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陕西文物探探探第21期 陕北史前遗址石峁会是谁的城?

来源:华商报 作者:马虎振 张杰 时间:2020-11-26

这是一个三次入选“六大”考古新发现、两次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史前遗址;这是一座文献中没有记载,却拥有金字塔般建筑、包含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址核心区域已具备早期宫城性质。位于陕北神木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石峁遗址,究竟会是谁的城?

近日,“陕西文物探探探”走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陈列室,邀请石峁遗址考古队副队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通过视频直播为127万人次网友讲述了石峁遗址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以及由此对中国史前文明的思考。

A.石峁遗址是如何发现的?

1958年全国文物普查发现

时代比夏代要早几百年

邵晶介绍,国人对石峁遗址的关注可追溯到大概一百年前,那时国内报纸上就有一些初步的相关记载:“在神木高家堡一带有个遗址,可能和匈奴女王有关。”但那时对石峁遗址的性质和年代都有一些误判。

石峁遗址真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应该是1958年首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我们在档案管理部门找到了1958年关于石峁的最原始记录。当时的调查者已经有了一些较准确的认识,比如知道石峁是有城的,此外当时的记载中说到了石峁遗址的年代大概是龙山时代。”

邵晶说:“一般我们把夏商周之前都叫史前。石峁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具体来说,就是史前的晚期和夏商周交界的时间点。根据碳14测年,石峁城使用的年代大概是4300年前到3800年前,大概延续四五百年时间。而夏商周断代工程得出的夏代最早年代大概是4000年前左右,石峁出现的年代比夏代要早,发达的年代和夏代有非常大的重合性,所以就显得更加重要。”

B.石峁遗址有多大?

内外城加起来有400万㎡

相当于5.6个故宫大

当天,邵晶在直播中介绍,石峁城的城垣分布是他们多年来取得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果。

从图上可以看到,石峁遗址西南方向有一条在陕北地区很大的河流叫秃尾河,这是黄河的一级支流。秃尾河的东边有一个古代城垣,这是明长城边上的一个军事堡垒,叫高家堡,再往山上走就是石峁城。非常有意思的是,五六百年前的明代城堡和4000多年前石峁的都城,选址都在秃尾河沿岸。“所以我们经常会半开玩笑地说,秃尾河是石峁城和石峁人的母亲河”。

石峁城是由外城、内城、皇城台三重城垣构成,核心位置是皇城台。皇城台四周被内城的城墙围绕,内城面积大概是210万平方米。内城东南侧是石峁外城,大概是190万平方米。两者加起来,石峁城的面积是400万平方米,也就是4平方公里,相当于5.6个故宫的占地面积。

其实,在石峁城外围还有一些别的点,比如樊庄子哨所。“所以说,石峁遗址和石峁城址是两个概念,这就相当于人们说西安市和西安城是两个概念一样。”

“2012-2013年,我们对外城东门址进行了发掘,门址在整个石峁城的东北角,距离皇城台的直线距离大概有1.2公里,当时没想到4000年前的古人能做出这么大的一个城门。有很多人写过文章,这个门有‘华夏第一门’的说法。”

C.皇城台是个啥建筑?

是石峁遗址宫城区

是用石头砌筑起来的台城

在考古院陈列室入口处有一幅皇城台巨幅照片。

邵晶介绍,皇城台的考古发掘是在2016年。皇城台在石峁城址的中部偏西,只有东侧偏南的一个入口,其他三面都是深沟,不能攀登。“皇城台应该是当时的核心区域,或者可以叫它宫城区域,是当时最高等级的人、最高等级的建筑、最高等级的物品所在的地方。”

邵晶说,“皇城台的‘皇’字,是为了表达它的高大巍峨,并不一定表达别的意思。它是利用自然高地,在小山包四周用石头一层一层砌筑起来的台城,是皇城台最外围的石头墙。这些石头墙是层阶状的,上面有等距离分布的纴木孔洞,里面还有当年修筑墙体时放置的柏木。这些纴木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浇筑混凝土墙在里面放钢筋。可见修建皇城台非常不容易,用了大量土石和木头。”

