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买刚:六十八载从艺路,秦坛花脸别有韵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杨瑶 时间:2021-06-20
小时候,家乡的戏台上唱戏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花脸。且不说花花绿绿的脸谱让人反感,演员发出的一声声呼号总让人想用双手护住耳朵,生怕这声音穿进自己的记忆当中。夏日的一天晚上,家门口的空地上又聚集起不少的乡党,电视也被抱了出来,恰巧播的是秦腔《包公赔情》。一旁的大人们议论着:这花脸好么,一点都不吼,听着也舒服…… 这个花脸演员便是李买刚。从那时起,他的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而后,上学、工作,通过音像资料看了他的许多戏,也接触了多次,便对这位老者产生了不少敬意。 他个头并不高,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也深了许多,眉毛白了不少,还长出了一些长寿眉。言谈间,语言朴实、无华,时不时发出笑声,或许是由于唱花脸的缘故,他的笑声格外爽朗。由于患有原发性颤抖,他的左手拿起东西的时候不自觉会发抖,你的目光刚落在那里,他有些害羞地笑着解释,“好多年了,也治不好,把人就难为咂了!” 王曲庙会上打鼓的小孩叫李买刚 1941年农历五月十三,李买刚出生在长安杜曲西江坡村。兄妹四人,李买刚排行老二。村里每逢过年过会都会敲锣鼓、唱大戏。年幼的李买刚,在村上的锣鼓队里,却算得上是一位老人了。耳濡目染的熏陶,加之较好的悟性,只有八岁的他就成为锣鼓队里的头把鼓手。 “我们那会敲老社锣鼓,敲铙钹、马锣的全部是大人,我一个小娃打鼓,从我们西江坡出发,经过马厂,十多里路,一路敲到王曲庙会上,一下就给红火了!”提起七十多年前的往事,李买刚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少年时期李买刚与父亲 也正是对艺术的喜爱和悟性,李买刚除了敲鼓,对村里的秦腔剧团更是情有独钟。那时的西江坡村,有着自己的戏箱,村里能唱戏的都是剧团成员,更有曾经的一些专业演员加盟,让这个剧团实力更强。一到年节,村里的剧团都会演出,每每排戏,李买刚总会爬到剧团窗台上偷看演员排戏、练功。久之,虎跳、前桥这些身段他也能自己拿下来了。 在李买刚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剧团一位叫吴平生的花脸演员,这位演员曾经在专业的秦腔班社待过。“这个吴老师个头大,装扮起来很魁梧、很威风,看过他的《铡美案》《黑叮本》《打金枝》这些戏,到现在都忘不了!对他的‘男绑子’印象最深刻,哼着哼着就会唱了!” 秦腔《黑叮本》李买刚饰演徐彦召 解放初期的交通并不发达,消息也比较闭塞,远在离西安城四十多里路的杜曲,李买刚并不知道西安市许多秦腔剧团招生的信息。直到1954年,同村一位在西安谋事的乡党带回了五一剧团招生的消息,李买刚连同周围将近二十个爱好文艺的同学,一路步行,从长安杜曲赶到了位于东木头市的五一剧团。 “考剧团的时候,我唱的就是‘汾阳王绑劣子满腔生气’,主考的老师们一听很高兴,问我还会啥,我就又翻虎跳、前桥,几个老师特别高兴,一下子就通过了。那时候五一剧团招的学生算是供给制,我回家只拿了一个小褥子就进剧团了。” 1954年8月,李买刚正式进入五一剧团学艺。 一出《斩秦英》,走红舞台 1951年,五一剧团从兰州调至西安,先后归西北军区后勤部西安办事处、西北军需生产管理局领导,1953年更名为“西北军需生产管理局五一剧团”,正式落户西安。落户西安的五一剧团与古城西安的其他秦腔班社相比,亟需补充后辈人才,于是在1954年前半年、后半年先后两次招收了30余名学员,李买刚便是其中之一。进团后,由秦腔名角颜春苓担任主教练为学生训练基本功。 前左二为李买刚,后右三为颜春苓 “按照计划,我们是五年制,前两年主要是基本功的训练。那时候我们的训练条件确实比较辛苦,操场上搭起一个棚子,底下就是土地。雷打不动,一天早中晚三趟,每顿饭结束还有半小时身架。” 由于酷爱秦腔,李买刚乐在其中,在训练班期间,练功、唱腔每次考核都会拔得头筹,成为同批学员当中的佼佼者。 但是,个头较低的李买刚当时并未领衔一些剧目,饰演了《打镇台》中李庆若、《斩秦英》中秦英等角色。“秦英是我正式上台演出的第一个角色,给刘培兰配戏,在东大街剧场演出。当天,张锋伯市长看了我们的戏,评价我说个头不高但是条件不错,可以培养培养。这增加了我的自信心,好多老师也开始为我排戏。” 秦腔《张飞闯帐》李买刚饰演张飞 秦腔《游西湖》李买刚饰演贾似道 同期,由蒲城剧团调入五一剧团的花脸演员惠醒秦为李买刚排练了秦腔《打銮驾》《豫让剁袍》,五一剧团花脸演员陈西秦为李买刚排练了《反长沙》,这为他日后的秦腔花脸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惠老师个头不高,但是唱腔非常好,有韵味,陈老师功架很漂亮,这两位老师给我的帮助特别大,基础打得很牢固。” 