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苹果搞养殖,陕西米脂脱贫新路促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荣 时间:2019-10-25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为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生动讲述陕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推出“春风又拂面 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十月中旬,在陕西省榆林市的“千年古县”米脂,米脂县2019年消费扶贫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如期举行。榆林山地苹果品评推介会、趣味农事运动会、农耕文化体验、特色美食丰收宴、丰收节主题晚会……丰富多彩的丰收庆祝内容让活动现场成为一片热闹的海洋,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农民朋友参与。 与此同时,“春风又拂面 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采访团也走进了米脂县展开采访。在两天的采访中,采访团一行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用笔和镜头记录该县多个乡镇在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与成功经验。 10月16日,米脂县2019年消费扶贫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现场。贺冬鹏/摄 果业主导山地苹果撑起致富天 米脂县为貂蝉故里、闯王家乡,是陕北地区唯一荣获“中国千年古县”称号的县区,文化积淀深厚,“米脂婆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为大家所熟知。且米脂因“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农作物命名的县,农业特色鲜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米脂县现代农业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还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近年来,米脂围绕“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主导产业和以小米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015年以来,米脂县更是按照“果业主导、多业并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把山地苹果作为全县主导产业。截至目前,米脂发展山地苹果面积21万亩,建成县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园3.5万亩。 高空俯瞰,山地苹果园铺满山梁。杜旭涛/摄 采访期间,记者来到了米脂县高硷村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眼及所见的黄土高原梁峁之间,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散发的果香使人沉醉。这块成片绵延的500亩山地苹果园采用标准化建设,是米脂县山地苹果示范园之一。 记者见到合作社负责人姬桂玲时,她正在果园摘果,满满一筐果子色泽鲜艳,个大形正,咬一口下去质细汁多,口感脆甜,引得在场人士纷纷拿起苹果现场品尝起来,不住赞叹苹果酸甜适度,味道不错。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米脂,具有海拔高、土层厚、光照足、温差大等特点,符合苹果生长7项指标,是苹果最佳优生区,且所生果质硬度强,耐储藏和长途运输。种种优势条件可以预见米脂山地苹果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果园2020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将达到6000-7000斤,按市场价3元/斤计算,亩产值可达2万元。”姬桂玲告诉记者,她曾与丈夫打过工卖过煤,2012年返乡创业开始种植苹果树,并以一亩一年80元流转当地农户和村集体土地500亩,同时在政府项目资金补贴基础上投资400多万元进行了土地整理、水电路、保鲜库以及防雹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果农姬桂玲正在果园摘苹果。贺冬鹏/摄 姬桂玲说,良好的果品让米脂山地苹果市场未来可期,“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也带动了当地16户贫困户24人就业,入社和到园务工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加8000元以上,农民收入也随果园发展显著提高。 据了解,截至目前,米脂山地苹果种植涉及178个行政村,其中整村推进29个,已建成山地标准化果园638个,挂果面积8万亩,年产量达10.5万吨,产值5.4亿元,山地苹果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种植产业之一。 为契合农业产业布局,在本次农民丰收节大会上,米脂重点推介米脂山地苹果品牌。16日下午,榆林市山地苹果品评推介会在杜家石沟镇柳家坬村主会场举行,其中消费扶贫签约仪式是本次活动最大亮点,现场6家企业总计签约购买苹果243万公斤,总金额2230.2万元。 米脂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寒接受中国网丝路中国采访。贺冬鹏/摄 “米脂县抢抓苹果产业‘西进北扩’战略机遇,确立了‘果畜配套,标本兼治’的发展思路,种植业方面从政策引领、行政推动、技术服务、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山地苹果发展的‘全过程’着手,大力扶持山地苹果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米脂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寒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 2017年,米脂成为榆林市南六县首个农民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的县份;2018年,米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万元,其中农民人均果业收入3170元。高寒表示,预计到2020年末,米脂山地苹果种植面积将达25万亩,全部挂果后总产值实现25亿元,农民果业一项收入可超万元。家门口的产业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也铺就了米脂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 黑色养殖 双轮驱动推开致富门 小米、山地苹果等特色种植业是米脂县农民增收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米脂县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乡村致富边界,开始在养殖产业上“下功夫,做文章”。 随着近期猪肉价格涨价,米脂县杨家沟村在网络上火了一把。“要买这个村的黑毛土猪肉,需要第一书记批条子。”因为土猪出售需要第一书记签字批条,这则新闻让杨家沟的养猪产业进入公众视线。 杨家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特殊的地形地貌限制了该村发展,这个多年的贫困村如今通过“黑色养殖+红色旅游+绿色田园”三产联动的发展模式实现脱贫致富,摇身一变成为榆林市乡村振兴标杆村。 据最新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以前杨家沟总人口1453人中303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超五分之一的贫困人口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2016年人均纯收入只有6800元。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没有稳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农民生活以种地、打临工为主,年轻人大多选择离开家乡拖家带口外出打工是这片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乡村概貌。 上百头驴子成为杨家沟“黑色养殖”产业之一。贺冬鹏/摄 2017年,是杨家沟发生变化最重要的一年,那年驻村工作队进驻村庄开展帮扶脱贫攻坚。“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工作队发现村民们致贫原因是没有发展起主导产业,经讨论我们形成了‘黑色养殖+红色旅游’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杨家沟镇党委副书记姬斌告诉记者。 同年7月,扶贫工作队带领寺沟自然村先行先试,以养殖黑毛土猪为突破口,率先整合三部分资金,组建成立了米脂县第一个“村集体+贫困户+非贫困户”村集体控股的新型互助合作社——寺沟亨亨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以寺沟村集体为控股主体,24户贫困户以政府补助的5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参股成为股东,村内71户非贫困户自愿以现金入股,实现了整村全覆盖。”杨家沟村委会主任刘伟周表示,2018年第一次分红时户均分红4000元,今年二次分红户均分红2000元。 养猪产业成功后,杨家沟继续深化“三变”改革,2017年12月,杨家沟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并启动了“佳米驴”养殖基地建设工程,村民每户每年从中可以分红600元。 杨家沟革命旧址红色旅游景区内一角。贺冬鹏/摄 空中俯瞰杨家沟革命旧址红色旅游景区。杜旭涛/摄 “黑色养殖”让群众脱了贫,“红色旅游”则树立了该地特色文化品牌。基于历史资源,杨家沟做成了以“杨家沟革命旧址”为核心的陕北红色文化品牌。“杨家沟景区在2018年陕北过大年期间,日均游客超万人,已成为陕北地区热门景区之一,资源优势正向经济优势转化。”姬斌表示。 相比以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如今养殖产业和旅游资源富集的杨家沟已经发生了巨变,从一个没有生机的贫困村到整村脱贫致富,农民的日子过红火了,乡村也逐渐有了人气和活力。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自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米脂县从传统小米到种植山地苹果,从养猪养驴到红色旅游,全面布局之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脱贫与振兴宏图正在这片黄土地上渐次展开。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