邵晶介绍,在皇城台东侧偏南位置,石峁先民们修了一个大型门址,其最外围是两道南北平行的石头墙,构成了一个长方形广场,面积超过了2000平方米。而这样的广场在内城东北和外城东北都没有发现。邵晶认为,皇城台门址的作用相当于午门,也就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

广场里面是一个U形的石头墙。邵晶说:“这个石头墙,把它说小了,就和关中人家院门口的照壁一样;说大了,它就是古代防御设施中的瓮城原型。”在石头墙两侧,南北对称有两个墩台,应该是当时站岗放哨的地方。

穿过U形石头墙也就是外瓮城之后,能看到的是坡度为三四十度的登上皇城台的一条路,路上全是平整的石板,非常漂亮。穿过这条路,蜿蜒曲折要走十几分钟,才能登上皇城台顶。

大台基:邵晶介绍,皇城台石雕出土最主要的遗迹,考古人员把它叫大台基。“这是一个很客观的命名,它的性质应该就是高等级建筑的台基。在这面墙上有非常多的还在墙上砌筑着的石雕。”其中最让人吃惊的一类石雕画幅非常大。除了砌筑在墙上,还有另外一类是依然在4000年前的地面上矗立着的圆柱体石雕。其中一个地面以上的高度大概有一米,圆柱体两面上雕出了对称的神面。有研究者认为,这个石雕已经具有“图腾柱”的性质。

藏玉于石:一张照片显示,两块玉钺就放置在土墙里。邵晶介绍,这是靠着皇城台外瓮城放置的两件玉钺,一直原位放置着,直到两三年前把它发掘出来的时候还是那个样子,反映了石峁人“藏玉于石”的观念。

D.发现了哪些重要文物?

陶鹰、石雕、乐器、骨针

燧石玛瑙箭头、壁画……

石峁考古除发现了城址,还发现了哪些重要的文物?邵晶介绍,考古院陈列室陈列的石峁文物不是很多,但件件都是有代表性的。

陶器:首先看到的是一组陶器。邵晶说,这些陶器是4000年前石峁人的日用陶器,它们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陶鬲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炊具。其他几个陶器是当时使用的盛器,用来装水、装粮食等。至于石峁人所吃的粮食,以小米和糜子为主。

展陈的陶鹰虽不完整,但姿态活灵活现。邵晶介绍,这些陶鹰是被遗弃在遗址中的,所以全都是碎的,考古人员一点一点把它们拼对了起来。皇城台上废弃的陶器残片非常多,考古人员用30升左右的箱子装陶片,发掘两三年后大概积累了3000箱。“这样的陶鹰,我们在这几年找到了20多件。这件算是比较小的,有65厘米高,大的超过了1.2米、1.3米。”邵晶分析说,陶鹰是一种高等级器物无疑,它们很可能摆在皇城台上的一处宗庙,或是非常重要的集会地。

石雕:陈列的文物中,一块长条形的石雕中间是一个神面,两侧是对称的两只老虎,老虎身上的条纹、牙齿,都可以看得到。另一块石头的侧面雕了一个椭圆形人脸,表情稳重沉敛,有些神秘。

乐器:“在皇城台上还发现了好几种乐器。”邵晶介绍,陈列的有三件,分别为陶制球哨、骨制口簧、骨制管哨。其中,球哨直径不到两厘米,表面上有一到三个穿孔。“做了实验可以吹响。”口簧是骨制的,和人口唇差不多大小。管哨则是用大型禽类的掌骨做成的,圆柱中空,也可以吹得响。

玉器:邵晶介绍,这些玉器绝大部分和墙有关,是在那些倾斜的、倒塌的石头墙里进行清理时发现的。石峁玉器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点,比如以片状为主,不论是玉钺、还是牙璋,都是没有纹饰的薄片状的玉器。其中牙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玉器,代表的是男性权力和王权。石峁的牙璋也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一批牙璋。此外也有一些贴近生活贴近美的东西,比如玉制的小卧兔,耳朵竖起来趴着,非常漂亮。

