了药。

三、打造志愿服务的暖心站,服务群众

为了有效解决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弱,动力不足和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缓慢的问题,村支部定措施、建队伍、抓帮扶,依托志愿服务促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大提升。一是按照支部出力、志愿帮扶的思路,由村集体率先对照村庄卫生公约,改造污水沟、修建卫生厕。村支部议定群众个人、家庭卫生规范,由志愿服务队入户对标准,抓落实,在全村形成家家搞、户户抓的环境治理好风气;二是成立苹果技术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果农管理果园,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技能培训,以先帮后带促成长的方式,共培养出本村技术员11名,扩大了服务队伍,增加了服务面;三是在本村婚礼庆典等节点,邀请县上甜蜜日子志愿服务队和本村红白理事志愿服务队,演节目、传思想、树新风,累计开展婚丧嫁娶宴客志愿服务活动89人次。

四、打造移风易俗的文明坊,引导群众

为破解历史遗留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陋习,让文明风气在全村兴起,让新思想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议定了向阳沟村红白理事章程,并邀请村上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参与,利用他们做事人信服,说话人肯听的优势,劝降低宴席标准、礼金标准、用车乐队标准,提供宴席待客场地,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刹住了“攀比风”减轻了村民负担;二是开展科学知识宣传,累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80份,关停并转庙宇2处,教育引导村民破除封建迷信;三是劝导村民不吸毒不赌博,开展“十个没有”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用文明新风引导文明村风、良好家风。

五、打造自编自演的欢乐场,宣传群众

以群众为中心,想群众所想,积极搭建宣传学习的村级小舞台,充分发挥本村群众参与宣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是请能人,搭舞台,讲政策。由本村书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说书6次;二是请客人、话友情、搞联谊。由本村3名唱歌能手与北京知青开展联欢活动;三是共参与、排节目、树新风。全村的10-65岁村民开展秧歌编排;四是接地气、展特长、展风采。全村爱好唱歌跳舞的妇女早晚跳广场舞,与刘志丹干部学院培训学员互动文艺节目。

“新风院”传播新思想,带动新风尚,注入新活力。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向阳沟村村民思想稳定了,人心凝聚了,村庄环境干净了,村庄秩序变好了,家风村风好转了,主导产业发展了,集体经济壮大了,精神生活丰富了,文明程度提高了。

 

红色志愿催开文明花——崾子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崾子川村位于永宁镇政府驻地西北部约3公里处,距离县城32公里,总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共辖7个村民小组、316户1054人,常住人口588人。崾子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永宁山陕甘边区重要策源地优势,突出红色基因传承主题,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指引,围绕群众需求,扎实推进文明实践工作。截至目前,该村组建志愿服务队5支60名,其中各类典型模范志愿者9名、新乡贤志愿者5名、“五老”人员志愿者3名、村组干部志愿者12名、待业高校毕业生志愿者6名、讲解员志愿者2名、乡土能人志愿者3名,农民志愿者20名。

一、紧扣红色资源,志愿服务传精神

刘志丹、曹力如、王子宜等革命家留下的革命精神是红都大地的宝贵财富。1928年,刘志丹、曹力如、王子宜在永宁山建立了第一党支部--永宁山党支部,开创了陕甘红军和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我们利用永宁山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组建了由乡贤、待业高校毕业生、小小讲解员组成的“红心”志愿服务队,在永宁山、村史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红色历史34次,为村民和游客讲述刘志丹故事23次,将红色文化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代代相传下去。

二、紧扣文化生活,志愿服务传思想

通过调研、征求意见发现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农民闲暇时间赌博喝酒、游手好闲。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修建了永宁山大舞台和槐树院广场;以乡土文人、民间艺人为主体,成立“红曲”志愿者服务队,组织老年秧歌队和快板说书队,用秧歌和说书的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活动,不断增强人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紧扣农民增收,志愿服务传技术

以龙头企业陕果集团和志丹县农耕堂有限公司入驻为契机,组建劳动服务队,进行劳务输出,使群众在打工的同时学到了科技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农民干部拓展训练基地,组建“红花”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厨艺、苹果管理技术大比评活动2次,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志愿服务队协调将我村川台地630亩流转,发展菊花、芍药、陕北山丹丹花,使崾子川春、夏、秋三季成为花的海洋、绿的世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四、紧扣乡村治理,志愿服务传文明

