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开满幸福花——临潼区穆柯寨村脱贫故事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时间:2019-06-06
记者跟随张新道(右一)来到贫困户王品(右二)家中,了解扶贫工作情况。(穆柯寨村扶贫工作队供图) 张新道(左)指导贫困户(中)筛麦记者康乔娜朱蕊摄 穆柯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历经千年风霜仍郁郁葱葱的皂荚古树,有北宋穆桂英厉兵秣马的城垣遗迹,有纵横交错、气象万千的台塬沟壑,更有漫山遍野、灿黄如金的麦子和油菜,星星点点、鲜红如灯的石榴和柿子。今天,这里上演的扶贫故事更是传奇而动人。 穆柯寨村位于临潼区与蓝田县交会处,南依骊山北麓,西望秦陵遗址,北面坡下是201县道,东面毗邻龙河、南韩水库。四周沟壑纵横,村落地势险峻,这里不仅流传着“穆桂英挂帅”的动人传说,还坐拥独特的丹霞地貌,自然风光十分宜人。 然而,由于其地处半山腰间,交通条件差、文化相对闭塞,使得穆柯寨村不仅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喧闹,也远离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一度成了穆柯寨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严重障碍。 转折发生在2017年5月,穆柯寨村扶贫工作队入驻后,村子里悄然发生着变化。两年之后,已是今非昔比、天翻地覆。 6月3日,本报记者走进穆柯寨村,走进贫困户家,仔细聆听、真切感悟到这里发生的一串串扶贫故事。 扶贫扶志 鼓励贫困户用劳动积分 在“爱心超市”换取日用品 顶着烈日,记者一行驱车数十里,来到穆柯寨村。一进村口,只见一棵巨大的千年皂荚树伫立道旁,经历千年风雨,见证穆柯寨村的历史变迁。在这棵古树下,我们见到了浐灞生态区帮扶办副主任、穆柯寨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新道。 “目前,穆柯寨村有12个村民小组,642户村民,2264口人,72名党员,45户贫困户……”说起自己的这块“责任田”,张新道如数家珍。谁家几口人、养了几只羊、娃啥时候结婚,他心里都有数。正是这样“走心”的惦念,让张新道和工作队慢慢走进了群众的生活,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跟每户村民都有故事。” “人要精神,屋要整洁”是张新道给村民们提的要求。在很多地方,我们常见扶贫干部帮贫困户打扫卫生。但在穆柯寨村,张新道却“反弹琵琶”,在村里成立了一支由贫困户组成的打扫队,打扫队到全村的贫困户家中打扫卫生,互帮互助,也打扫村里的公共卫生,再由联户干部每周进行督促检查。这一做法,得到贫困户的积极响应,也得到全村人的普遍欢迎。 “扶贫要有办法,要接地气。”张新道告诉记者,村里设有“爱心超市”,贫困户可通过打扫卫生获得积分,去“爱心超市”兑换商品,变“等、靠、要”为“劳有所得、多劳多得、勤劳致富”,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振贫困户精气神。 在张新道的帮扶下,“懒汉” 李得利现在都变得勤快多了。过去,“光棍汉”李得利是全村有名的“懒汉”,“脸不洗、牙不刷、屋不扫、柴不烧”是他的真实写照。谁承想,短短两年内,李得利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刮了胡子,干了家务活,还主动提起秤杆,外出卖柿子了。村民们看着以前的“懒汉”开始自食其力,纷纷为李得利竖起大拇指,更夸赞张新道扶贫有办法! 贴近群众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为贫困户撑起“一片天” 有人向张新道“取经”,怎么才能让村民认可?怎么才能走进大伙心里?张新道回答说:“浇树浇根,交人交心,蜻蜓点水可不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村民陈争强就是张新道交过心的贫困户之一。 走进陈争强的家中,六间平房宽敞整洁,院子里停放着的一辆小轿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他2018年10月才买的新车,专门用来拉货、干工程。环顾四周,院子里还散养着一群土鸡,在鸡窝旁,三只小羊正安静地吃草,生机盎然,热闹非凡。 看到这样的景象,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陈争强一家六口还住在山沟里的土坯危房中,陈争强一家还是村上有名的贫困户?是帮扶工作队的出现,让他和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今年36岁的陈争强膝下有两个儿子,过去几年,孩子年纪尚小,妻子不得不留在家中带孩子。他的父亲又因颈椎问题常年卧病在床,身边离不开人照料,母亲年事虽高,仍需肩负起照顾“病号”的重任。这样一来,家中的劳动力就只剩下陈争强一人,六口人的衣食住行全压在他一人身上,可想而知,家庭经济十分拮据。 “现在住的这新房我们搬进来没多久,其实房子在2017年就盖了一半,后来实在没钱了,就只好搁着了。”陈争强介绍说,扶贫工作队来了后,积极帮助他协调小额贷款,改善居住环境,帮扶干部侯海平还为他家牵来两只母羊,既能产奶,又能下崽,增加了家庭收入。 在陈争强外出打工、拉货挣钱的过程中,曾在河北遇到一“地头蛇”,威胁陈争强不得在其地盘上抢生意,要干就得缴纳“保护费”。无奈之下,陈争强只好向张新道远程求助。张新道立即通过西安警方联系河北警方,反映情况、请求支援。经过各方协调,陈争强接到了一通来自河北公安部门的电话,电话里说,让他放心在这里干活,有政府给他撑腰,再也不会有人阻挠他、欺负他。 