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大学子调研关中麦作文化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蒲雨萌 俞又丹 邢达云 时间:2025-08-13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蒲雨萌 俞又丹 邢达云)为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关中麦作文化的紧密联系,引导青年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文明根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12名师生近日奔赴陕西关中地区的杨凌、宝鸡、西安、铜川四地开展主题调研。团队通过深度访谈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传统技艺、探访文化场馆,探寻麦作文明在现代非遗中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溯源:黄土沃野的千年农耕记忆 实践团首站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探寻关中麦作文化根基。馆内珍藏的汉代铁犁模型、碳化麦粒以及《诗经》“贻我来牟”的文献记载,讲述着小麦自周代起在关中大地生根的悠久历史。后稷教稼场景再现了周代农耕启蒙,展现了小麦从外来作物演变为关中主粮的文明融合历程。 团队参观杨凌示范区教稼园 在杨凌宁莉餐厅,省级非遗蘸水面传承人赵军朋向队员们展示了精湛技艺:选用西农培育的“小偃22”高筋面粉,严格遵循“三根二两”的古法标准,经过和面、醒发、搓条、刷油防粘、擀制成裤带宽面等工序,最终呈现“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的关中风味。队员邢达云感触颇深:“一碗蘸水面,半部耕耘史。从先民的石斧耕作到现代的‘小偃22’良种,小麦早已融入关中文化的血脉。” 对话:非遗技艺中的麦作印记 木版年画刻农时:在宝鸡凤翔田家庄镇南小里村,国家级非遗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伟伟,向实践团展示了经典作品“男十忙”系列年画。这些年画生动刻画了从春耕犁地到秋收扬场的麦作全过程。邰伟伟阐释道:“年画不仅是艺术,更是民俗的载体。关中麦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年画则记录了农耕的智慧。”他坚持传统的粗线艳色风格,并融入谐音等现代元素,呼吁年轻人通过微课程等方式传播这门艺术。 拜访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伟伟 草编技艺系乡情:凤翔草编省级传承人杨全省,被誉为“麦秆魔术师”。实践团在他的工作室体验了麦秆剖、刮、煮、晒等工序,其创作的草编生肖挂件和“阖家团圆”作品,体现了物尽其用的生活智慧。杨全省强调:“草编的根就扎在麦地里,扎在日常生活中。”他创新的星座草编系列带动了村民就业,让麦秆变成了“金秆”,展现了非遗回归生活的活力。 拜访凤翔草编传承人杨全省 实践团与苗春生师徒合影 面塑泥塑塑精神:在铜川,耀州面塑传承人崔百来以《五谷丰登》作品表达丰收的祈愿,也坦言面塑易开裂的保存难题。长安泥塑传承人苗春生则以黄土人偶作品《麦收》,凝练地表现了关中“脚踏实地”的精神内核。苗春生指出:“不上色的泥塑更能体现关中人本真的性格,但材料的运输难题限制了传播。”其徒弟胡振波致力于发展泥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内核:麦作文明孕育的精神力量 在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市政协常委辛国炜教授为实践团揭示了麦作精神的两方面:“物质上,小麦是生存的根基;精神上,漫长的生长周期塑造了关中人朴实、坚韧的性格。”这种精神深深烙印在非遗之中——婚嫁花馍象征圆满,草编挂件寄托对丰收的期盼,木版年画忠实记录着农事节律。 团队在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对话辛国炜教授 带队老师蒲雨萌总结道:“非遗的活态传承需要‘守正创新’并重。杨全省转型草编文创、邰伟伟坚守传统色彩、赵军朋遵循‘三根二两’古法分量,都是成功的范例。” 赋能:青春智慧守护文明根脉 实践团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民俗博物馆的文物中,发现了战国谷纹璧对农耕的祈愿、汉代铁犁对耕作方式的革新,这些与非遗技艺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队员李代起在实践后深有体会:“从半坡的石斧到草编的绞丝技法,麦作文明是非遗的土壤,非遗则是其精神的载体。”团队已全程拍摄记录实践过程并制作了非遗推介片。后续,他们将结合农科专业优势,聚焦非遗材料保存、技艺数字化等领域,探索解决方案,助力“三农”发展。 团队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团队参观宝鸡民俗博物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以青年视角,深入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非遗传承的紧密联系,生动践行了学校“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校训精神。非遗传承人坚守内核、勇于创新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树立了榜样。每一粒饱满的麦穗,都沉淀着关中大地俯仰天地的生命哲学。非遗的璀璨新生,正等待着青年一代去续写。(供图:含情麦脉实践团) 编辑:文平 责编:王越美 终审:赵梓希上一篇: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走进澄城尧头窑 助力非遗传承与文化自信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