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党旗引领脱贫路攻坚“绣”出幸福梦 ——神木市产业扶贫助力脱贫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龙 时间:2019-08-30

大柳塔试验区生油村脱贫户笑开颜

栏杆堡镇张家坬村党支部引领村民脱贫致富

领到分红金的高家堡镇兴庄村村民

尔林兔镇赵海云养羊脱贫致富

中鸡镇村民在家门口企业就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沙峁镇石板上村杂果园基地,工人正在 忙着锄草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陕西省神木市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把发展生产作为主攻方向,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抓住脱贫攻坚政策机遇,深入实施“产业支撑”战略,完善产业扶贫机制,2018年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68户2398人稳定脱贫。

谋划致富“路子”——

“新型主体带动+自主发展”模式,唱响脱贫“幸福歌”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神木市不断创新产业帮扶模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特别是“新型主体带动+自主发展”模式,唱响脱贫路上的“幸福歌”。

神木市财政设立专项奖补资金,鼓励示范园区、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折股量化、吸纳就业、订单购销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带动2-15户、16-30户和30户以上的,分别按照每户4000元、4500元和5000元标准予以奖补,贫困户每年获取3000元收益,目前培育带贫主体29户,带动贫困户425户。同时对贫困户享受畜牧引种、购置农机具、建设圈舍进行补贴。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享受到了农机具、铡草机、摩托三轮车补贴购买的好政策,这让我发展养殖业的信心更足了。”今年62岁的尔林兔镇吧吓采当村村民赵海云谈及如今的好日子,有说不完的开心话。曾几何时,赵海云一家人住在土坯结构的老房子里,仅靠种几亩玉米为生,加之因病致贫,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该村扶贫工作队及该镇领导了解了赵海云家的情况后,向他宣讲产业扶贫政策,鼓励赵海云发展种养殖业。在政府的政策帮扶下,发展养殖业,起初连续两年为赵海云家产业引种白绒山羊共计20只。经过努力奋斗,在2017年11月25日这一天,赵海云收到了村民委员会发的贫困户脱贫告知书,当他在告知书上签字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既激动又兴奋,他说:“那是我那一天最开心的事!”如今,赵海云家的白绒山羊养殖存栏达到70家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的脱贫户还有很多,他们在党和政府帮扶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自身努力,吃上了“产业饭”,最终不但脱贫了,还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美!

赵海云的脱贫故事只是神木市开展励志帮扶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像赵海云家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的脱贫户还有很多,他们在党和政府帮扶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自身努力,吃上了“产业饭”,最终不但脱贫了,还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美!

下足“绣花”功夫——

产业引种剔“穷根”,脱贫路上不松劲

扶贫不仅是补短板,更是要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和经济增长点,神木在产业扶贫上下足“绣花”功夫,不断精准发力剔除“穷根”。

为了加快产业扶贫畜牧引种工作进度,确保贫困户所需禽畜如期到户,近日,尔林兔镇为镇域内59户贫困户产业引种西蒙特牛21头、陕北白绒山羊350只、绵羊30只。当日一大早,贫困户开着三轮车,拿着捆绑牛羊的绳索,早早地来到了镇政府大院。大约上午9时,由该镇脱贫办三人组成的产业扶贫畜牧引种小队分路出发。引种工作开始时,贫困户井然有序地走进养殖场,没多久,贫困户刘虎威就将引种的10只杜波绵羊装在了车上。

“老刘呀,你这速度挺快的,高兴不?”

“高兴,能不高兴吗?现在政策好啊!去年政府给我们家引种10只绵羊,今年又有10只,加上每年种羊的繁殖,我觉得不久我也是个小养殖户嘞。”

刘虎威说这话时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满脸堆笑地说:“在贫困面前,不等、不靠、不要,要积极想办法找出路,找准好路子,胜过给票子,致富有了方向,好日子才会越来越近。”

据了解,2019年神木产业扶贫畜牧引种白绒山羊(公母)2174只(220户)、肉用绵羊种羊(公母)882只(90户)、种牛206头(206户)、种猪60头(14户)、蛋鸡788羽(20户),财政补贴资金599.9632万元,贫困户自筹149.9908万元,共计749.954 万元。

群众绽放“笑脸”——

发展村集体经济,鼓起村民致富“钱袋子”

“今年我承包了村里合作社的旱地西瓜,种植100亩,一年收入万把块钱不成问题。”在栏杆堡镇张家坬村的村集体西瓜种植基地,村民白兰田一边忙着给西瓜地浇水,一边甜滋滋地对记者述说着现在的幸福生活。据了解,白兰田2016年已脱贫户。今年年初,得知张家坬村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农作物特色有机种植实行分散承包、集中管理制度,于是,白兰田及时抓住这个好机会,主动联系村里合作社的负责人承包西瓜种植,盼望着日子能够和西瓜一样越过越“甜”。

据张家坬村驻村第一书记叶胜军介绍,2017年,张家坬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张家坬村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平整土地3000余亩,2018年完成种植山地果园570亩,园内套种西瓜300亩,还种植有机苜蓿、山药、有机黑豆等农作物,2018年合作社营业收入达到212万余元。经过不断摸索,今年该合作社探索出一条分散种植、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即把土地分成多个部分,向村里的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承包出去,由承包者种植、管护农作物,合作社负责集中管理和销售。这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但提高了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的积极性,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28日,合作社为全村1593人发放了股权红利70余万元。对于该村今年的扶贫工作,叶胜军表示,将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对接帮扶责任人,落实跟进各项帮扶措施,让土地“连连看”,农民“年年赚”。

村里土地得到合理利用,“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农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贫困户深有感触:“党的帮扶政策好,让土地‘生金’,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钱罐子’。”

“分红了,分红了……贫困户也能当‘股东’领分红,这笔分红的资金,既缓解了我们家当前的生活困难,也让我们一家人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5月24日,是神木市高家堡镇兴庄村山里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股民分红的日子,该村村委会院内人头攒动,贫困户何香莲拿着领到的分红金难掩心中的喜悦。据了解,此次分红仪式上,全村股民253人领到139340元分红金,其中包括贫困户8户12人,股金分红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产业扶贫带来的红利。

这也是神木市推行农村“三变”改革的缩影。这一天,在兴庄村村委会大院内,党旗迎风飘扬,分外鲜红。与何香莲一样,其他领到分红金的贫困户也反复掂量着手里的钱,大家高兴地说:“领到股金分红那一刻,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现在政策好,帮扶也到位,真是不怕缺能力,就怕不努力。”

“赶上了好时代,是咱老百姓最大的福气。”

“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脱贫致富还需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

绽放在贫困户脸上的笑容,映衬着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努力,展示出脱贫攻坚的决心。这些生动地诠释了神木“绣花”功夫治“穷根”带来的喜人变化,神木大山深处的不少贫困户“身份”也正在发生转变:从“土里刨食”的传统农民成为懂得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入股合作社分红成为股东,在帮扶企业打工,家门口就业,逐渐变为依靠种地挣“辛苦钱”、分红拿股金、打工挣薪金的新型农民。

无“业”不兴,无“业”不富,通过提升自我“造血”能力,神木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摘帽,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神木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

韩艳艳 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龙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