箭头:在玉器旁边陈列着几件很小的文物——用燧石玛瑙制的箭头。邵晶特别提醒,“这在那个年代可是高科技,相当于穿甲弹”。那时候最厉害的武器是弓箭,箭头绝大部分是用骨头做的,但这种用燧石玛瑙做的箭头,硬度可达到7度以上。

骨针:展陈的一串骨针用线穿在一起,旁边还有用来装骨针的骨制的针筒。邵晶介绍,这些骨针是皇城台考古发现数量最多的一类文物,目前已发现了17000多枚。在皇城台上,可能存在着一个以制作骨针为主的大型骨器制作作坊,相当于一个“国营工厂”。通过显微观察,可以看到大部分骨针没用过。这些针孔直径最细的只有0.4毫米,而人类头发直径最粗的是0.7毫米。

壁画:陈列的文物中还有令人赞叹的4000年前的壁画,上面可以看到清晰的几何图案。邵晶介绍,这块壁画来自于外城东门址,皇城台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壁画。能用壁画的房子,肯定不是一般人住的房子。

E.石峁城是什么性质?

曾对尧都陶寺遗址造成巨大冲击致“改朝换代”

邵晶介绍,在对石峁城遗址进行发掘研究的同时,考古人员对石峁周边的府谷寨山遗址、靖边庙梁遗址也做了大量考古调查工作。

“府谷寨山遗址面积是60万平方米左右,等级比石峁低,但同时又是它所在河流上最大的遗址。在这个遗址,我们对一片4000多年前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殉人、葬具,还有壁龛。20多座墓葬基本可划分成四个等级:最高等级的墓葬会用女性殉葬,会在壁龛里面放一组完整的陶器做的明器,身上还会装饰一些玉器。而最低等级的连棺材都没有,就是掏个坑把人放下去。明显已经有了等级之分。”

据了解,前些年在对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5个头骨坑,坑中的头骨数量从7个到24个不等,头骨主人多为年轻女性,部分头骨还留有明显的砍斩痕迹,有的枕骨和下颌部位还有灼烧过的迹象。这些集中发现的头骨坑很可能与城墙修建时的奠基或祭祀活动有关。

邵晶说,这种现象给人的感觉确实比较残忍,但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不算特别少。“对于石峁用人头做奠基的现象,我们做了多学科研究。比如说,我们知道被砍掉头颅去做奠基的这些年轻女性不是石峁人。经过碳十四同位素的鉴定,这些人可能来自于河北北部一带。一个什么样的部族或势力,能把这么远距离的别的部族的人抓过来把头砍掉,奠基在自己的城墙下?最好的解释是发生战争了。由此可见,石峁的综合国力非常强大,它可以对很远的地方发动战争。”

邵晶说,其实玉器、陶鹰、石雕、口簧这些东西就是石峁城完美的注角,它们不是一般的遗址能有的,所以石峁城首先是一个等级非常高的4000年前的都邑性城市。“在石峁所在的陕北地区,包括山西北部、内蒙古中南部,也就是河套地区,存在着很多和石峁一样的石头城,而石峁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大概二三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北方这么一个区域内,4000多年前可能存在着一个古国,这个古国的首都就是石峁。这在学术界基本达成了公认和共识。”

“那么接下来人们可能又要问,石峁到底是谁的城?作为石峁考古发掘团队,我们目前没有证据说它是谁的城。但汉代文献有记载,石峁所在的陕西北部是黄帝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域。2000多年前的古人认为,黄帝确实在那里活动和生活过,而且最终也有可能就葬在那里。”

邵晶说,目前学术界讨论最多的石峁和陶寺的关系。山西的陶寺遗址在国务院的发布的消息中认为是尧都,也就是传说中尧帝的都邑。那么,石峁和陶寺到底是什么关系?“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石峁遗址对陶寺遗址的中晚期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可能起到了改朝换代的作用。既然说陶寺是尧都,石峁有能力去在尧都那里搞破坏,那么石峁又会是什么样的文明?无论正面讲、反面讲,都离不开石峁对中华文明和中国国家起源非常重大的意义。”  


编辑:小树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