秦腔《奇袭白虎团》李买刚饰演严伟才 随后十多年间,李买刚的较硬功底、扎实的唱腔也让他成为多部现代戏中的主要人物,在《铁流战士》《海防线上》《港口驿》《龙江颂》《山乡风云》《三世仇》《杜鹃山》《枣林湾》《奇袭白虎团》等数十出现代戏中塑造了多尔吉、严伟才、雷刚、大猛等不同的舞台形象,他也成为五一剧团的主要演员。 秦腔《铁流战士》李买刚饰演多尔吉 五一剧团有两个承包队 1983年2月,时任西安五一剧团演出一队队长的著名秦腔演员李爱琴组建的承包演出队诞生了,成为西北地区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先锋。同年三月,五一剧团承包二队在原《小包公》剧组基础上组建、诞生,李买刚任队长。 “我们二队当时没有知名度很高的演员,但是有一点是别人没有办法比的,演员阵容整齐、剧目新颖。我们出省演出第一次就是去兰州金城剧院,我们捏了一把汗啊,究竟能不能得到当地观众的认可、得到当地行内人的认可?第一场我们是本戏《小包公》,加演胡小毛的《三岔口》,第二场是折子戏,我和陈贤花《包公赔情》,马桂英、李淑贤的《赶坡》,胡小毛的《杀六贼》。这两场演完,一下子就轰动了。” 秦腔《小包公》李买刚饰演包拯 讲起当年的演出经历,李买刚记忆犹新。在他看来,演出二队的成功,就是每一位演职人员辛勤付出的结果,无论是城市剧场还是乡下演出,演员们都会一样对待,无论是主角还是龙套,亦或是舞美布景,大家都格外珍惜集体的荣誉。“一个剧团,就是要大家齐心协力,但是作为领导,一定要身先士卒,个人的行为很重要。” 这一时期,李买刚主演的《小包公》《包公赔情》成为演出二队每到一处的必演剧目。《包公赔情》是1979年李买刚一行慰问大庆油田演出归来在北京看了吉剧的这一剧目后移植而来的。《小包公》原为河南四平调的代表作品,1980年由周锁奇移植、邹宗友担任导演,李买刚、李淑贤、陈贤花等主演。这两部戏,对于当时年已四十的李买刚而言,在他的艺术历程中,无疑是重要的一笔。 《小包公》剧组部分演职人员合影 “这两部戏的成功,要感谢我们这个团队,编剧、导演自然不用说,特别是作曲张志浩,可以说这两部戏是我们探索、改革花脸声腔的重要成果。在创作中,我们就在探讨,首先,在不失秦腔传统韵味基础上,要灵活调节音色;同时,根据人物的需要行腔,让花脸唱腔也要耐人寻味,把强弱、刚柔、高低、快慢结合起来;此外,要借鉴须生、红生甚至外剧种的唱法,丰富自己的行当。” 秦腔《海瑞告状》李买刚饰演徐龙 秦腔《生死牌》李买刚饰演贺总兵 此外,在《海瑞告状》《朱元璋斩婿》等剧目中也不断尝试,李买刚连同他的花脸戏带给了大家诸多新意。“这个过程中,有人一开始也在质疑,花脸还可以这样唱?但时间的推移,大家接纳、认可了。戏就是要有争论,要在争论中进步,要是只有一种声音,肯定进步不了!” “不想遗憾也得遗憾,那没办法” 由于患有原发性颤抖,年龄一过五十,李买刚的左手抖得更厉害了。那时的他,还参加着团里繁重的演出任务,为了完成每一场的演出任务,李买刚会比其他演员早一两个小时到后台开始化妆,直到后来,他的同事、学生会帮他完成勾脸。 花脸名家宋百存为李买刚勾脸 退休后的李买刚,一方面物色着专业秦腔花脸的好苗子,另一方面,他十多年如一日为秦腔自乐班义务排戏。“我们这个尚艺秦腔班社已经十五年了,他们大多数都是退休人员,自己置办行头、请教老师,劲头很足,业余爱好者们的精神很感动人啊。每周去一次,从不间断,最早活动的地方在东木头市,后来在东门,现在又到了石家街了,坐车得两个多小时,但是我很开心去给他们指导、排戏!” 李买刚与自乐班人员合影 李买刚与学生杨力 出生于1988年的杨力,是三意社的青年花脸演员。2002年开始就有幸跟着恩师李买刚学戏。“花脸演员不容易,寻找一个花脸苗子更不容易,杨力学戏的时候我就给他排戏,一直到现在,娃有悟性、有感觉,人品也好,值得一教。” 但作为恩师的李买刚并不保守,他并不希望学生只向他一人求教,“每个老师都有他的专长,我鼓励我的学生们广投明师。我当年学艺的时候,经常会去朝阳剧场(尚友社剧场)看戏,张建民先生的白口、双锤简直一绝,这对我以后影响很大。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学习更多老师的优点,提升自己。” 秦腔《五典坡》后本,李买刚饰演魏虎 秦腔《桃花村》李买刚饰演鲁智深 秦腔《八件衣》李买刚饰演包拯 年逾八旬的李买刚谈及秦腔的未来,内心也有很多的忧虑。“现在演员最大的问题就是舞台实践太少了、排的戏太少了。过去一出戏排出来就连演几个月,不断磨练,演员在这中间才能提高,现在一出戏排出来一年才演两三场,这就没办法进步,再者,演员不练唱、不练功,这不行啊!所以,谁走了谁走了,多少戏演没办法演了,不想遗憾也得遗憾,那没办法!” 虽然内心充满着忧虑,但他依然有着十足的干劲,“现在传承也不晚,我还是想给我的学生们再排些戏!” 秦腔《五台会兄》李买刚饰演杨五郎 秦腔《八件衣》李买刚饰演包拯 6月28日晚,在西安演艺集团的支持下,三意社将在西演•易俗大剧院举办“戏曲传承•经典再续——秦腔花脸名家李买刚从艺68周年传承展演暨收徒仪式”。届时,李买刚的四位专业弟子及四位非专业弟子将现场拜师,并展示恩师为他们传授的经典剧目。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