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腾飞吧陕西丨现代农业高新之城杨凌 面向高质量发展奋力奔跑

来源:华商网 作者:汶威承 时间:2019-07-26

前言:峥嵘岁月,谱写辉煌壮丽;奋斗不止,铸就发展奇迹。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礼献祖国七十华诞,激发陕西追赶超越,由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华商网、二三里、华商报承办的“辉煌壮丽70载·追赶超越再出发——腾飞吧陕西”大型主题航拍活动于7月初启动。本次活动将以空中视角纵览三秦大地,俯瞰锦绣河山,为网民全新阐释新时代美丽陕西、生态陕西、文化陕西的动人风貌。近日,航拍团队与采访团队走进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记录农业高新之城在高质量发展跑道上的奔跑姿态。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jpg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

华商网讯(记者 汶威承)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1997年7月29日,杨凌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字号”农业高新区,被赋予“国家使命”。22年来,杨凌示范区认真履行国家使命和自身发展使命,以坚韧顽强的品格,绘就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国农业崛起先试先行的探索者和贡献者。

从农耕文明之地到农科新城的蜕变

1997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其实施方案的批复》下发,明确提到“同意将示范区定名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从此,“杨陵”易名“杨凌”,在国内率先踏上了农业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2010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从2010年到2017年,杨凌科技成果转化率已从45%提高到60%,直追发达国家水平,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30多万人;杨凌农高会通过ufi认证,享誉世界,中国杨凌“农高会”注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唯一一个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要特色的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

2018年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正式下发,明确了推动杨凌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从5个方面提出了35项支持政策,让杨凌再次迎来了一轮崭新的发展机遇。

这22年,杨凌从关中腹地的一个西北农业小镇,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蜕变为持续释放虹吸效应的农科新城,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引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jp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从科技创新到示范推广的“兴农情怀”

近年来,杨凌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集聚以人才、技术等为重点的创新要素,深入实施“区校一体、融合发展”战略,建立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多层次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制。

目前,杨凌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近1000名科教人员从事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6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与小麦、玉米、油菜、苹果、葡萄、经济植物、中药材、肉牛、奶山羊等生物育种相关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其他科研平台20多个。值得一提的是,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国家小麦育种分中心,小麦育种的科研实力、育种水平、推广规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杨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与农共丰。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小麦六次更新换代,其中四次都由杨凌主导,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更是一直领先世界。

杨凌示范区成立22年来,每年培育动植物新品种30多个,“西农979”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选育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籽粒直收,打破了制约我国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陕单609”创造了陕西玉米单产最高纪录;有效解决了冬枣在榆林“坐果难”“不成熟”两大难题,创造了自然条件下我国冬枣种植的最北纪录......

这一切,就是以杨凌科技推动示范推广的“杨凌智慧”的生动实践,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目前,累计在18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18个,年均推广效益160亿元以上。仅2019年上半年,示范推广面积就达到了6370万亩,示范推广效益129亿元。如今,数以亿计的农民朋友享受到了“杨凌农科”带来的科技实惠。

从自我突破到国际合作的“担当作为”

陕西省人民政府于今年3月制订的《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积极研究推动在杨凌示范区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有关工作”。杨凌国际农业合作交流和对外培训又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实,杨凌在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对外农业合作交流的国家使命。

作为地处“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杨凌,凭借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我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以现代农业为特色的自贸片区的叠加优势,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特有的属性,创造性地打造培训平台,谋划更合理的培训机制,打造最佳解决方案。

近年来,杨凌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3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20多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签订有关协议,300余项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开展;面向安哥拉、莫桑比克、吉尔吉斯斯坦等112个发展中国家,累计开展援外培训101期,培养2500多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农业注入“杨凌基因”,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当下,杨凌示范区上下正铆足干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主动聚焦国务院赋予杨凌的新使命,抢抓自贸区和上合基地建设新机遇,在新时代下奋力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杨凌国际农业创新港.jpg

杨凌国际农业创新港


“十大攻坚行动”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今年4月,杨凌石家村,150亩红色、白色、粉色、紫色的“五彩油菜花田”里,朵朵油菜花竞相绽放,这里汇聚了164个油菜品种,展示了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别在油菜杂交利用和油菜遗传育种方面的新成效。

全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六次更新换代四次都由杨凌主导;创建的玉米高产栽培模式,连续多年多点创造全国玉米高产纪录;“陕油8号”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瑞阳”“瑞雪”苹果新品种通过国审;小麦新品种西农979初评为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仅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省“两会”新要求、推动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杨凌不懈怠、勇担当、辟新径。在2019年工作报告中,杨凌擘画出了新一年工作路线图,提出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全面实施“五个突破”“十大攻坚行动”,筑牢新一轮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知名企业“抢滩”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7月16日,李台街道南庄村原址,示范区2019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

这一天,绵绵细雨未能挡住杨凌人追赶超越发展的坚定脚步,更不曾挡住企业家纷纷投资杨凌的热情,总投资3.5亿元的先正达农作物育种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陕西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8亿元的大蒜油提取深加工项目……此次开工3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2亿元。

去年以来,杨凌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改善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培育投资沃土,城市的吸引力显著增强。总投资8亿元的富春网营物联智慧城市供应链中心项目施工;总投资100亿元的绿地世界城项目更是跑出了当月签约、当季开工的杨凌加速度;携手阿里巴巴、京东,共推“互联网+现代农业”、数字农业发展,与华为共建中国农业数谷;今年5月,世界知名种业企业先正达落户杨凌,建设全球一流种业育种技术中心。

据统计,今年1-6月份,杨凌示范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989户(自贸区235户),同比增长13.66%。注册资本总计41.5064亿元,从业人员6174人;其中各类企业745户(自贸区209户)、个体工商户1233户(自贸区2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户(自贸区内3户)。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同比增长13.05%和14.48%。这些大企业、好项目纷纷抢滩杨凌,激活了杨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杨凌自由贸易实验区.jpg

杨凌自由贸易试验区


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

仲夏时节,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中哈农业创新园,放眼望去是一片黄澄澄金灿灿的麦海,和风吹过,散发出悠悠麦香。这个来自万里之外农城杨凌的小麦品种,今年又将给哈国人民送上一份丰收大礼包。

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还有距阿拉木图二百多公里的吉尔吉斯斯坦,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时提出,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

从中哈园到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近年来,杨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建设,已同以色列、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丝路沿线国家签订有关协议,开展了300余项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建设了中哈现代农业创新园、中澳畜牧养殖示范牧场、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园等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

走出国门的还有杨凌的援外培训,在2018年7月成功举办100期之后,同年8月“漂洋过海”在格林纳达开班。通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杨凌的农业科技造福了安哥拉、莫桑比克等110多个国家,2500多位官员和技术人员掌握了中国农业的“杨凌方案”。(文/记者 汶威承 通讯员 王晓艳 图/黑蝙蝠航拍中队)



pq21qfxp.jp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