我村地处林区,长期以来,农民形成了不讲卫生的不良习惯,且民风彪悍,是全县有名的上访村。为此,我们始终把解决这些最突出问题作为文明实践的突破口,制定人、户、村的卫生规范制度,组建“红星”志愿服务队,宣传、发动、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和大评比活动,评出标准卫生户5户,并授予卫生流动红旗5个。对槐树院、后旗65户农户实施了“厕所革命”,让水厕进农家,建立公共水厕3个,使旱厕变水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村容村貌。针对村上长期上访户缠访、闹访问题,志愿服务队主动上门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做通思想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使民风进一步得到好转。

五、紧扣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传新风

成立以村干部和典型模范为主的“红旗”志愿服务队,制定志愿服务队便民服务卡,形成“菜单式服务”,由志愿服务队员上门送服务、送温暖,解决村内空壳化的问题。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邻居”“尊老爱亲”“自强、创业、诚信、文明”之家等评选活动,评出“星级文明户”41户,树立各类典型模范13户。“新风”志愿服务队组织典型模范讲自己的事迹4次,将上墙的模范变“活”,用鲜活的事迹去打动人、教育人、引领人。全面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由“新风”志愿服务队负责,在全村推行“红白事一切从简”活动。制定红白事酒席规模、待客标准、礼金等规定,由村组干部、党员带头,改变讲排场、比阔气的不正之风。

“一教育 八服务”助推文明实践——麻地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麻地坪社区成立于2015年9月,总土地面积6.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住宅小区11个,住户7707户23120人,社区有工作人员25人。社区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市级文明社区”“志丹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延安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广大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坚持“干部带头、党员带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围绕“一教育 八服务”(红色教育、理论服务、科普服务、图书服务、法律服务、家教服务、养老服务、志愿服务、健身服务)全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红色教育,提升居民理想信念。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动员辖区党员志愿者和“五老”人员,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县域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志丹故事会以及社区学习讲堂、文明实践广场、党员活动室等资源,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实地追忆革命历史,现场讲述革命故事,立体演绎革命情怀,大力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去年以来,先后组织社区居民实地参观学习14次,引进刘志丹故事会现场教学4次,举办红色革命文艺演出2场,在辖区各学校开展了“大手拉小手、讲述革命史”活动。

二是理论服务,提升居民思想认识。依托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定期举办学习讲堂、道德讲堂,深入小区院落面对面解读中央理论政策、发放宣传资料,推动党的声音进万家,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宣讲就延伸到哪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活动开展以来,先后举办学习讲堂7次,道德讲堂7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9场次,发放《习近平三十讲》等宣传资料2000余册。

三是科普服务,提升居民科学素质。依托科普大篷车、县科技馆、科普E站等资源,组建科普志愿服务队。组织社区居民参观科技展览,体验科技新成果。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科普教育片展播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常态开展“科普巡航”活动,推动科普知识进校园、进小区、进家户,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普及科学知识,耐心解答各类疑问,传授健康生产生活小知识、小妙招。目前,科普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200余小时,服务对象4200人次,发放科普宣传画册1000余册,科普知识读本1200余册。

四是图书服务,提升居民文化涵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开放式图书室等阵地,组建图书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志愿者书法交流、未成年人书法培训、名篇诵读会、读书交流分享会,打造书香社区。利用假日周末、茶余饭后,组织社区读书爱好者到县图书馆博览群书、汲取营养。积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居民文化涵养。截止目前,社区农家书屋藏书80多门类、5000余册,接待读者2000多人次。

五是法律服务,提升居民法治意识。依托县法律援助中心,以“三官一律”进社区工作为抓手,组建法律志愿服务队,设立法律援助窗口,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法律援助服务,帮助弱势群体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开展法律法规进小区、进校园、进家户活动,并结合法治讲座、法治培训、法律宣传月等进行宣传教育。志愿者结合居民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典型案例,引导居民在生活中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实现“十个没有”平安社区创建,提升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截止目前,先后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30余次,受教育居民达4000余人。

六是家教服务,提升居民文明风尚。依托“一约四会”,组建家教志愿服务队。结合社区实际,长期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评选活动,让好的家风家训能够立起来、传出去、动起来;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分享真实案例与典型教育故事,直指现在家长们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帮助广大社区家长了解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定期开展“居民道德评议会”讲道德、评是非,做到新人新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管。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善行义举评选活动,营造人人争先进、当典型的浓厚氛围,提升居民文明风尚。下午4点半,“孩子已放学,家长未下班”,家庭条件好的,送去托管,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咋办?社区计划开设四点半课堂,组织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为务工者家庭解决孩子放学教育问题。截止目前,累计征集好家风家训198条,其中吸纳写入居民公约16余条。

