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 > 书画名家 >

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文化审美与传承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远 村 时间:2018-04-1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想讲透某一面,或者某一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老远要斗胆讲一讲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文化审美与传承。这是因为,老远首先是一位诗人,其次还是一位书法家,一位画家。长期沉潜其中,自然是有许多切身的感悟和体会,可以在这个场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老远要简单概括一下诗书画三者的关系,在我们的传统的审美体系中,诗为道,书为器,画为技。古人还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工于事者谓之技。无独有偶,在西方美学体系中,诗为精神层面,书为物质层面,画为表现层面。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诗书画的审美判断都是一致的,是殊途同归的。

其次,老远要在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诗书画各自的特点。

先说诗吧。诗,乃寺之言,寺为何物,寺是神住的地方。可以寺之言,也可言之寺。不论从左看,还是从右看,我们大体可以从古人造字中获得这样的信息,即诗是与神有关的。不管是说出神的旨意,还是被神说出,都说明诗与神同在。你看看,诗歌对人类有多么重要。在文字没有出现的洪荒时代,诗歌是存在的。它存在于神的启示,或者祭祀的高地。只不过,因为没有文字,它是以歌唱的形式存在的。更因为没有文字,其唱词是无法记录下来的。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诗是被实用化的歌,它是人类与神交流,与大自然交流,与人类自己交流的重要方式。上古时期的歌者,是以歌唱来传达部落酋长的意志,族人之间也是以歌唱的方式相互召唤嬉逐。同时,与歌者不同,因为要驱魔、祭祀、消灾,将神与人的世界打通,又出现了巫。而巫的出现,大大地提升了诗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诗经》里,我们依稀可以看见,《楚辞》里更为明显。《诗经》里的风雅颂,风乃民调,雅为士歌,颂为神曲。屈原的《天问》《九歌》更是在神与人之间上下求索的美好诗篇。

再说书吧。

书法与文字有关。文字的书写规律即是书法。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从图画开始的,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象形符号。人类曾经有过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曾出现过这样的 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其他国家的文字失传了。唯独中国的象形文字一直没有断掉。几千年来,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文字形态。所以,书法也就有了一个绝对坚实的基础。尽管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书体,但字的原义,没有改变。

我们的象形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所指,书写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草书的出现,让书写脱离审美常识与公众视野,而直接进入到个人的意志和情怀表达。草书是一种最自由的书写,一百个书法家,就会有一百种写法。

画的出现,比书法还要早。

人类最早开始意识到要将记忆保持住,不光是留在大脑里,还要在石头和树木上刻下多种能够识别的记忆图案。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明白,自然会把与生活亲近的各种家畜、气象、物事、情景刻在石头上或者树木上,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岩画,可见一斑。当人类创造了文字,抽象的字符才代替了形象的图案,也因为有了文字,书法才开始出现。图画则因为失去实用功能,开始有了更为精细的表现,且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艺术形态。所以,书法入画,一直是中国画的审美正统,至于泼彩熏染则是西画进来之后才出现的。

画在当代,更加工艺化与形式化。审美平乏,意义缺失,注重似与不似的表现,而少了对生命本源的挥发与喧泄。

说完了诗书画各自的特点和来龙去脉,老远就可以说说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文化审美是个啥样子。

诗是由文字写出来的,而文字又是由最早的画抽象而来的,书法和绘画的最高境界都是诗。所以,书法和绘画的审美,也是诗性的,是动态的,意趣的,也是不确定的。

既然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生成是如此的。那么,真正建立起这样审美体系的时代,应该是在人文画出现的唐朝。诗书画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是我们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画呢,也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书法更是超过了前人。唐楷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我们目前广泛用于社会交流的楷体,是通过宋人刻印之后广泛流传的通用字体,也是现代汉语的规范基础。除此之外,唐朝的草书也成就极高。张旭、怀素的草书即使到了当代,都无人超越。

更为重要的是集诗书画为一体的大诗人王维,也出生在唐朝。他提出了一个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概念,他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比较系统的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他将诗书画三者的关系概括为“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通俗的领会就是当诗歌不能尽兴表达时,我们就通过酣畅淋漓的书写来表达,老远发现古代许多诗人都是书法家和画家。苏东坡还说“书乃诗之余”。他的这些观点,被宋人广泛认同,到了元明清,达到了极致。石涛、八大、乃至近现代的黄宾虹都是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诗书画的高度统一,让这些人成为我们仰止的高山。同时,也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张扬到了极致。为什么这么说呢? 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随着科技与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写实主义的审美和实用主义的艺术观,使中国画被知识分子弃如敝履,加之西方美术教育,更让国画写意的超现实的书写传统遭到质疑。更为致命的是历经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传统的诗书画,几乎失去了生存的语境。尤其是文化革新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的精神所懒于栖息的诗书画传统形同虚设。所以,老远今天才有话要说,守住我的精神家园非常重要,刻不容缓。好在,我们的国人已经开始重振我们的传统文化,提出了要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这就是老远今天,为什么要颇费口舌,跟大家讲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文化审美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妥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2017年4月26日晚,远村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参加了学院神禾原读书会成立大会。随后,作了《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的专题演讲。

给学生颁奖。

与学院老师苏华,中文系主任牛文明,诗歌网总编何超峰合影。

【远村简介】

陕西延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作家书画院副院长,陕西各界书画院副院长。1989年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政教系。出版诗集《独守边地》《回望之鸟》《方位》《浮土与苍生》,散文集《我是一个世界》《错误的房子》等,书画集《向上的颂歌》《诗经的味道》《得意忘言》等。曾获陕西省首届青年文艺创作奖、双五文学奖、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文学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诗人。《当代诗人大辞典》《当代文艺家传略》《陕西年鉴》《延川县志》等20多种选本收录他的创作实绩。近年来痴迷书画,书画作品被称为“诗性的书写”。现任陕西省政协《各界》杂志总编、《各界导报》副总编。

2012年书法作品《赤壁赋》获西安碑林杯全国书法大赛奖。2013年6月28日,在西安亮宝楼举办“远村书画作品展暨诗歌朗诵会”。之后,又在榆林、延安举办书画作品展。新华网、陕西传媒网、西部网及《文化艺术报》《三秦都市报》《延河》《阳光报》《各界导报》《华商报》《新闻知识》《延安日报》《榆林日报》《中国政协》《文化》《最艺术》等报刊专题推荐远村书画作品,并配专家评论文章。2014年书法作品入展全国书画艺术九城联展,所展作品被企业家收藏,《华商报》《文化艺术报》《各界导报》《榆林日报》《金秋》《延安日报》、中国人物网等作了报道。


编辑:慕瑜

上一篇:遊斋呓语
下一篇:篆书大师——刘自椟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