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出土“永巷之印”封泥 墓主与当时后宫关系密切 西汉帝陵考古首次发掘霸陵祔葬墓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时间:2025-01-08

9e98bada301e25b8149669b8fb4713e9.jpeg

“永巷之印”封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霸陵祔葬墓的发掘在西汉帝陵考古工作中尚属首次,从墓葬规模和墓道内设立‘外藏’的形制来看,其级别至少为列侯级。墓主人名字叫‘魏婴’,尽管未见于文献记载,但从出土的‘永巷之印’封泥可知其与西汉后宫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排除其为汉文帝嫔妃的可能性。”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曹龙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汉文帝霸陵祔葬墓相关考古成果丰富,确定了霸陵陵区内的遗迹类型及时代,明晰了陵园内祔葬墓的基本性质,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积累了科学翔实的基础资料。

霸陵祔葬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刘家坡村北200米处,在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之间,西距文帝陵约400米,东距窦皇后陵约300米。2021年12月至2024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汉陵考古队,对陵园内的祔葬墓进行发掘。墓葬所在区域地貌整体西高东低,因早年平整土地等因素,墓葬原始开口不存,耕土层下暴露出遗迹现象。经现场布方、逐层清理可知,该祔葬墓为带有一条墓道的竖穴土圹墓,平面呈甲字形,东西向,无封土,由墓道、墓道内外藏坑、墓室三部分组成,总长56.5米。

墓道位于墓室东侧,为梯形斜坡结构,墓道底侧有一层厚0.03米的踩踏面,其上存在车辙痕迹。

放置陪葬品的外藏坑位于墓道西段,紧临墓室。坑体平面呈长条形,东西向。坑内填土为五花夯土,由上棚木、侧枋木等组成木椁结构。由于祔葬墓墓室及填土塌陷,致使外藏椁整体向西侧沉降呈东高西低的保存状态。外藏坑内可依据埋葬内涵分为东西两大区块,其中西部靠近墓室处出土兽骨、木炭、陶灶、陶罐及铁器残件,另发现彩绘塑衣式陶女俑10件,高约23厘米。其东侧三分之二坑体区域,主要埋藏明器木车马8辆,出土车軎、盖弓帽、达常、衡末、马衔镳、马络饰等车马小件。此外,外藏坑内发现约17件着衣式彩绘骑马俑,部分陶俑配有铁剑、铜镞、铁戟等武器。

墓室平面大致是方形,内有木椁结构。木椁内又可以大致分出两处木结构厢式空间。漆木箱范围内出土钱币、陶仓、铜器残片、砺石、铜殳、铁器、琴轸等,另发现残留小席纹痕迹。木椁中东部还发现漆器(皮)、陶仓、陶罐、塑衣式陶乐舞俑、侍女俑、铜器构件、玉器、印章、封泥等大量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因为盗扰严重,墓主尸骨保存极差,仅有残碎的骨渣,埋葬方式无法获知。

据了解,先秦、秦汉历史文献中屡次出现的“祔葬”墓,是指基于血缘、婚姻及人身依附关系埋葬在祖、父、夫、主陵园及墓园附近的墓葬。因此,考古专家将西汉帝陵陵园内除帝后陵之外的墓葬均称为祔葬墓。本次发现的祔葬墓,墓主身份的确认还要进一步研究,但墓中出现的“永巷之印”封泥,表明墓主可能来自永巷(西汉前期后宫的管理机构),也有可能这部分随葬品来自永巷,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墓主人和西汉后宫关系密切。(西安晚报)


编辑:林夕

上一篇:泾阳小徐村战国秦墓出土大量陶文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