如今,陈争强打工挣钱,其妻子也开始外出打零工,母亲在家中照顾老小的同时,顺便养些鸡、羊,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基础设施 灯亮了路通了 350米的深水井打成了 张新道说,来穆柯寨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大家脱贫攻坚,是上天安排的一场修行。在他看来,帮扶工作中,虽然他和其他战友流过汗、流过血、也流过泪,但只要村民吃得饱、穿得暖、对生活充满向往,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自驻村帮扶以来,张新道以“滚石上山”的精神,探索精准扶贫的路径。 过去,穆柯寨村全是土路,一到雨雪天气就泥泞难行。不仅如此,当时的农村没有路灯,一到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这些“老大难”问题让村民生活十分不便。 张新道觉得,扶贫工作不能只是满足于完成几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而是要让全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自打来到穆柯寨村,他就带领大伙日夜奔忙,争取各方支持,对村内数千米主要道路进行了拓宽和混凝土路面硬化,并在村里安装了200多杆光伏电灯,建起了两座冲水公厕。逐步改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穆柯寨村脱贫攻坚的根基。 “过去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啥也干不了,现在灯亮了、路通了、350米的深水井打成了,生活水平可比过去强多了!”77岁的村民陈永义一边在家门口扬麦一边告诉记者,以前到了农忙时节,晚上只能打着手电筒干活,特别不方便;现在,他再也不着急了,晚上坐在家门口,也能借着路灯的光继续干农活,也大大缩短了农忙的时间。 采访过程中,我们与张新道一起询问陈永义近期的生产、生活状况。陈永义握着张新道的手动情地说:“你没来之前,村里冷冷清清;你来了,整个村子都热闹了!” 记者在一路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对张书记及工作队的工作都十分认可,言谈中时不时流露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幸福感,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朴实友好、乐观向上的新气象。 文化自信 搭建临潼区首个文化舞台 提升群众发展信心 自打驻村帮扶以来,张新道通过调研发现,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他意识到,要让村子富起来,就必须要让村民的精神先富起来。 “文化自信、文化引领对于群众至关重要。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激发内生动力,要用先进文化提升群众对发展的自信。”他介绍说,“咱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群众对发展缺乏信心。信心必须要树立起来。只要群众有了对发展的决心,一切都不是问题。”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得知,近期,张新道正忙着筹备一场文艺惠民演出,演出放在6月中旬,主题为“五朵梅花进穆寨,提升群众精气神”。 2018年底,穆柯寨村的文化大舞台建成投用,这也是临潼区第一个文化舞台,目前已经开展了两场文艺演出活动。为了烘焙文化“面包”,提升群众的发展信念,张新道及工作队员们在村里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了农副产品技术培训会,并邀请、组织书画名家进农村,搭建文化广场、布展宣传长廊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了群众生活,凝聚了党心民心,促进了脱贫致富。 产业发展 农旅融合助推休闲假日游 火晶柿子延伸致富产业链 谋求和探索一条适合穆柯寨村脱贫致富的产业路径,一直是帮扶工作队的头等大事。2018年10月2日,穆柯寨村三种类型的贫困户,除了五保户14户22人外,其他31户82人全部脱贫摘掉“穷帽”,实现了高质量稳定脱贫。 2019年,是穆柯寨村脱贫攻坚的决胜年。为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吃透村情以后,张新道和工作队决心依托村里的自然资源,发展农旅融合,走生态休闲假日游的新路子;同时,引进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拓宽群众致富路。 张新道发现,穆柯寨村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临潼特产——火晶柿子。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穆柯寨的柿子树总是零零散散,柿树不成园,产业没规模。通过考察,张新道算了一笔账,柿子树一旦建成成品园,平均亩产可达2500公斤,产值可达8000元。柿子在供大量鲜食的基础上,还可深加工成柿子饼、柿子醋、柿子酒等,延长柿子产业链。 为此,张新道和工作队员们联系了一家生产柿子酒的浙江厂商,打算开展合作,建立本地酒厂,利用当地的柿子,酿制柿子果酒。他们规划,在穆柯寨的山坡上统一种植矮化的柿子树,秋天一到,穆柯寨村漫山遍野将挂满红彤彤的火晶柿子,不仅增添一道新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还能在柿子成熟后,保证稳定的加工、销售渠道,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从农民变为产业工人,有稳定而丰厚的收入来源。 天黑了,记者的采访临近尾声,而穆柯寨村的故事仍在上演,张新道的扶贫之路也还在继续。下一次再见时,这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