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考古项目,带来夏文化研究新进展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京举行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韦衍行 时间:2020-11-26
工作会现场。人民网 韦衍行摄 二里头遗址的“城市规划”是怎样的?古代最早的“粮仓”在哪个年代出现?新石器晚期的手工业又有着怎样的发展……11月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夏文化和新石器晚期的考古发现。 记者从会上获悉,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河南周口时庄遗址、河南叶县余庄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等5个考古项目取得重要发现,将有力推动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九宫格”式布局更加清晰 二里头都城中心区的多网格式布局示意。汇报者供图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心区“九宫格”式布局、“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面貌更加清晰,新发现宫殿区南、北两侧道路自宫西路向西延伸400余米,在宫西路以西新发现一条南北向的道路,道路两侧有墙垣,将二里头遗址划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多个网格内均曾发现不同等级的建筑基址和墓葬,显示出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结构布局。 二里头都城中心区西南路口。汇报者供图 二里头遗址规模较大、布局规划有序,初步推测二里头遗址应是王国的权力、祭祀、礼仪、经济等方面的核心区域。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所处的年代、区域、文明发达程度、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均与文献记载中的夏王朝相符合,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 为古史传说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2020年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考古工作平面图。汇报者供图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发现并确认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年代距今4400年至4100年,整体规模超过18万平方米。现存东、北两段城墙,长300米至600米。城墙均堆筑而成,仅存城墙基础,宽18米至25米。 禹会村龙山文化北城垣内壕沟。汇报者供图 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内分布有密集的人类生活遗存,城墙内外分别挖有壕沟。壕沟环绕的城址结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外壕浅而平缓,内壕深而狭窄,推测不仅与堆筑城墙的取土行为有关,还应该是城垣特殊的防水、排水功能的体现。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是迄今考古发现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是江淮地区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实物资料,也为古史传说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编辑:小树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