七是养老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组建养老志愿服务队。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提供日间照料、膳食供应、康复保健、休闲娱乐等服务,全方位服务社区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等弱势群体。将孝老爱亲的生动故事编排成说书、小品、歌曲、快板等艺术作品,组织社区老人集中观看。成立老年合唱班、老年秧歌队,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送去了关怀与陪伴。走访慰问困难、残疾老人,关心他们身心健康,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截止目前,志愿小分队共帮助老人修水管800余次,购水购电1000余次,理发60人次,组织社区老人观看孝老爱心文艺展演12次。

八是志愿服务,提升居民奉献意识。依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组建了以“社区骨干+居民群众”为主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社区现有注册各类志愿服务队10支,志愿者400余人,紧盯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雷霆志愿服务队面对急难险重,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靓丽名片。2017年绥德县受到严重洪涝灾害,该队第一时间组织10名志愿者,火速前往一线救援,救助受困群众6人,抢救受灾物资价值8万多元。有求必应热心救助,2018年志丹县保安时代小区下河堤1名老人失足落水,救援队闻讯紧急出动,仅用了十几分钟,就将老人成功营救并送往医院。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近年来,该队累计出动1100余人次,实施和参与各项救援行动460余次,抢救人员20余人,疏散群众上万人。

九是健身服务,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依托文明实践广场、社区多功能活动室等资源,组建健身志愿服务队。秉承“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的理念,做好全民健身宣传动员,通过全民健身宣传栏,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广泛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开展广场舞比赛、妇女节登山比赛、太极拳展示、青少年足球比赛、老年人门球比赛等体育活动,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体生活,增强了身体素质。截止目前,社区有老年合唱班、兴趣班、麻地坪小学少年足球队、社区夕阳红门球队等各类团体10支,年开展健身活动30余次,参与人数6000以上。

 

新乡贤引领新风尚——张沟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张沟门村位于志丹县城东10公里处,总土地面积34.5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334户1247人,全村2018年人均收入16101元。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张沟门村确立了“新时代乡贤会”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乡贤德高望重、明礼诚信、崇德扬善、教化乡里、凝心聚力、造福桑梓的作用,以乡愁牵动乡情,以文明凝聚乡贤,初步探索出了“新时代乡贤会”志愿服务新路径。

一是搭建聚贤平台,让乡贤志愿服务“有展长之地”。村“两委”针对乡贤人士外出较多、难以集中等问题,本着参政不干政、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奉献不索取的原则,立足村情、户情成立“张沟门新时代乡贤会”,有效汇聚乡贤群体,实现乡贤“变散为聚”。动员乡贤能人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围绕“思想建村、文明带村、民主议村、文化兴村、发展强村、关爱助村”主题,积极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

二是酝酿推选能人,让乡贤志愿服务“有贤达之士”。严把乡贤推选关,重点把爱党爱国、守法守信、向上向善的成功人士、“五老”人员、道德模范、乡村教师、经济能人、在外工作人员等吸纳到乡贤群体。目前“张沟门新时代乡贤会”共有成员38名。按照“道德建设的捍卫者、乡风文明的建设者、家教家风的坚守者、勤劳致富的引领者、诚实守信的示范者、敬业奉献的践行者、法律法规的维护者、邻里纠纷的调解者、公益事业的推动者、民间文化的传承者”十方面角色,评出县级最美乡贤2名,镇级最美乡贤11名。

三是制定规范章程,让乡贤志愿服务“有遵循之章”。立足本村实际,详细制定了《张沟门新时代乡贤会章程》,确保乡贤会健康有序运行。《章程》作为乡贤会运行的总规则,明确乡贤会成员参与文明实践、乡村治理以及产业发展等各项志愿服务工作职责;明确村“两委”工作中“三个重视”要求:村务决策要重视向乡贤征求意见,村级会议要重视邀请乡贤代表列席,村“两委”会要重视研究解决乡贤所提意见。

四是设立文明礼包,让乡贤志愿服务“有办事之资”。根据村上发展实际,围绕移风易俗、关爱老人、助医助学、拥军优属等方面设立“文明大礼包”。采取自发自愿捐赠的方式,让乡贤会成员向“文明大礼包”捐赠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该村乡贤会共筹集资金3.4万元,资助村上贫困大学生3名,帮扶慰问残疾人14人、重病家庭2户、军属家庭7户,为全村6名70岁以上老人送上了生日祝福蛋糕。

