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山青水绿 繁花遍野 —吴起县实施退耕还林加强生态建设见闻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19-05-13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吴起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中国革命新的出发点而举世闻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吴起人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全面实施植树造林,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

近日,站在海拔1809米的吴起县五谷城镇马湫沟村刘大梁山山顶,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山杏花和山桃花竞相绽放,如朵朵彩云覆盖在绵延起伏的山头。如画的美景让马湫沟村70岁的赵丕贵笑开了花:“现在的吴起像个大花园。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更富裕了。”

掀起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

据专家考证,早在汉代以前,吴起林草丰茂、牛羊塞道,生态环境良好。千百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地民众为了生存,开荒种地、伐木取炭、毁林造田、漫山放牧,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光秃秃的山梁一片荒凉。每到春天,狂风大作,尘土飞扬,刮得人走不了路、睁不开眼。”回忆起过去的生存状况,赵丕贵老人连连摆手,“那时的生态环境太恶劣,尽管种的地不少,但收成不好。”

据介绍,到1997年年底,吴起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85万亩,牲畜饲养量达49.8万头(只),其中散牧养羊23.8万只。农村经济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是当时农业生产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

1998年,吴起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战略决策,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并于当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县整体封山禁牧。1999年,吴起县一次性退耕155.5万亩。

2013年,延安市又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吴起县以“10川22条流域”为重点,以生态脆弱区和县乡驻地为框架,以“门帘地”“插花地”为突破口,凡是坡度在25度以上耕地全部退耕,全县又完成退耕还林21.3万亩。截至目前,吴起县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面积共计245万亩。

在吴起县退耕还林展览馆的一张卫星遥感图片中,吴起县的版图被一片深绿色清晰地勾勒出来,退耕还林加强生态建设的成效可见一斑。“吴起县是全国退耕还林实施县中封山最早、退耕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县,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吴起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广亮说。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直起了腰

祖祖辈辈靠种地生存的农民突然要退出耕地,以后吃啥,日子咋过?“起初很多农民不能接受退耕还林的政策。当时我是村委会主任,连自己都难以接受,如何做村民的工作!”马湫沟村村民赵志亮说。

2001年,吴起县一次性给农民发放了3年的钱粮补贴,每亩折算160元,此后年年如期兑现。“过去,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每亩地的收入还不到30元;现在,不用上山耕种,政府还给补贴这么多钱,群众一下子吃了定心丸。”赵志亮说,马湫沟村原来人均山地16亩,退耕后人均4亩,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人均2亩,每亩的产量却是过去的好多倍。

长期以来,吴起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为此,吴起县提出舍饲养羊的方案,并按照羊子的数量和羊舍的规模给予养殖户适当的补贴。家住铁边城镇杨庙台村的许志洲老人是吴起县舍饲养羊的第一人。他从1994年开始圈养2只小尾寒羊,4年间累计出栏60多只,养羊收入达1.6万元。许志洲说:“圈养与放牧相比,费力少、收入多,还能积攒羊粪给农田上肥。”实施退耕还林后,杨庙台村20多户村民纷纷效仿许志洲养羊,随后舍饲养羊逐步在全县推开。

退耕还林实施后不到5年时间,吴起县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由黄变绿。春天的风沙小了,雨水也多了。赵志亮说,耕种的地少了,大量劳动力从过去繁重的农耕劳作中解放出来发展第三产业,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直起了腰。他们出门打工、做生意,收入大幅增加。到了夏秋时节,山上的山桃、山杏和沙棘果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平均每户每年可收入2000多元。2018年,马湫沟村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余元。

靠山吃山靠林致富

经过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吴起县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转变,曾经贫瘠而荒凉的黄土地披上了浓郁的绿装。全县林草覆盖率已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72.9%。

4月17日上午,吴起县白豹镇韩台村村民白治军夫妇忙得团团转。“刚起床就有人不停地打电话订餐, 包间已经订满了。”白治军高兴地说,“来我家吃饭的多是城里人,一年四季客人爆满。”

白治军曾经是村里的贫困群众,靠打工维持生计。2015年,他向亲戚朋友借了7万多元,买了铁丝网,在村里圈起200多亩林地,买回800只鸡仔,办起了林下养鸡场。两年后,他家年收入达到15万元。2017年,在政府的帮助下,白治军建起了一座蔬菜大棚,随后又办起了农家乐。地道的土鸡和土鸡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纯“绿色”的饭菜吸引来大批食客。2018年,白治军家实现纯收入25万元。“没想到我家从贫困直接进入小康。”白治军感慨,“这都是退耕还林带给我们的实惠。”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近年来,吴起县积极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通过采取林业项目倾斜脱贫、劳务造林优先脱贫、生态补偿帮助脱贫、护林管护扶持脱贫、创新机制加大脱贫5大帮扶措施,吴起县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林下产业蓬勃兴起。截至目前,吴起县发展林下养鸡、养猪15户,林下种植中药材19户,林下种植油用牡丹13户;从贫困人口中选聘护林员244名,人均年增加收入3600元;通过生态效益补偿落实重点贫困户1979户,户均补偿2000元。

“在实施退耕还林的带动下,吴起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刘广亮介绍,201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0.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8.9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56元,是1997年的12倍。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