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渭南乡村振兴的五个关键词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宋光 倪尧 时间:2019-08-21

潼关古城东山景区(资料图)

8月20日,陕西“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第五场渭南专场在西安举行。中共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渭南市政府副市长杨武民出席,就“乡村振兴的渭南实践”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彬主持发布会。

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渭南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在渭水河畔、华山脚下,书写了一幅幅从落后走向繁荣、从贫穷走向富足的动人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305万渭南农民,在关中沃野上收获喜悦,在乡村振兴中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加快提质增效,推动产业振兴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由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

端好饭碗。渭南自古以来就是“关中粮仓”,当地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70万亩,产量实现“十四连丰”,每年总产占到全省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

管好果园。渭南是多种北方水果的优生区。当地大力发展现代果业,水果面积达到390万亩,产值达到160亿元;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有机认证果园达到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果园达到105万亩;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果业“金字招牌”,白水苹果荣获金砖厦门会晤全球唯一中标苹果,大荔冬枣成为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

建好菜篮。经过11年努力,渭南设施蔬菜面积已达到124万亩,占到全省总面积的41%。华州山药、赤水大葱等享誉国内外。在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蔬菜产业。

延长链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7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9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入驻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超过百亿元;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水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00多个,家庭农场发展到2000多家。

深化改革。以改革提效益、增活力,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三变”改革“千村试点”,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构筑广阔舞台,推动人才振兴

渭南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突出位置,激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头雁”提升和“雏雁”培养工程,317名村支部书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4316名,1153名致富带头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占比超过50%。优化乡镇人才结构,配备407名有现代农业、村镇规划等专业特长的乡镇干部。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省级实训基地22个,培育认定职业农民7314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180人。把课堂设在产业基地,把科学知识送到田间地头,累计培训农村技能人才3万多名,着力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振兴计划,三年累计招聘基层人才3400多名。从去年开始,实施基层千名医生招聘工程,首批196人已经上岗。

鼓励回乡人员创业就业,依托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实施“一揽子”创业政策,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今年以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2.8万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2.7万个。

孕育乡土新风,推动文化振兴

渭南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塑形铸魂、移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基层巡回宣传宣讲2100多场次。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从司马迁、杨震、王鼎等渭南先贤的家训故事中传承文化根脉;从革命先辈、英雄人物的家训中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一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切入、大文章”的新路子。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身边好人”“十大孝子”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2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把镜头对准基层,把话筒交给群众,组织评选“渭南标杆”。乡村医生刘永生,43年矢志从医、一心为民;乡村教师詹小翠,坚守深山27年、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一批批先进典型,感召着群众自觉向标杆看齐。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荔全域推行绿色殡葬改革,群众丧事平均花费从3.3万元降到1.5万元,去年全县丧葬事宜节约7000多万元,优秀乡风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魅力、新风采。

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生态振兴

渭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建设美丽乡村,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出台《乡村空间布局建设规划》,推动乡村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更可持续。富平县实行驻村规划师制度,对村庄进行量身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了村庄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以“匠心”打造美丽乡村,用温情留住乡愁记忆。

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97个;20个村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村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清洁村总数占比达到79%,93.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7.9%,农民群众享受到更有质量、更有获得感的公共服务。

打造美丽经济,农村生态环境好了,秀美乡村就会成为聚宝盆。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17个,带动农民就业1.42万人。白水县和家卓村,将废旧砖瓦厂改造成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开起了店、当上了老板。生态美带来了群众富。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组织振兴

筑牢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建强基层支部。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开展“争百强、创示范,村村达标”活动,建成达标村1711个,覆盖面达到82%,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现动态“清零”。

以党建促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持党建引领,推广“支部+”模式,建立“联村大党委”24个、产业链党支部267个,辐射带动贫困人口1.3万人。截止去年,全市累计脱贫18.72万人,474个贫困村出列,4个县摘帽。

廓清基层政治生态。加强基层干部监督管理,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去年,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1305起。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摧毁农村恶势力犯罪集团4个、恶势力团伙7个,破获案件17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3人,给农村百姓一个公道清明的乡村。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制定出台《乡村治理工作导引》,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开展“村务公开周”“乡村说事日”活动,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合阳县开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试点,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80%的村实现网格化管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彰显。

文化艺术报记者 宋光 倪尧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