五是公开做出承诺,让乡贤志愿服务“有为民之诺”。根据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他们追求幸福、快乐、满意的具体事情入手,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美德、传家风、传文化、传技术、传爱心等内容,每位乡贤会成员根据个人能力特长,做出志愿服务承诺,经乡贤会审核通过,向村委会报备后,在村委会阵地向全体村民公示。确保乡贤有诺可践、践诺守信、践诺有果,切实让乡贤亮出能力、晒出担当。

六是倡导文明新风,让乡贤志愿服务“有需办之事”。召开新时代乡贤会议6次,组织村民学习新思想、新政策、新理念,引导他们更加自觉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受教育群众累计达230余人次;重视家风家教,出席家庭会议30余场次,编纂家谱6本,制定家规家训36条;调解矛盾纠纷5起,带动3户村民移风易俗、节俭办事;挖掘传承本村红色文化、民间文化、饮食文化,开展文化活动3场;通过乡贤尚武斌的种养殖合作社带动本村发展山地苹果1283亩,养猪近1000头,真正实现“新时代乡贤会”志愿服务在文明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文明大篷车” 送出新风尚——麻子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双河镇麻子沟村位于志丹县城南15公里处,总土地面积26.2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413户1261人,属山岭、川道结合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麻子沟村围绕村空人少宣传难的现状,探索出了一条凝聚、引导、教育群众的新路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文明大篷车”瞅准了一个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就是群众聚集的“好日子”。村上紧紧抓住村民过喜事和三台山过庙会群众聚集、人口众多的机会,邀请村上乡土艺人献歌献艺,邀请村上外出成功人士宣传政策法规和致富本领,得到群众普遍好评。以前,村上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枯燥乏味、效果不理想,在一次村里的婚庆典礼上,村主任利用乐队设备宣传了扶贫政策后,带头唱了两首红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此,我们村精心谋划“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段时间运行,达到了“文明大篷车入一户、文明新风进百家”的效果。

二是“文明大篷车”带来了一套服务包。根据我们开展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现状,经部分村民提议、村三委研究讨论,策划推出了“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包,主要包括政策理论宣讲、致富技能培训、模范事迹宣传、民俗文化传播等。组织村上乡土文艺人才编排了传播新时代文明新风文艺节目,向村民立体呈现陈规陋习、吸食毒品、酗酒赌博的危害,全面演绎勤劳致富、节俭持家、情趣高尚带来的新风。

三是“文明大篷车”组合了一支服务队。将村上事务总管、村宴厨师吸纳进红白理事会,由理事会具体负责,做好各项监管和服务工作,及时同主家进行协调对接,敲定“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项目和宴席标准等事宜;同时,根据镇上人才资源匮乏、民间乐队和乡土艺人表演水平参差不齐、效果不佳的现状,我们主动同县上“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队协商对接,借助他们成熟的平台,邀请他们到村开展宣传,使得宣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受群众欢迎。

四是“文明大篷车”明确了一份限价表。制定了“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流程、婚庆申报制度和宴席标准,规范了婚庆仪式、文艺节目,尤其是针对宴席标准不一、邻里攀比盛行、群众负担过重的现状,列出了宴席推荐菜单和价目表,制定了每桌宴席不超过480元(含烟酒)的规定,达到简约的目的。

五是“文明大篷车”分享了一张激励单。凡是能够按照《志丹县移风易俗管理办法》和《双河镇移风易俗暨改良婚丧嫁娶事宜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和宴席标准办理相关事宜的农户,村上优先派送“文明大篷车”,并利用村上爱心超市给予奖励物品兑换积分500分;凡是主动加入“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队的村民,除了在生产物资上给予倾斜扶持,在“最美志愿者”评选中优先考虑之外,还给予享受《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礼遇办法》中相关优惠政策。

“文明大篷车”送服务以来,既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使群众对党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方针有了新认识,真正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村里过喜事的农户,都能够按照“文明大篷车”要求和标准操办宴席,每户节约资金6000—20000不等;婚宴上赠送二十四孝图、新婚对联和祝福语,勉励新人珍惜美好生活,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珍重夫妻感情,共同建设好新家庭。截止目前,“文明大篷车”进入喜宴、集会5次,受益群众近1000余人次,影响带动外出青年返乡创业发展苹果产业4户48亩。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