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校园 >

西安高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乡村

让普通话普及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何超锋 时间:2025-07-24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何超锋)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7月12日起,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言蹊乡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从西安出发,走进了商洛市镇安县茅坪回族镇。至7月28日,这支特殊的“文化小分队”,在持续的乡野实践中,以身体力行的“语言之力”助力乡村文明建设。

记者7月23日采访了解到,“言蹊乡韵”团队由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的32名,来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三个专业的师生组成。该项实践活动入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团中央青年发展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图片4:“言蹊乡韵”实践团队活动合影).jpg

“言蹊乡韵”实践团队活动合影

“乡村振兴,语言先行。如何让普通话这把‘金钥匙’真正打开村民融入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大门?实践团队通过深度走访和问卷调研,精准捕捉村民语言需求‘痛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带队教师王彩旭告诉记者,在此次实践活动前期,师生们通过广泛调研,发现乡村村民们对‘语言知识’的渴求,主要集中在提升交流能力、理解政策文件、助力子女教育等领域。

因此,针对这些核心诉求,团队采取“精准滴灌”策略,精心编制普通话与方言对照表,内容紧密对接村民生活实际,确保让语言科普在村民中“学得会、用得上、见实效”。

创新教学,破解乡音与普通话的“转换码”——为确保培训效果最大化,团队通过“分组教学、场景浸润”的形式,深入村民中间,聚焦核心生活场景词汇,通过方言与普通话对照释义、词义解析等方式,指导村民准确朗读并熟练运用,“村民们对我们的到来很是欢迎,他们积极参与,互相纠正发音,为激发持续学习热情,团队还巧妙设置互动环节,对积极参与、表现优异的村民奖励雨衣等实用物品。一时间,广场上,跟读声、问答声此起彼伏,一座座沟通的桥梁在轻松氛围中悄然架设。”王彩旭说。


(图片5:“言蹊乡韵”实践团队在给村民讲解普通话宣传手册).jpg

“言蹊乡韵”实践团队在给村民讲解普通话宣传手册

在乡野实践中,破解乡音与普通话的“转换密码”,通过多向融合,培育文明“新风尚”——师生们在和村民们的持续互动中,还发现,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传播现代文明理念、改善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团队因此将“推普”与卫生健康知识宣讲紧密结合,在村民们初步掌握相关普通话表达的基础上,围绕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有效管控、厕所卫生清理等议题,用清晰、通俗的普通话进行政策解析和知识普及。

“宣讲内容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习俗,确保知识传播的适用性与接受度,让我们这一走进乡村的普通话普及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反响。”王彩旭介绍,近年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依托陕西省中华经典诵写基地,开展了多元丰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组织师生,创新形式,以所教、所学、所长,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王彩旭说。


编辑:文平           责编:林夕           终审:赵梓希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