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西安西郊发掘1200余座墓葬 隋唐时期墓葬考古取得重要发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梁飞燕 时间:2023-06-28


M15康比比墓甬道口西壁人物图

曹僧度墓胡人牵马俑组合(M198:9、23)

陈家家墓地出土乐俑组合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6月26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西安西郊考古新发现。2021年至2022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西郊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村、陈家寨和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等地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此次发掘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西安西郊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金到明清各期墓葬的演变序列,尤以隋唐时期墓葬考古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发现和认识。
  两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陈家寨墓地共计清理北朝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581座和金代墓葬2座,出土文物约有1500余件组。这些墓葬跨越近500年的历史时期,是目前关中地区发掘这一时期中小型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是探讨北朝隋唐以来长安城居民居葬关系的重要实例。
  此次考古发掘,尤以发现的一批隋代小型墓葬较为重要。之前学界对于小型隋墓葬制葬俗和空间分布等研究不甚明晰,此次发现,为厘清隋唐之际中小型墓葬的演变规律与葬制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唐代宫人墓地墓主多为20到30岁年轻女性
  三民墓地发掘西晋至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280余座,其中唐代宫人墓地为本次考古重要收获,共计57座。墓葬皆属直线形土洞墓,墓道为斜坡底,墓室空间狭促低矮,仅可容棺。墓葬均为单人葬,墓主仰身直肢葬,头向南。随葬品以陶罐、壶为主,部分墓葬见有贝壳、铜镜、玉石饰品和黛板等女性妆扮用品。
  专家介绍,根据此次发掘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分析,这些墓葬属唐代初期。经鉴定,20座人骨保存较好的墓葬墓主均为20—30岁的年轻女性。这批墓葬形制与葬俗一致,排列有序,显然是经过严谨规划。此次发掘首次发现了唐代宫人墓地东兆沟,明确了墓葬排列方式,进一步确定了宫人墓地的分布范围及其埋葬序列。
  宫人墓东部发掘4座唐宫廷内侍墓葬,表明这里也是唐代宦官的葬地,并且以开元前的宦官为主,生前居住于长安城内西北坊。晚期随着政治中心向大明宫转移,宦官也更多地选择居住在离大明宫更近的长安城内东北坊,按照就近埋葬的原则,卒后埋在了东郊浐灞一带。
  此外,还发现10余处唐代小型兆沟墓园,墓园内多分布有带一至三个天井的长斜坡墓道土洞墓,印证了唐代文献关于墓田制度曾施行于低级别官吏及庶人墓葬的记载,完善了关中地区唐代墓田制度的序列。
  发现唐长安城西郊目前最早壁画墓,墓主或为粟特人
  贺家墓地发现一座长斜坡墓道双天井砖室壁画墓,总长不足15米、深3.3米,使用石封门,甬道及墓室绘制壁画。根据墓志铭记载,墓主康比比,或为粟特人,葬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这是唐长安城西郊目前发现最早壁画墓。墓室东壁的乐舞场景清新悠闲,各人物间的排布错落有致,正中欣赏乐舞的胡人女性形象极有可能为墓主人,在以往的唐墓壁画中少见。
  据考古专家介绍,该墓葬出土随葬品43件(组),主要以彩绘陶俑为主,其中天王俑脚踏5只小鬼,造型复杂,胡人俑肌肉紧绷,齿舌毕现,堪称精品。值得注意的是,关中地区开元前期壁画墓发现极少,学界对于这一时期壁画布局不甚了解,该墓部分壁画内容同期少见,分布位置特殊,体现出玄宗规范丧葬制度之前壁画存在的多样性,为神龙至开元晚期唐墓壁画的演变提供了实证资料。
  西安西郊的田野考古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西安市工业化布局与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国家和省市级多家文博机构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70年间发掘历史时期墓葬已逾两千座。西安西郊主要以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为主,从墓主身份看,可以概括为“一个主体,三个特殊”的隋唐长安城居民葬地特征,即:以城西庶民小型墓葬为主体,以宫人墓、宦官墓和番人墓三个特殊人群为特色,兼有中低阶武官墓葬。

编辑:晓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