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要道斜峪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魏安运 田保才 时间:2020-11-27
斜峪关,在中国的地图上看不到它的位置 ,在陕西岐山行政区划图上也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这点小地方虽然不起眼 ,但它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世代流传,在当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当老人给孩童讲述它的有关传说时,个个眼睛瞪得像铜铃,人人听得津津有味,好似天方夜谭。特别是《三国演义》影视剧上映以来,斜峪关这个地方更是名声大噪,驰名中外。 今年立秋后的一天,我们头顶蓝天白云,足涉绿水青山,慕名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浑斜峪关,险峻古栈道,滔滔石头河。百闻不如一见,它的雄伟风姿真是名不虚传。我们在当地走访、考究史迹、观赏实景、查阅有关它的史料,使人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斜峪关,属秦岭七十二峪之一,亦为太白八景之一。位于秦岭北麓、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五丈原东南三公里处,岐山、眉县、太白三县交界于此,是古褒斜道的北口,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东临磨石沟,西连棋盘山,中为一喇叭豁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宋朝苏轼当年西行至此,惊呼感叹,留下了“南望斜峪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的华美诗篇。三国时期,诸葛亮率蜀军几次北伐,多取道于褒斜古道,与魏军大战于渭水之滨。金戈铁马斜峪关,秋风萧瑟五丈原,演绎几多悲壮传说,储留千古风尘遗迹。 我们站在斜峪关出口,向北瞭望,有一条河。它叫石头河,因河床堆满大大小小的石头而得名。大者如盘,小的如斗。登高远眺,河床蜿蜓,银光闪烁,澄似白练。夏秋时节,雷雨频发,山洪泛滥,河水暴涨,惊涛拍岸,悬沙走石,急如飞电,势如万马奔腾。站在岸边,不闻水声,但见乱石翻滚,只听石击轰鸣,犹如闷雷动地而来,令人震撼。 石头河发祥于秦岭太白山和鳌山,全长77.5公里,其中峪口以上62.5公里,峪口以下15公里。上游名桃川河,沿途纳五里峡、大蹇沟、沙沟、鹿台沟、后河、白云峡、三岔峡、吉利沟、蹇沟诸水汇入一体,形成大河。下游则出峪口后向北沿常家庄、落星堡、新军营、郑家磨、柳家庄、孔塔寺、化明一路前行,最后在新庄村汇入渭河。 我们慢步斜峪关,从峪口吹来的山风,顿时风干了汗流夹背的湿衣,始觉凉爽惬意,但见因石头河相隔,斜峪关被分为两半:石头河东岸为东关,属眉县管辖、西岸称西关,属岐山县管辖。 东关是眉县集镇斜峪村。原有一个古城堡,早已毁于战火。仅剩一点残垣断壁。一条南北向约300米长、5米宽的街道,两旁店铺、货位摊点,是周围乡亲们采购油盐酱醋茶等日用百货的集市和山货集散地。特别是到了金秋季节,三三两两的山民在街旁随便找块空地,将采摘的野生毛栗子,山核桃、五味子等山货特产铺摆开来,货真味鲜,价廉物美,不到晌午,便售卖一空。 西关是岐山县原落星乡政府所在地,现已撤乡并入蔡家坡镇。设乡之前,西关比东关就冷清了许多,廖廖十几户人家。但西关古时为三国驿站,经落星堡直通历史名地五丈原,更具神秘色彩。 据史料记载: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驻军五丈原,与渭河北岸的魏相司马懿对垒作战,相持百余日无果。蜀先锋魏延急报军情,鲁莽闯帐,携风袭灯,致星坠孔明驾鹤。蜀军为防魏帅司马懿追杀,封锁诸葛亮病逝的消息,抬丧从五丈原经落星湾、斜峪关沿褒斜道一路悄然退却,秘而不宣,至汉中勉县定军山方对外发丧,霎时风鸣水咽,蜀军齐悲。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憾。斜峪西关便成为千年褒斜道最北的驿站。 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大多登上五丈原向南始发,沿谷顺壑,经过落星湾,进入斜峪关,亲历古栈道,寻踪访古,捕捉诸葛亮当年出征的蛛丝马迹。 在关口石头河滩上我们惊讶的看到三块巨石,观其形状,使人振奋不已,真是鬼斧神工,天公雕刻,大自然赐给的美丽杰作,这三块巨石人们称它:将军石、卧虎石和鸡冠石,被誉为“斜峪关三宝”。 爬上关口东侧温家山俯瞰:将军石俨然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傲然挺立,又像一把宝剑刺破青天锷未残。传说当年五虎上将赵云在此插抢栓马,故得此名。用目环视:西关还有蜀军招兵买马的插旗台和石墩、石头河东岸的万亩稻田传说是当年蜀军开垦的军用水田、斜峪关上游的青峰山有当年蜀军的养马场等遗迹。 河床中央一巨大天然石虎,雄居于一池潭水旁,虎视眈眈,气势凛然,给斜峪关平添了几份威严。临近拦河石坝东闸口的鸡冠石,则成金鸡独立状,憨态可掬,老一辈人称此为神鸡,一鸣三县。 每遇洪灾来袭前,便有神鸡预警,助乡亲们化险为夷。据说,这三块石头是镇邪三宝,千百年来,爆发过无数次山洪,不管有多汹涌,多肆虐都没有淹没过他们。难怪每逢汛期来临前,这三块宝石上缠满了很多红布条,寄托着山里山外乡亲们虔诚的平安祈福。 鸡冠石旁,有一横亘东西关的拦河石坝,是1935年由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率泾洛工程局在梅公渠旧址上修建而成。石坝长约300米,上下落差6米,全部由石匠就地精选河石打制铺砌,灰浆灌缝,坚实而平整。 若逢汛期,那拦河石坝落差形成的瀑布气势磅礴,震撼而壮观。而在平时水弱时,水落如帘,来往于东、西关的村民则挽起裤腿光着脚从坝面涉水而过,也常有顽童于坝面上追逐嬉闹,不管不顾,水珠四溅,惹得肩挑背驮山货的大人们嗔怒。 拦河石坝两端各有一个渠闸。东关渠闸在下游500米处,分成两个干渠,分别浇灌着岐山县的安乐乡和眉县几个乡的数万亩良田。 西关渠闸的水则经过落星湾人工凿造的盘山西干渠缓缓北上,引水至120米高的千古旱原,滋润着12 平方公里的五丈原。这就是1958年人工修建的闻名全国的五丈原引水工程,是建国初期水利建设的一个奇迹。曾受到国务院嘉奖,当时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奖状,这面奖牌至今收藏在岐山县档案馆。从此,五丈原结束了“天旱三尺干,刮风起黄烟,用水还比吃油难,有女不嫁五丈原”苦难历史。 80、90年代,国家多次投资拨款将50年代人工修建的道盘山引水土石渠道改造加宽成混凝土U型渠道,在五丈原上修建了大型水厂,为岐山县渭河以南的乡村和驻岐厂矿企业供水。五丈原得水赐福,因水而兴,有水变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小康之路。 斜峪关的历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又被重彩浓墨书写了一笔。来此岐山、眉县、周至、扶风、武功、兴平、咸阳等地县上万民工,与陕西省水电工程局近千名技术人员和职工驻扎在斜峪关和石头河两岸大干苦干,修建了亚洲第一高:粘土心墙土石坝——石头河水库。 当时,是计划经济,大集体年代,各县抽调民工均为年轻精壮的基干民兵,以民兵团称谓,下设营、连、排、班,管理体制沿袭部队作派,营房内外,红旗列列,黑板报、宣传栏、墙体、横幅上写满了大干快上、战天斗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大干苦干加巧干、敢叫日月换新天等热血沸腾的标语口号,偌大的工地,红旗招展,人如潮涌,锤钎撞击,风抢钻掘,推土机轰鸣,渣土车穿梭,以及抬石打夯的号子声,构成了修建大坝工程中最动听的交响乐。 在那年月,人们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苦,建设者们住在芦苇、油毡搭建的土坯工棚,睡的是稻草地铺,吃的是咸菜稀饭窝窝头,十天半月吃一顿臊子面或带点荤腥炒菜的米饭就像似过年,兴奋得把碗盆敲得砰砰响。 为何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人们却豪情满怀,激情飞扬,乐观向上,不讲报酬,乐于奉献。正是因为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有坚定的信仰,有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凝聚起了万民的心,人们大公无私,甘于奉献,众志成城,创造出了这一人间奇迹。 石头河水库从1969年开始筹建,1971年7月成立石头河工程指挥部,1976年9月26日截流,1980年11月9日封堵导流洞开始蓄水,到1982年11月,历时13载,渗透着万民建设者心血汗水的高114米,长590米,顶宽10米,库容1.5亿立方米的大坝终于建成。 站立石头河大坝,放眼向北望去:石头河东西三条干渠,一条似蛟龙向西北沿山盘旋到五丈原上。一条向北、一条向东北多台阶跳跃而下至关中川道。原上原下的田野里,斗、分、引渠道密如织网,土地划成方,道路宽又广 ,林荫成两行,清水地边流,田园禾苗壮,好一派水花天地。 建造石头河水库的初衷为农业灌溉,兼发电防洪,未料建成不久已赋予了新的使命,如今已为关中四城市西安、咸阳、杨凌、宝鸡居民提供饮水服务。 当年参与石头河水库工程建设的农民,他们都是无偿投劳,现在大都已年老八十,他们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日益发达强盛,无怨无悔。值得称道的是,为了保护水源地,原本拟建斜峪关旅游风景区计划嘎然而止,旅游资源让位于水资源、生态保护,体现了斜峪关人的豁达高风。 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发祥于秦岭水源的石头河水库清清凌凌、无任何污染、质量上乘的饮用水流进千家万户,滋润城市居民心田时,我想他们不仅脸上绽放笑容,也一定心存感激,对石头河水库的建设者们充满敬意。 悠悠斜峪关,昔日诸葛在此留遗憾,今日造福人民美名传。年年岁岁,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承载历史,发祥文明,惠及民生,生生不息。 如今,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此地,或踏青春游,或沐风赏秋,或寻古追忆,面对千年古关,仰视百丈水库大坝,观看三大宝石,近听石头河波涛,都会见景触情,生发感叹,无论引吭高歌,无论意绪绵绵,坐卧随心,悉听尊便,心远思长,归去来兮不尽感慨。 2020年8月10日 作者简介: 魏安运,生于1956年12月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人,转业军人。已退休。先后在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摄影作品300多篇(幅),散见于搜狐、新浪、铁道兵战友网站等。 田保才,生于1955年11月,中共党员,政工师,陕西省宝鸡市劳动模范。曾任岐山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岐山县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已退休。曾为多家新闻单位通讯员,曾为岐山电视台电视节目评审员。在各报刊发表3000多篇。多次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表彰奖励。 《汉中褒斜道》 镜心 设色纸本 罗铭(1912~1998) 编辑:金苗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